世界馬匹年終排名浪琴世界馬匹年終排名(英語:Longines World's Best Racehorse Rankings),前稱世界純種競賽馬年終排名(英語:World Thoroughbred Racehorse Rankings),爲國際賽馬組織聯盟於每年結束後所發佈的一份報告,旨在總結世界各地賽駒的表現並按照評分排列出一份名單,常被用於作爲衡量賽駒強度的標準。 概述本排名於1977年由英國、法國及愛爾蘭三個歐洲傳統賽馬發達國家創設,於當時旨在爲所有參與競賽的賽駒擬定一份排名作爲比較的參考。而隨着其他賽馬地區如北美、香港、日本、澳洲及中東等的加入,世界馬匹年終排名經已變成一份帶有認受性的文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評分只是某匹賽駒於某場賽事的表現的反應,並不能用作判斷賽駒整體的戰績。 本排名於2008年前爲考慮如南半球、中東及香港等非以自然年作爲賽馬年度週期的地區,會於發表年終報告後半年發表一份年中報告,以總結於該些地區作賽的賽駒之評分。但於2008年後,國際賽馬組織聯盟爲求資訊統一,因而將兩份報告合併,所有曾於該自然年出賽過的賽駒均會一同評分。 2012年,由於國際賽馬組織聯盟和浪琴錶簽訂合作協議,因而於2013年開始改稱爲浪琴表世界馬匹年終排名。 2022年,由於合作商浪琴表將品牌中文名稱中的「表」字省略,香港賽馬會亦將浪琴表世界馬匹年終排名改稱爲浪琴世界馬匹年終排名。 評分方式評分計算於評分前,賽駒每場出賽的賽事均會進行場地及途程界定,即將賽駒出賽的場地分爲草地、泥地及全天候三種,而途程則會依照下表的SMILE系統作爲區分,因而目前總共有15項類別。
當賽事被區分完成後,隨即會進入評分階段。而評分的計算因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因而較爲複雜,但一般依然的計算方式爲先於賽事中選取一匹基準馬(一般爲賽事中跑第五的馬匹)並以該馬的往績界定一項基準分。 確認基準分後,國際賽馬組織聯盟會參照頭四名馬匹衝線時和基準馬相隔的距離對基準分進行加分,若被評選馬拉開基準馬1馬位則會被增加2分,2馬位爲4分,如此類推。而由於在賽事中負磅亦對馬匹速度有所影響,因而若被評選馬負磅較基準馬重,於短途賽事每重1公斤將會被視爲多拉開1/2馬位、一哩及中距離賽事會被視爲多拉開1馬位、長途及大長途賽事則會被視爲多拉開2馬位,反之(即被評選馬負磅比基準馬輕時)則會扣除馬位。計算所有需要增加的分數後,此數值加上原本的基準分則爲賽駒於該賽事獲得的評分,若果賽駒因讓磅而出現負馬位的情況,爲保護賽駒的利益,其所獲得的分數將會等同於基準分而非被扣分。 而以英國賽馬管理局提供的數據為例,1馬位在各途程所代表的分數如下[1]:
但實際上,由於國際賽馬組織聯盟其實並未給出一個標準,因而以上有關馬位差距及評分的關係僅作參考。當各國的賽馬會以自身的標準為本地賽事的賽駒作出評分後,會將此數字交予國際賽馬組織聯盟會供各國商議,討論是否需要調整。 而值得留意的是,現在於Timeform任職的評磅員Simon Rowlands曾經提出,由於目前泥地賽事的配速有明顯前傾的跡象,導致泥地賽事的馬匹在末段的時候出現乏力的情況被草地賽事較為常見。相對而言於這種情況下,還有餘力的賽駒更容易拉出較為大的馬位,因而其認為將賽駒分數×0.7或0.75對於實際情況下的估算較有參考性[2]。 評分發佈而評分的排名發佈採取獨立計算制及最高數值制,獨立計算制意思爲每種場地及途程均會被視爲一個獨立項目,若賽駒於該年度曾出戰不同場地或途程的賽事,其將會擁有多項的分數,換言之於最極端的情況下,一匹賽駒最多可以獲得15項評分。最高評分制則爲於排名時,國際賽馬組織聯盟只會選取項目中最高分的一場賽事用以排名,而若果賽駒最終因爲出戰複數場地或途程的賽事而擁有多於一個項目的評分,只會將最高分的項目納入計算。 然而由於近年有不少馬匹於年終報告時候的分數比月度報告時要低,出現被倒扣分數的情況,因而國際賽馬組織聯盟於有關方面的評分標準仍未算公開及透明化。 歷屆最高評分賽駒下表列出由2004年開始,每年度獲得最高評分的賽駒:
而由於2008年前亦有年中排名的存在,因而下表列出2004年至2008年於年中報告中獲得最高分數的賽駒:
以上表格含有賽馬術語之代號,以下爲代號之解釋: 場地
途程
性別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