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军区,机关驻地海南省海口市,隶属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动员部,管辖范围为海南省。
沿革
1950年7月,由琼崖纵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隶属中南军区。军区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干部部、供给部、卫生部;1951年3月,供给部、卫生部合编成后勤部,驻府城镇。海南军区成立后,将第五总队撤销,保留第一总队、第三总队。第一总队辖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其中以第五总队第七团改编成第四团,原第四团撤销,第五团未改变,第八团改成第六团,第九团撤销。第三总队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其中第一、第三团未改变,第二团撤销,以原独立团改成第二团。海南军区直辖独立团(由第一总队第六团改编成)、警卫营、各海防炮队等l7个团营单位。海南军区总人数23367人,另外还有县大队3751人。1951年1月第二次整编,撤销第一总队、第三总队,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依次改成华南军区独立第二十六团、第二十七团、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海南军区独立团一部改成炮兵营,一部改成公安部队。1951年9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将海南军区划为三级军区。1952年7月,第四十九军的四三六团、四三七团、四三八团调归海南军区建制,驻榆林地区。同年,以独立第二十六团、第二十七团、第二十八团为基础,组建林业工程第一师(1954年2月集体转业)。独立第二十九团改成53601部队,独立第三十团、第三十一团分别编入公安部队与38002部队[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l948年授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1950年,该军率第一二七师、第一二八师、第一二九师和军直属部(分)队参加了海南岛战役。1950年7月,第四十三军军部及其第一二七师、第一二九师调往广东省湛江市,兼粤西军区;所辖第一二八师仍驻海南岛[1]。
1952年7月,第四十三军奉命自粤西军区调驻海南岛,与海南军区合并,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隶属中南军区(1955年改成广州军区)。机关和直属分队驻海府地区。部队改编。l952年10月,第四十三军所属一二九师师部调归中南海军西营基地,该师三八五团调归53609部队建制,该师三八六团、三八七团分别改成海南军区独立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后来改为守备第一五二团、第一五三团)。四三八团调到抗美援朝战争前线。1952年11月,将53607部队调归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建制。1953年,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部队总人数76637人,代管单位总人数3957人。1955年11月,海南军区机关迁驻琼山县道美地区,自建营房。1958年8月,迁返海口市[1]。
1961年8月,撤销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番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所属0147部队在1961年10月调出;所属0148部队在1964年12月调出。1964年,组建53603部队。1985年百万大裁军,海南军区部队整编,53603部队和53607部队合并成53607部队,53612部队和通什军分区合并成榆林军分区,各市、县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各级员额裁减[1]。
1988年4月海南省建省后,海南军区名称不变,仍是军级单位。2004年11月14日,海南军区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军区[2]。
2016年1月,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成立,海南省军区转隶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3]。
编制
历任领导
东野6纵→第四十三军
- 军长
- 陈光(1946.10-1947.1)(东野6纵司令员)
- 洪学智(1947.2-1948.3.28)(东野6纵司令员)
- 黄永胜(1948.3.28-1948.10)(东野6纵代司令员)
- 洪学智(1948年11月-1949年5月)(东野6纵司令员→43军军长)
- 李作鹏(1949年5月-1950年6月)[1]
- 龙书金(1950年6月-?)[1]
- 副军长
|
- 政治委员
- 副政治委员
|
海南军区、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海南军区、海南省军区
- 司令员
|
- 党委第一书记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兼任)
|
- 政治委员
- 冯白驹(1950年7月-1952年7月,司令员兼)[1]
- 冯白驹(1952年7月-1958年5月,第一政治委员,兼任)[1]
- 陈仁麒 中将(1952年11月-1955年12月,第二政治委员)[1]
- 谢镗忠 少将(1955年11月-1963年4月,第二政治委员)[1]
- 林李明(1958年5月-1964年3月,第一政治委员,兼任)[1]
- 宋维栻 少将(1963年3月-1965年1月)[1]
- 杨泽江(1964年3月-1968年4月,第一政治委员,兼任)[1]
- 魏佑铸 少将(1965年1月-1967年8月)[1]
- 冯镜桥(1968年2月-1978年12月,第一政治委员)[1]
- 王亮(1968年11月-1978年12月,第二政治委员)[1]
- 周益宽(1970年5月-1975年6月,第三政治委员兼兵团政委)[1]
- 李鹏(1978年12月-1983年5月)[1]
- 罗天(1980年2月-1983年2月,第一政治委员,兼任)[1]
- 王星(1983年5月-1985年8月)[1]
- 姚文绪(1984年2月-1986年3月,第一政治委员,兼任)[1]
- 刘桂楠 少将(1985年8月-1989年)[1]
- 龚平秋 少将(1989年1月-1994年3月)[1][8]
- 周传统 少将(1994年3月-2001年1月)[8]
- 贺贤书 少将(2001年1月-2007年8月)[5]
- 刘鼎新 少将(2007年8月-2012年7月)[9][10]
- 刘新 少将(2012年7月-2017年4月)[11][10]
- 叶青 少将(2017年4月-2019年9月)[12]
- 何清凤 海军少将(2019年12月-)
|
- 参谋长
- 副参谋长
- 司令部顾问
|
- 政治部主任
- 黄康(1949年10月-1950年7月,兼任)[1]
- 陈德(1950年7月-1952年7月,1950年10月起为副政治委员兼)[1]
- 孙正(1952年7月-1953年3月)[1]
- 谢镗忠(1953年3月-1955年11月)[1]
- 郁文(1955年12月-1961年8月)[1]
- 魏佑铸(1961年3月-1963年11月)[1]
- 单印章(1963年11月-?)[1]
- 吕彬(1965年2月-1966年12月)[1]
- 陈树福(1967年8月-1969年10月)[1]
- 薛仁斌(1969年5月-1970年2月)[1]
- 王天羿(1970年1月-1975年8月)[1]
- 于兴化(1975年8月-1976年10月)[1]
- 刘醒华(1978年12月-1979年9月)[1]
- 王星(1979年9月-1983年5月)[1]
- 刘仕楚(1983年6月-1985年3月)[1]
- 周传统 少将(1985年4月-1993年2月)[1][13][19]
- 吴凤龙 少将(1993年2月-1994年3月)[19][8]
- 郑大进 少将(1994年3月-1995年12月)[8][14]
- 杨先厚 大校(1995年12月-1997年3月)[14][4]
- 李俊安 大校(1997年3月-2003年)[4]
- 刘鼎新 少将(2003年3月-2006年10月)[16]
- 吕强 少将(2006年12月-2010年11月)
- 谢建良 少将(2010年11月-2012年7月)
- 吴烈冲 少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10]
- 王光明 少将(2014年12月-?)[6][7]
- 政治部副主任
- 政治部顾问
- 干部部部长
- 干部部副部长
|
- 后勤部部长
- 后勤部副部长
- 卫生部部长
- 卫生部副部长
|
- 后勤部政治委员
- 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 后勤部顾问
- 卫生部政治委员
|
-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 装备部部长
(1992年11月1日成立技术部,1996年改称装备技术部,1999年改称装备部)
- 装备部副部长
|
- 顾问
- 研究员
|
- 炮兵司令员
- 炮兵副司令员
- 炮兵参谋长
|
- 国防工程指挥部主任
- 国防工程指挥部副主任
- 国防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
- 国防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
|
- 海南军区人武部部长
- 海南军区人武部副部长
|
- 海南兵役局局长
|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