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才(?—?年),字德仲,四川成都府内江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四川乡试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八十一名進士[1][2],授礼部主事,历员外、儀制司郎中,因谏武宗游猎,被廷杖几乎毙命。世宗继位後,嘉靖二(1523年)年六月弹劾奏太常寺卿汪举陈请十二笾豆有乖典礼,又誣託为已故尚书毛澄,请求治罪。三年参与議大禮,五年(1526年)六月升光禄寺少卿,六年九月因李福达案与寺卿汪玄锡被逮问,廷杖后革职闲住,卧病数月後去世。隆慶時,追赠太常寺少卿,祀乡贤[3]。
参考资料
-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内江县志》:余才字德仲,正德甲戌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十年练习国典,大宗伯及诸曹长有大疑难,必先访才方诣阁,定议奏上。时中贵人党导武皇游畋,才疏谏触上怒,杖之朝堂几毙。佛郎机国素不贡,一日赍重宝乞朝献,才知其谋,拒不纳,同舍劝之曰:上方宠甚,何执之坚乎?才曰:足以利啖我,必有异谋,谨备之。未几报寇边,噬吞诸夷,卒按其罪。世宗入继,诸仪礼悉才裁酌时择,后有指挥某者以女谋选,世系实宦者,台谏以为言,上命司监阁部议,是非莫决,才急取兵部册辨正,其事遂寝,由是内竖㗸之。初大礼议起,举朝执为入后,不宜私所生之议,才赞宗伯覆奏,且独疏申明统宗大法,又复争本生非贬词,欲与所后稍别,百官各疏泣諫,上命司礼录姓名,杖四品以下者于阙前,疏首杨慎等俱充谴,才因迎兴献神未与,及还,廷杖四十,视前益严,再绝复甦者七次,朝臣死者十七人,病者数欲引去,不许。才又疏宽恩广孝以励臣节,刀稍驰禁。文襄席公论礼合上意,擢礼部尚书,才以论见不同,数自劾罢,不能得。太常卿言安陆奉祀宜用八佾、十二籩豆者,台谏交攻之,乃自陈诿毛尚书,才谓毛虽卒,不宜令受诬,抗疏力诋其奸,士论壮之。寻转光禄少卿,会四方告灾,有诏京官三品以上陈时政,才奏求言贵广毋限官品,条上数事,下所司议刑。才再被刑,形神衰耗,病瘫四閲月,少间,起入朝,会廷讞张寅狱,中貴挟旧憾令侦事者奏才暨汪太僕议东阙,被栲讯,仰杖下狱,病体弗胜,诬服罢官,卧数月竟流溃抱痛卒。才身若不胜衣,遇事担当有胆力,与僚友厚善,仆隶厮养亦爱服,无后言。隆庆改元,四川抚臣以死事闻,赠太常少卿,祠乡贤。见总志并通省名臣录舊志列经济。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35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58名 | |
---|
|
|
---|
九卿(23人) | |
---|
翰林(22人) | |
---|
給事中(21人) | |
---|
御史(30人) | |
---|
吏部(12人) | |
---|
戶部(36人) | |
---|
禮部(12人) | |
---|
兵部(20人) | |
---|
刑部(27人) | |
---|
工部(15人) | |
---|
大理(11人) | |
---|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楊慎 |
|
---|
發戍極邊 遇赦不宥 | 山西布政使 李璋 · 山西按察使 李珏 · 山西僉事 章綸 · 山西都指揮 馬豸 · 山西副使改任大理少卿 徐文華 · 山西巡按御史 馬錄 |
---|
謫戍邊衛 | |
---|
削職為民 | |
---|
革職賦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