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禩 |
---|
|
|
國家 | 中國 |
---|
時代 | 清 |
---|
主君 | 康熙帝→雍正帝 |
---|
姓 | 愛新覺羅 |
---|
名 | 胤禩→允禩→阿其那→允禩 |
---|
族裔 | 滿族 |
---|
旗籍 | 满洲正藍旗 |
---|
籍貫 | 左翼近支正藍旗第二族 |
---|
出生 |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未时 (1681-03-29)1681年3月29日 |
---|
逝世 | 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 1726年10月5日(1726歲—10—05)(45歲) |
---|
|
|
|
|
|
允禩(满语:ᠶᡡᠨ
ᠰᡟ,穆麟德轉寫:Yūn Sy;1681年3月29日—1726年10月5日),原名胤禩(满语:ᡳᠨ
ᠰᡟ,穆麟德轉寫:In Sy),雍正命令改名為「阿其那」,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卫氏。康熙晚期,允禩得眾大臣抬舉立為儲君人選,人稱「八賢王」。
生平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出生,八阿哥胤禩由於出生時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庫宮女,地位較低,因此少時由胤禔生母惠妃撫養。年幼時書法差勁,康熙帝令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初度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阿哥胤禩捲入立儲之爭,但因證據不足以謀害廢太子,所以康熙帝僅判胤禩革除王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開始复立皇太子胤礽,并对诸皇子封爵,當時将胤禩排除在外[a]。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命令暫時停止胤禩和其屬下護衛人等的俸銀俸米,以作為懲戒。
后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克承大统。康熙六十一年,奉康熙帝遺命四阿哥胤禛登基稱帝。
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為避諱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馬齊、隆科多四人總理事務,又封允禩為廉親王,任理藩院尚書,管工部事務,期間多次借故譴責允禩失職。
雍正四年正月,允禩被革去黄带子(宗室籍),發宗人府,築高牆圈禁,議罪狀四十款,並派諸王大臣多次前去敦促其易名,允禩遂自改名曰“阿其那”[1][2][3](满语:ᠠᡴᡳᠨᠠ,穆麟德轉寫:Akina)[b],其子改名“菩薩保”[6];其妻被革去福晋[7]。同年九月初十,允禩即於其被拘禁的宗人府中病故猝逝。[8]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允禩恢復原名、宗籍,但不恢復爵位。[9]
雍正帝命獲罪的三阿哥弘時過繼允禩子嗣。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1735年12月7日),乾隆帝即位後,追復三哥弘時的宗籍。[10]
家室
妻妾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和碩裕親王廣祿等奏議關於如何處理阿其那塞思黑子孫的滿文奏折中,曾有「阿其那之子菩薩保和他額麼、阿其那的兩個蘇拉格格放在一起」的記載。菩薩保的額麼(满语:母亲)應為妾張氏。阿其那的兩個蘇拉格格是否为庶妃王氏及媵妾毛氏,待考。
- 嫡福晉郭絡羅氏[11],皇朝文典的冊文亦作郭爾羅斯氏。和碩額駙明尚之女,生母為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康熙三十六年定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雍正四年正月,世宗以殘刻之罪名革去郭絡羅氏的福晉頭銜,休回外家,不准對外傳遞消息。
- 側福晉[c]某氏,《皇朝文典》所錄入的祭文有記載,祭文有記和硕廉亲王允禩側妃某氏很早就入侍王府[12],雍正二年或以前已故,某氏為胤禩妾室中的何人尚待考。
- 庶福晉王氏,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載,第八子多羅貝勒胤禩位下之已生育庶妃王氏為四品典儀阿爾法之女。由於王氏所出的子女夭折,庶妃王氏之名不再出現於玉牒,後事不詳。
- 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初為侍女,生一女郡主,惟其女因允禩被削爵及除宗籍而被削爵。
子女
有一子一女
- 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妾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
- 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时生,母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她嫁给姑妈和硕悫靖公主之子、表兄弟孙五福。格格受封郡主,丈夫五福为和硕额驸[13];郡主于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六十八岁。
- 養子弘時[10]
允禩最後的直系後裔為其玄孫奕沆(1841—1879),無子,後過繼允禑來孫載慰為嗣。
王府旧址
关于原封廉亲王允禩的府邸,在《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有两条记载。一为75页“王府大街”条,转引《啸亭续录》记述,“饶余亲王、廉亲王府,俱在王府大街。”二为58页“四王栅栏”条,同样引有《啸亭续录》记述,又加了半句话:“今皆为昭忠祠”。可知廉亲王府在台基厂东北,相当于现今台基厂头条(今商务部)。它的西侧是裕亲王府,东为安亲王府。
影視形象
注释
- ^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胤礽重立为太子。尔后,康熙加封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䄉俱著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着封为贝子。未受封爵的成年皇子只有已遭囚禁的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与大失圣心的胤禩。
- ^ 据沈原《阿其那、塞思黑考释》,akiyan,夹冰鱼,又称akiyan nimaha;akiyambi,干透、冰透。“阿其那”的意思是“夹在冰层里的鱼”,表示他當時心冷絕望的狀況。清代早年尚有尖團音的分別,儘管普通話中「其」讀作qi,但事實上可能是讀ki的。《阿其那塞思黑子孫重入玉碟以及給賜紅帶子等事》褶(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十)原稿,裡面多次出現二人名字akina, seshe 。亦有学者认为akina就是akiyana一词,等同于akiyanambi,字面意思应为“去干透”。鉴于阿其那这个名字允禩自己起的,或许他借这个名字表达自己愿意化作寒风中的一缕摇曳的枯草,争位的心思早已干透。[4][5]。
- ^ 此處的側妃很有可能是指側福晉,清朝親王的妻妾分為四個等級,俗稱“一正二側四庶”。“一正”為親王的正妻嫡福晉;“二側”為親王的側室側福晉;“四庶”為親王的妾侍庶福晉。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清史稿/卷22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 《清史稿/卷220》
-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 ^ 《清世宗實錄·卷四十二》:「諸王大臣等遵旨將允禩改名之處詢問允禩,允禩自改名為阿其那。」
- ^ 《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清代蕭奭撰《永憲錄》《四卷》:「發庶人允禩歸正藍旗卓鼐佐領下,改允禩名阿其那,弘旺名菩薩保。」
- ^ 遼寧省檔案館滿文史料《黑圖檔》:「......neneme akina gebu halarade geren wang ambasa genefi ududu mudan xorgire jakade teni gebu araha......」(先前阿其那改名字時,因諸王大臣前去數次催促,才改了名)
- ^ “阿其那”、“塞思黑”考释--《清史研究》1997年01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三释阿其那与塞思黑--《历史档案》1998年04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从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再释阿其那与塞思黑--《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2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
-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四十八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十三(甲戌)条. "甲戌。上诣大高殿行礼,谕曰:“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其潜蓄觊觎窥窃之谋,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伊等怨尤诽谤,亦属情事所有。盖伊两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是以皇考虽明暴其罪状,犹为曲示矜全,圣心如日在天,固众所共仰也。迨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此事,辄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留以有待者。朕即位之初,深有念于孔子三年无改之言,未敢遽易成案。今临御四十三年矣,近降旨复睿亲王封爵,及仍给还功绩诸王原封爵号,因念宗藩远派,既为核实酬庸,而近属本支,岂宜略而不办。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
世子孙,亦无敢言者。所有允禩、允禟、二人,自不合还其原爵,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亦当一并叙入,并着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查明应入支派,列谱呈览。朕此举、实仰体我皇考当日仁心,以申未竟之绪,谅皇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后面讨论弘皙)
- ^ 10.0 10.1 上諭:「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二十六輯,第291頁
- ^ 《清史稿·卷九·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正月“戊戌,集廷臣宣诏罪状皇八弟胤禩,易亲王为民王,褫黄带,绝属籍,革其妇郭絡羅氏福晋,逐回母家,复革民王,拘禁宗人府,敕令易名名曰阿其那,名其子弘旺曰菩萨保。
- ^ 《皇朝文典》:國家優渥之澤既篤於屏藩,軫恤之儀,並加於嬪侍,爾和碩廉親王允禩側妃,早充朱邸,奄閉繐帷,考彝典以申恩,遣专官以赐奠。呜呼!生膺象服之荣,秩称簉室,殁荷纶章之贲光,逮泉灵其有知,尚可歆享。
- ^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二十一》雍正二年。甲辰。六月……○戊寅……○授廉亲王允禩女为郡主。壻五福为和硕额驸……
允禩 廉親王世系 清聖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3月29日1681年逝世於:10月5日1726年
|
王室頭銜
|
新頭銜
|
多罗贝勒 任職期間:1698年-1708年;1709年 - 1723年
|
封爵廢除;进爵
|
新頭銜
|
廉親王 任職期間:1723年-1726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長子弘旺
|
廉親王世系圖 |
---|
| | | | | | | | | | | | | | | 过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已革廉親王 允禩 1681-1723-1726 | | | | | | | | | | 愉恪郡王允禑 1693-17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弘旺 1708-1762 | | | | | | | | | | 愉恭郡王弘慶 1724-176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類 1726-1728 | | 肅英額 1726-1795 | | 永明額 1757-1841 | | | | | | 貝勒永珔 1766-18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齡賢 1754-1790 | | 綿森 1796-1868 | | 綿峻 1782-1843 | | 綿崗 1796-1841 | | 輔國將軍綿巄 1806-187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奕英 1776-1830 | | 奕沆 1841-1879 | | 奕杕 1841-? | | | | | | 奉國將軍奕樵 1838-18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載霖 1808-1848 | | | | | | 載慰 1873-1882 | | | | | | 奉恩將軍載霞 1860-19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溥寬 188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毓漳 1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