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寒化全球寒冷化(global cooling)是指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更精確地說,是一種認為地球的表面溫度受到冰川擴大的影響而逐漸降低的理論。部份媒體以冰河時期的循環週期,以及在1940至1970年代早期間短暫的氣溫下降趨勢為主要觀點進行報導,因此即使這項理論從未有顯著的科學證據,但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目前大部分科學家的共識認為,地球的溫度並非越來越低,而是處於全球暖化的階段,這項改變被認為主要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1]。 概述:常見的憂慮和疑惑在197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到自1945年以來全球的氣溫正在逐漸下降。在當時,社會上受到關注的環境議題包括垃圾過量、化學廢棄物的處理、空氣污染煙霧(smog)、微粒污染,以及酸雨,因此雖然保羅·洛弗·埃力克(Paul Ralph Ehrlich)指出氣候變化是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但仍僅有少部份的人關注這個議題。[2] 全球寒冷化議題在1970年代中期受到大眾傳媒注意不久後,溫度下降的趨勢就已經停止。而在1970年代早期,就已有溫度學研究組織開始擔心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影響[3],而當時認為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是造成全球氣候異變的原因。 傳達環境變化的訊息包括空氣污染煙霧分級、煙霧的來源和影響報告、反對廢棄物與毒物的傾倒,以及受到酸雨影響的樹木調查報告等。許多家庭的後院設有燃燒垃圾之設備,因此開始有人擔心在秋天時燃燒落葉所產生的大量煙霧,會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許多地方在1960年代就已經發佈了燃燒廢棄物的限制法律[4][5]。 到了2010年代初期,全球暖化而引致全球寒冷化再度受到關注,尤其是在2010年一些北美城市出現了創記錄的冰雪天。習慣於暖冬的城市也遭遇到不同尋常的寒冷。同樣的氣候現像也使英國出現了30多年來最冷的寒冬,歐洲其他地區也出現了北極氣候狀況,2012年2月初,歐洲多國再次受到近百年來最大的寒流,甚至蔓延至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國家,更有媒體以「小冰河時期」形容是次情況。另一方面,2010年末至2012年,50年來最強且罕有持續2年的拉尼娜現象而造成東亞地區,例如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冬季氣溫異常持續偏低。不少科學家都將全球暖化引致北極冰川融化,令冰冷海水進入海洋,同時增強了北極洋流,引致近這兩年的冬季氣溫偏低。目前,有些人認為全球氣溫減緩或停止下降是由於受到溫鹽環流(英文省略為THC)的影響,因冰河融化而使得大量的冷水混入大西洋或許可以證明這個觀點。但大多人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記載中表示,「然而,即使在溫鹽環流(THC)發生的氣候模型下,歐洲地區的氣溫仍然是在上升的。舉例來說,在所有的全球氣候模型中,輻射效應(辐射强迫)的影響都在增加,而輻射效應正是歐洲西北部氣溫向上升高的徵兆。」亦有科學家認為這一兩年的趨勢,不可以完全指出為「全球寒化」。整體而言,地球平均氣溫仍然呈上升的趨勢。[6][7]。 世界海洋的溫鹽環流停止後造成全球寒冷化的後果,在與科學事實有所出入的電影《明天過後》中出現。 相關條目注釋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