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由南京大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的组成院系,2011年由南京大学天文系扩建而成。 历史沿革南京以現南京大學産學科研基地欽天山北極閣爲基地,自南朝以來便是重要的天文觀測和研究中心;民國時天文基地由北極閣移至紫金山,開創中國現代天文研究。南朝宋代時在雞籠山(欽天山)山頂建司天台(日觀台),陳代設靈台候樓,明朝洪武十八年建欽天台;何承天、祖沖之等人曾先後在此從事天文觀測研究。民國16年,在北極閣籌建中央研究院觀象臺,分設天文、氣象兩研究所,同時天文研究所另覓新址,次年選址鐘鼓樓(鼓樓);民國20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遷至紫金山(紫金山天文臺)。 南京大学开办天文学科可以追溯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算学系附设的天文组、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物理系天文组。 民國16年,算學系學生李銳夫編著的《日球與月球》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爲中國現代理論天文學的早期著作之一;次年編著《太陽系》,被認爲是描寫太陽系的最詳盡之作。 民國18年(1929年),天文学家张钰哲回国来校执教。民國30年(1941年)9月21日,中央大學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张钰哲領導李國鼎等八人在甘肅臨洮進行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日全食觀測,中大理学院研究生高淑哿(通嘉)協助觀測工作並負責護運中央大學用於天文觀測之精密儀器。 1952年,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包括教师赵却民、容寿铿、李春生和萧云等)和济南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教师程廷芳、苗永宽和许邦信等)迁往南京大学,合并成立为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时为全国唯一的天文系。[1] 2011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扩建成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预期远景为一个国际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历任领导曾任南大天文系(学院)系主任(院长)的有赵却民、戴文赛、曲钦岳、苗永宽、卢央、刘林、方成、黄天衣、周济林等人。[1]现任院长为李向东。 现况概览专业设置本科专业
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专业
研究机构
其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拥有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教学天文台、中国唯一的太阳塔望远镜。 院友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因向中国天文学界输送了大量人才被誉为中国天文学界的“黄埔军校”。[2]
相关小行星以曾在该学院工作和学习的人物命名的小行星有:[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Information related to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