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比斯
奧比斯(Orbis International)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發展中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奧比斯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 奧比斯獨有的眼科飛機醫院,最為人熟知。奧比斯的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同時在溫哥華、倫敦、香港、澳門設有募款辦公室。奧比斯目前約有超過400名義工,包括眼科醫生、護士及生物醫學工程師,以及來自聯邦快遞及聯合航空的義工機師。[1] 除了眼科飛機醫院,奧比斯於2005年,在中國大陸、孟加拉(與Islamia眼科醫院合作)、衣索比亞、印度和越南五個國家成立國家辦事處,主要由當地醫療人員管理,對白內障、沙眼、角膜疾病與及兒童盲疾,提供預防和治療,並推廣眼科服務,又設立眼庫等,改善醫療質素。另外,奧比斯於2003年設立網路視訊醫療系統(Cyber-Sight),世界各地義工眼科醫生和學者,可透過網際網路,為發展中國家的醫生提供意見和指導,至今該系統已處理超過1900個網上諮詢。 而奧比斯亦是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展望2020(VISION 2020: the Right to Sight)合作計劃始創成員之一,目標是在2020年前,掃除全球可避免的眼疾。 歷史奧比斯創立於1982年,創辦人是美國貝勒醫學院眼科學系主席大衛培頓,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及私人捐獻資助成立,其中奧比斯的首間飛機醫院,是由聯合航空於1972年捐贈的道格拉斯DC-8客機(註冊編號:N220RB)改裝而成。奧比斯飛機醫院1982年啟航,首次從休士頓起飛往巴拿馬城作救盲行動,兩年之間,飛機醫院已到訪超過24個國家。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是全球唯一的眼科醫療飛機,至1982年起已造訪超過86個國家。 1982,麦道DC-8-21奥比斯的第一代眼科飞机医院是联合航空捐赠的一架DC-8-21,制造商编号(MSN)为45280/4,注册号为N220RB。至80年代末,由於DC-8機身較短,而飛機醫院需要更大的空間操作,且DC-8早已停产多年,获取可用的飞机零件进行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且昂贵;故此奧比斯借私人捐助,於1992年購買一架DC-10客機,改裝成為新的眼科飛機醫院。1994年,新飞機正式啟用,同時第一代DC-8飛機醫院亦告退役。並捐赠给中國北京近郊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作靜態展示[2]。 1992,麦道DC-10-101994年,一架改装完成的DC-10-10作为第二代眼科飞机医院投入使用,取代了第一代的DC-8飞机。这架飞机制造商编号(MSN)为46501/2,注册号为N220AU。該飞機產於1970年,是麦道制造的第二架DC-10,曾被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作飞行试验机,其後被萊克航空(Laker Airways)購入成為客機,再經數次轉手後,于1992年被奧比斯以1,400萬美元購入。 航機由「Mobile Aerospace Engineering」公司負責改裝,共斥資1,500萬美元,耗時18個月,於1994年5月7日啟航,同年7月23日飛往中國北京,進行首次任務[3]。駕駛員由聯合航空及聯邦快遞的DC-10飞行员擔任。 除駕駛室外,飛機醫院包括(由機首至機尾)教室、影音室、激光治療室、手術室、恢復室,以及機尾的通訊中心。手術室位處機艙的中央,是航機遇上惡劣天氣時最穩定的位置。 位處機首的教室可容納48人,學生一般來自目的地的醫護人員。通過影音設備,學員可以在教室觀察手術進行,或觀看錄影手術片段,教室亦會作義務教員授課和討論之用。 影音室設有54個監控屏幕,並控制機上16個攝影機和8个麥克風,讓教室和機上各處觀察手術進行。機上手術的片段都會錄影,並複製存檔,故此奧比斯可以將手術流程的記錄,贈予當地眼科醫學界作參考。而激光治療室包括眼科用的激光儀器,並設有實驗台,以動物眼球作手術訓練。在機腹下層,設有實驗室和技術中心,供奧比斯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教授當地技術員,保養眼科醫療設備[4]。 2016年,这架飞机在退役后被捐赠给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作静态展示。 2016,麦道MD-10-302011年,聯邦快遞宣布捐贈一架MD-10-30F货机與奧比斯,以取代老旧的第二代DC-10-10飞机。这架飛機的注册号为N330AU,制造商编号(MSN)为46800/96。該機於1973年4月出廠,初始機型為DC-10-30CF。歷經多次轉手後,聯邦快遞於1984年7月購入。2001年再改裝升級航电成為MD-10-30F,使用直到2010年,封存於美國的南加利福尼亞後勤機場(Southern California Logistics Airport)。 於2016年交付奧比斯改裝為眼科飛行醫院。[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