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寧東設治局

寧東設治局民國時設置於四川省的設治局,西康建省後劃歸西康省,是寧屬九縣三局之一。今四川省喜德县境内。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析越嶲县置,局所驻米市(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1],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內政部渝民27年6月28日發00166號咨

「案查前准四川省政府咨,以四川省西南部巴且夾谷等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夷族聚居,強悍難化,為開化夷民,開發邊隅起見,擬於該處設立寧東設治局。治所設於米市,繪具地圖,咨請轉呈核定等由」,當經本部核議轉呈在案,茲奉 行政院27年6月23日渝字第5085號訓令開:「查前據該部渝民27年4月2日發587號呈為四川省設置寧東設治局一案,經核尚無不合,請核轉備案等情到院,當經提出本院會議決議通過,分別轉呈備案,並指令在案。茲奉 國民政府渝字第390號指令開:「呈件均悉。准予備案。附件存。此令」

民国二十七年9月改属西康省。1952年撤銷寧東設治局,以寧東設治局的行政區域和西昌縣北山區(今喜德县北山乡)及冕寧縣的甘相營鄉設立喜德縣,駐甘相營[2]

概况[3]

寧東設治局地域廣闊,東以三灣河,美姑河為界與昭覺雷波接壤;西至阿里得岩(紅毛梁子)與北山模範政治指導區冕寧縣冕山鄉緊鄰;南至西昭大道與昭覺相連;北至瓦吉木粱子和馬鞍山與普雄政治指導區連接。總面積約3900平方公里。

全境屬彝族聚居區,分布有糯米家11支,約2100戶;羅洪家13支,約2300戶;瓦渣家6支,約860戶;八且家2支,約430戶;另有「四十八甲」彝支約500戶。

境內峰巒層疊,溝壑縱橫,交道閉塞,主要通道只有3條,分別通向昭覺越嶲瀘沽,多是山間道路,崎趣難行。有一個郵政代辦所,僅1名郵差,三日一班.通至冕山

建局初,米市、三岡各有普通小學l所(後改為省立邊小),三個區另有邊民小學4所。

全局編製共30名。局長,秘書外,分設一、二、三科,分管民政、財政和教育。還有警佐、督學、戶政、會計、技士、科員、事務員、僱員、政警、公投等人員。另有司法處,設主任審判官、書記官、檢驗員、執這員各1名,錄事、法警各2名。

行政区划

初建時轄三岡、 普提、巴溪三個區、21個聯保(鄉、村)、102保、705甲,7629戶。後來轄區調整,划進划出,到1941年實有三區、12聯保、65保、552甲、5143戶、22233人[3]

历任局长

先後擔任局長的有梁朝仲、魏鎮藩、謝水先、鄧德松、謝文丹等[3]

參考文獻

  1. ^ 《四川省志·地理志》,第73页。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沿革》第三卷.測繪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第500頁
  3. ^ 3.0 3.1 3.2 「寧東設治局」,趙開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涼山文史資料選輯 》(第10輯),1992年3月第1版.第363-365頁

参考书目

  • 傅林祥、郑宝恒.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309-05604-4.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涼山文史資料選輯 》(第10輯). 1992年3月. 

相关条目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