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税
屠宰税是指屠宰大型牲畜征收的税赋,为中国大陆和台灣曾经的税种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对屠宰税根据1950年12月19日颁布的屠宰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屠宰税”仅适应于以销售为目的对猪、羊、牛等大型牲畜屠宰和销售征收的税赋,之后进行了调整;对部分出售,也须纳税屠宰税,按实际出售部分征收。征税标准以牲畜屠宰后的实际重量从价计征,税率为10%。征税方式多以委托县辖区、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代征。 屠宰税从1950年到1993年间,每年的屠宰税收入始终没有超过6亿元。1994年7.47亿元,1996年20.62亿元,2000年31.77亿元,分别占占当年全国税收总额的2.5%和地方税收总额的6%。自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各省级行政区相继宣布停止征收。2006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459号,即日起废止《屠宰税暂行条例》,至此,中国的屠宰税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退出中国税制的舞台。
个体宰杀实际税率屠宰税在企业按照正常计算纳税以外,由于牲畜在民间特别是农户的屠宰、自用占有相当的比例,此类常并附带出售部分出售,故在实际征税过程中各地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具体采取按头计征税收的办法。以湖南农村为例,对乡村个体销售(个体私人肉店)、农民家庭以自用为主同时销售部分的类型,1980年代以前每头征收3元,1980年代开始调整为每头5元,之后调整至10元、15元,后调整至30元至取消为止。 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民國32年(1943年)《屠宰稅法》制定8條,民國35年(1946年)修正全文9條,民國36年(1947年)修正第2, 3條,民國39年(1950年)修正第7條,民國44年(1955年)修正全文13條,民國51年(1962年)修正全文18條,民國76年(1987年)廢止18條。《屠宰稅法》歷次版本第一條規定各縣(市)徵收屠宰稅,依本法之規定。民國36年以及民國39年版本第二條規定應稅屠宰牲畜是豬牛羊騾馬五種,但其他版本第二條規定應稅屠宰牲畜是豬、牛、羊三種,沒有騾或者馬。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