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主座
鳳地站 望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大堂
屯門醫院通道
屯門醫院內的上落客區
屯門醫院 (英語:Tuen Mun Hospital ,醫院管理局 內部代碼:TMH)是新界屯門區 一所大型區域全科醫院,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第二及第三層專科醫療服務。屯門醫院於1990年啟用,為屯門區 及元朗區 近百萬人口提供服務。[ 3] 屯門醫院座落於新界 屯門 青松觀路 [ 4] ,兆康苑 以南,屯門河 西岸,可容納2000張病床,截至2013年有5,630名職員[ 5] ,現時提供專科門診、日間診療、社區醫療服務以及十多項專科等服務。醫院積極推展社區護理的工作,建立多個服務中心,並組成專科外展隊,到病人家中和院舍進行探訪和提供醫療服務。[ 3]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 6] 屬一所公立醫院 ,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 ,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 、天水圍醫院 、青山醫院 和小欖醫院 。現時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為王耀忠 醫生[ 7] 。
屯門醫院是香港最繁忙的醫院之一,緊急手術數量在2013年為全港第一[ 8] ,外科 病床的使用率高達106.4%[ 8] ,超出飽和,其原因為屯門醫院是屯門區內唯一一所全科公立醫院,而新界西北 亦無私家醫院,另外兩間位於屯門的公立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均是精神病 專科醫院,所以不能夠分擔屯門醫院的工作。而新界西聯網的博愛醫院 則位於元朗區,而且只提供約400張病床,規模細小,基本上只能夠滿足元朗區居民的需求。屯門居民如果不想跨網就醫,就只可以到屯門醫院。加上屯門醫院除服務屯門外,也要服務元朗 和天水圍 居民,造成屯門醫院服務負擔過重。而隨着天水圍醫院於2017年年初啟用,屯門醫院的負荷可望獲得舒緩。[ 8] 不過在2017年中夏季流感處於高峯期間,內科病房使用率飽和,維持於140%至150%,2個月內已有5名內科醫生離職。[ 9] 加上元朗區的博愛醫院內科使用率亦達150%,屯門醫院需派調人手到該院協助下,屯門醫院人手進一步削弱。[ 10]
歷史
1990年代
1979年,香港政府開始籌備屯門醫院的建造工程,原址為水田,策劃及施工期超過十年,當時一度堪稱全球最大的醫院建設工程。由工務局 設計,青木建設 承建,1982年動工,1986年8月28日由時任布政司 鍾逸傑爵士 主持平頂儀式。[ 11] 。屯門醫院在1990年3月8日正式投入服務,1991年首季開幕,並由時任香港總督 衛奕信 主持開幕典禮。[ 6]
1990年3月8日,屯門醫院開始接收住院病人,整間醫院設有病床1,000幾百張。而日間診療病房亦於1990年11月開始投入服務,提供日間診療服務。[ 6] 在1991年年底為止,已啟用的病床有770張,急症室的服務時間亦已延長至每日12小時。[ 12] 急症室於1992年1月開始提供24小時服務。醫院並1995年4月11日增設弱智科,擁有二百張病床,為嚴重智障成年人士提供醫療住宿服務。[ 13]
其後陸續增加設施,1997年1月放射治療及腫瘤科日間寧養中心開幕,同年4月放射診斷及核子醫學科——磁力共振及電腦中心開幕[ 6] ,設置多種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如磁力共振掃描機及伽瑪放射攝影機,提供核子醫學研究及治療服務,更設有輻射事故緊急應變中心(後改為緊急輻射治療中心[ 14] ),照顧受輻射感染的病人。本港另一間設有同類應變中心的醫院,乃位於港島東的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2000年代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 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著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 15] 於是決定與建日間醫療中心,於2000年9月奠基及平頂,於2001年6月26日正式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多項專科門診服務。
2003年沙士事件 期間,屯門醫院接收了3名沙士 病人,惟由於胸肺專科醫生不足,在當時為胸肺科內科女醫生謝婉雯 主動要求調到非典高危病房工作,其後感染致命病毒,成為因為搶救沙士病人而殉職 的首位公立醫院醫生。[ 16] 而男護士劉永佳 亦因照顧非典型肺炎病人而殉職,成為首位殉職護士。[ 17]
2005年,由分科診所大樓改建的眼科中心開幕,樓高3層,為區內市民提供全面的眼科專科門診服務。[ 18] 2007年,綜合化療及日間護理中心落成。此外,一座13層的康復大樓於2007年8月中啟用,及分階段投入服務,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為解決醫護人員不足問題,屯門醫院於2008年開設普通科護士學校。
屯門醫院於200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初期發生多宗嚴重醫療事故,主因是其服務量過大、資源貧乏,且供不應求,連續多年被評級為表現最差劣的香港醫院,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並且成為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香港醫院[ 19] 。此種情況導致屯門醫院人員士氣極為低落,有人員寧願不升職,並且打算離職,甚至有醫生不敢向友儕稱在屯門醫院工作,因此被部份香港報章 形容為「地獄醫院」[ 20] 和「攞命醫院」[ 21] 。
2010年代
為了提升病人服務質素及改善落後的硬件設備,屯門醫院逐引入先進技術及更新了多種醫療儀器。於2011年加強血液透析服務,設置第二部磁力共振掃描機,並於2012年設立自體造血幹細胞 移植中心。[ 22]
2012年至20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連續第5年被評級為「表現遜色」,報告認為這是和屯門醫院床位爆滿有關,使用率高達106.4%,為香港唯一一間使用率逾百的醫院。經過統計學 分析,更首度發現病床額爆滿與手術死亡率高企有關。[ 23] 。醫院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屯門醫院的緊急手術數字冠絕全香港,於上一年度逾13,000宗,比較第二位的伊利沙伯醫院 多逾3,000宗。[ 24] 報告建議調配部分屯門醫院的人手往博愛醫院 ,讓博愛醫院發展緊急手術服務(博愛醫院的外科病床使用率為65%,有能力處理更多手術項目。),以分擔屯門醫院的壓力。將屯門醫院的病人分流至博愛醫院,將能夠有效改善屯門醫院將來的手術表現。[ 23] 屯門醫院發言人表示,外科部及深切治療部亦會進一步增強現有的溝通機制,讓病人手術前後得到更佳跟進及護理,會致力增加外科病床數量,加開手術節數及增聘人手;在長遠計劃中亦會增加手術室數目。[ 25]
至2015年,自《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實行6年來,屯門醫院首次在緊急及非緊急手術的表現均合乎預期,全年逾1,000宗預約手術中,僅5宗死亡;逾600宗緊急手術中,則31宗死亡[ 26] 。醫管局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兼屯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衞坦言,屯門醫院現有64名外科醫生,前年只有50多名,增加人手及手術室節數是令服務提升關鍵。
2016年,屯門醫院資源一向較其他大型急症醫院遜色,僅設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爆滿。政府因此撥款2000億元進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追加撥款予屯門醫院,紓緩當區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屯門醫院計劃興建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手術室增加八成至20間,追貼瑪麗、伊利沙伯醫院;並擴建急症室、深切治療部等,以應對新界西發展和人口老化,預計大樓會於2020至2021年逐步投入服務[ 27] 。
屯門醫院新急症室於2023年6月15日上午八時啟用,舊急症室隨之關閉[ 28] [ 29] [ 30] 。新急症室大樓樓高10層,總樓面面積約2.2萬平方米[ 31] 。新急症室將設立5個分流站、4個登記櫃位[ 32] ,等候區座椅將由100個增至150個,診症室亦由6個增至10個,擴建部分亦增設發燒等候區以及負壓診症室,可容納24人。新急症室啟用後,舊急症室即開始進行翻新。工程完成後,急症室的面積將增至3800平方米[ 33] [ 34] 。
組織架構
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和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管治委員會
李洪森 先生,MH
楊秀明 先生
葉永堂 先生
袁孟峰 教授
歷任屯門醫院行政總監
建築規模
屯門醫院內的藥房
屯門醫院康復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新翼
初期院舍總面積共12萬5千餘平方米,主座大樓樓高11層,特别大樓樓高4層,有一座放射治療大樓、一座3層高的病理學大樓、一座12層高的護士訓練學校及5座職員宿舍。[ 12]
現時院舍總樓面面積共212,634平方米,包括一座11層的主座大樓,一座14層的康復大樓,一座4層的特別大樓,一座3層的臨床腫瘤科大樓,一座3層的病理學大樓,一座17層的職員宿舍及一座10層的日間醫療中心及一座護士學校。全部院舍都由有行人道、隧道 或天橋 連接,方便住來。[ 35]
主座大樓
醫院大樓樓高11層,地下主要是急症室 及日間寧養中心,1樓有社區服務中心及圖書館 ,2樓有餐廳 、病房及手術室 。為了擴展服務,醫院成立了創傷科小組及提供先進的心導管化驗室裝備,並且設有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 、深切治療部 及冠心病 護理部。[ 36]
職員宿舍
由A、B及C座組成,B及C座於1980年代興建。醫管局於1991年接管公立醫院後,決定不會繼續為醫院員工提供宿舍。因此,職員宿舍B座改作當值侯命室、夜更室、職員飯堂,及供行政部門之用,職員宿舍C座則改作儲物用途。為配合將職員宿舍B及C座重建為康復大樓,將會裝修職員宿舍A座,並將兩幢職員宿舍內現有的醫院設施遷至該座。[ 37]
病理學大樓
病理學大樓(簡稱病理大樓)樓高3層,由屯門醫院臨床病理部使用。它為屯門醫院和其他新界西聯網醫院提供了全面的化驗服務,包括綜合化驗 室、病理解剖 及細胞學 、血液學 及血清學 、化學病理學 、微生物學 和殮房 服務。[ 38]
日間醫療中心
日間醫療中心樓高10層,於2001年6月開始提供服務,為居民提供多項專科門診服務,代替原本設在仁愛分科診所的專科門診服務。[ 39]
康復大樓
康復大樓由屯門醫院現有的B及C座職員宿舍重建而成,樓高13層,位處青新徑尾段可飽覽對出草地及北面圓頭山的開揚景觀,是一幢綜合式康復護理大樓,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療養服務。大樓劃分為3個區域,分別為公用區,即日間康復中心、其他支援及輔助設施;半私家區,及病房層;以及私家區,即供職員使用的夜更房及候召室。[ 40]
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在設計理念方面,是將康復設施融入病房樓層之中,運用大量玻璃從屋頂採光,大樓的主屬部份,由12樓的玻璃天花滲入自然日光。將大樓園林化而設有廣闊的花園和庭園,為康復中的病人提供一個舒適現代化的環境。[ 37]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座落於屯門醫院的花園中,由建築師法蘭克·加里 設計,於2012年建成,是英國 銘琪以外首間提供癌症輔導服務的中心。中心是為了紀念死於癌症的「美琪凱瑟克(Maggie Keswick Jencks)」而建造,成立的目的是為受癌病影響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給予支援和鼓勵。
手術室大樓新翼
2016年4月通過手術室大樓擴建工程,在露天停車場興建手術室大樓新翼,新大樓與現有大樓一樣同設10層,現時的11間手術室將搬到新翼,並增加9間至總數20間,較現時多出80%,新手術室的樓底更高、面積亦會擴大至國際標準60平方米,方便日後容納更多大型手術儀器;手術復甦室亦會由11間增加至30間,附設復蘇及支援區。在2017年開展主要工程,而整項工程預計於2021年竣工[ 41] [ 42] 。
服務範圍
屯門醫院共有2000張病床,屯門醫院設有急症室,並且設立創傷中心和緊急輻射治療治療服務(另一個緊急輻射治療應變中心於柴灣的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亦會提供直升機坪,亦會提供急症普通病床、深切治療病床、心臟深切治療病床、日間診療病床、弱智科病床、寧養病床、復康病床及急症室觀察病床。其醫療服務包括核子醫學 、病理學 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 5]
專科範圍包括:婦瘤科、功能性神經外科、微創外科、介入神經放射學、立體定向放射外科、脊椎神經外科、神經血管外科、神經腫瘤科、神經血管外科、不育科、腸胃肝臟科,心臟科,內分泌及糖尿科,老人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感染及傳染病科、肝膽胰外科、血管外科、上消化道外科、乳腺外科、大腸肛門外科,甲狀腺外科、整型外科、泌尿外科、胸肺外科、紓緩內科,腎科,腦神經科,呼吸系统科,風濕病科、復康科、內科、麻醉科 、心胸肺外科、聽力學科、弱智科、臨床腫瘤科 、腦神經 外科、婦產科 、牙科 、眼科 、皮膚科 、矯形及創傷科(骨科 )、兒童 及青少年 科、耳鼻喉科 、內科 及老人科 、腎科 、外科和核子醫學 、功能性神經外科、小兒神經外科。
其他醫療服務包括:營養膳食、藥劑服務 、物理治療 、職業治療 、義肢 修復矯正服務、言語障礙 治療、聽力 治療、足病診療、視力 及臨床心理服務 。[ 5]
醫院也設立病人支援服務,由義工或團體提供,服務單位包括:屯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香港紅十字會輔助行動器材租借及圖書服務、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基督教院牧部、天主教牧靈部和佛教覺醒心靈關顧服務。[ 43]
承諾使命
醫院宗旨包括:願景、使命和價值觀。[ 44]
使命是憑着羣策羣力的團體精神,提供「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願景是精誠服務,人人佳選。
價值觀
“
以人為本(People FIRST)
公平公正(Fairness)
創優再造(Innovation)
互賴互信(Respect)
安全穩妥(Safety)
協力同心(Teamwork)
”
[ 44]
社區醫療服務
聯網亦於2003年接管的衛生署轄下8間普通科門診,包括:[ 45]
社區醫療中心
診所
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
屯門診所
屯門湖康診所
錦田診所
天水圍健康中心(天瑞路)
元朗容鳳書眼科診所(已於2005年3月29日遷往屯門眼科中心 )
八間普通科門診分佈於聯網不同的位置,以配合聯網發展社區醫療服務的模式,成為聯網核心的社區醫療基地。
其他的輔助社區醫療中心則分佈於區內各主要地點,如公共屋苑及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達致整套全面而有效的社區醫療模式。[ 45]
其他設施及社區服務[ 3]
病人圖書館
義工服務
輔導服務
善終輔導
健康講座
病人支援小組
病人互助小組
社區醫護計劃
統籌志願團體探訪醫院
事故及批評
屯門醫院一直有「地獄醫院」和「攞命醫院」[ 46] 之稱,因其服務量過大但資源貧乏,令預約手術延遲,常發生嚴重醫療事故。[ 47] 根據醫院管理局2009/10年外科手術審核報告顯示,醫院更是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醫院。[ 48]
醫院過去在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曾於2010/11,2012/13,2014/15年度,共3個年度中排「包尾」,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 49] 醫生士氣極低落,有醫生寧願不升職,並打算離職,甚至有醫生不敢向友儕稱在屯門醫院工作。[ 50]
2008年1月, 一名52歲男病人因慢性肝病及貧血問題於一月三日在屯門醫院接受輸血(紅血球)療程,輸血過程進行兩小時後,病人出現休克、嚴重呼吸困難、血壓驟降的情況。醫護人員即時停止輸血程序,並立即於病房中為病人急救,包括輸送氧氣、注射防敏感藥物療程等,院方事後已抽取血液樣本進行化驗,初步測試發現輸血樣本及病人血液樣本含有螢光假單胞菌,但會進一步詳細化驗。[ 51]
2009年3月12日, 一名女病人因無法進食及飲水,於一月廿八日向屯門醫院急症室 求診,醫生卻當作消化不良醫治。鑑於病情一直未有好轉,兩天後轉向私家醫生求診,發現肺部有陰影,獲轉介至屯門醫院,證實腹部及肺部積水、右邊卵巢及脾臟發大,但該院醫生仍堅稱「唔嚴重」,且未安排任何治療,結果留醫八天後獲安排出院,但出院後病情加劇惡化。出院後仍兩度向屯門醫院求醫,可惜均未獲適切治療,延至三月十二日不治。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直斥醫生無能,「做咗十幾個檢查都查唔出乜嘢病,難怪死者家人覺得病人死得不明不白﹗」[ 52]
2009年10月8日 , 年逾七旬長者八月下旬不慎在家跌倒並傷及左膝。因持續疼痛,八月廿八日下午向屯門醫院求診,因左膝骨折往屯門醫院求醫,獲注射止痛針及打石膏。於打石膏後不久即感呼吸困難,雖獲處方口服藥紓緩及安排留院,但至當晚約九時半,婆婆病情突然惡化,出現氣促及胸痛,經搶救後延至翌日不治。[ 53]
2009年11月10日, 張先生的六十歲母親邱女士,在屯門安定邨住所地下大堂跌傷,被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檢查後發現右股骨骨折,並於十一月三日接受手術。四日後她被轉送復康病房接受物理治療。同月十日,她做物理治療期間感到氣促,搶救後不治。[ 54]
2010年3月9日, 六十四歲的卓先生,因輸尿管收窄,本月五日在屯院接受手術,佩戴造口排放小便,情況穩定。本月九日,其女兒卓小姐突然接到醫院來電,指父親情況危殆,搶救後不治。[ 55]
2010年3月14日, 一名沒有嚴重疾病紀錄的中年女子,上周三(十日)因嘔吐及腹痛召喚救護車送院,被送到屯門醫院急症室後痛得死去活來,卻只獲安排輪候照X光,直至花掉兩個多小時後病人翻白眼才被推進急救室,最終死亡。死者馬女士的丈夫上周三早上晨運返家後,發現太太坐在洗手間嘔吐,臉色蒼白但仍清醒,由於搽藥油後不適未見改善,於是召救護車將她送往屯門醫院。其後一名醫生替馬女士打針,到早上十時四十五分才準備替她照X光,但馬女士當時突然翻了白眼,最終,馬女士在約十一時獲安排進入急救室,然而已候診足足兩小時,馬女士至十二時三十八分證實死亡,家人昨獲告知初步化驗顯示死者死於腹腔內出血。[ 56]
2010年3月15日, 王女士舊年十二月起大便出血,診斷為第一期直腸癌,被轉介去屯門醫院切除腫瘤。王女士本月三日接受手術,家人兩日後接到醫院通知,指王女士在洗手間跌倒。院方後來又指出其在病床邊跌倒,家人懷疑醫院有隱瞞。王女士經過急救之後,腹部腫脹,懷疑因為出血所致,送入手術室搶救無效死亡。[ 57]
2010年5月29日, 二十七歲女事主五月中因下腹脹痛,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當時已向醫生表明月事遲來,可能有孕,但仍被要求照X光。後來她自行驗孕,發現真的懷有身孕,再向私家醫生求診,被醫生建議終止懷孕,因X光輻射有機會導致畸胎,懷疑屯門醫院醫療失誤,已向院方及醫院局作出投訴,未獲回覆。[ 58]
2011年5月11日, 一名女花王在接受微創手術去除腎石,其後開始發燒,至十六日上午,院方見她稍為退燒,隨即安排她出院。惟出院後再次發燒及嘔吐大作,離開醫院卅小時後、即十七日再次入院。據其家人稱,曾要求與醫生會面卻不獲理會,至十八日凌晨一時許,文的丈夫突接到醫院電話,指文婦須進行緊急手術,家人稱,在病房向一位醫生了解原因,對方指文婦於首次手術後,有一粒腎石遺留體內,支尿管堵塞及未能排出瘀血,引致肺積水、腎及心臟等多個器官衰竭,情況不樂觀,但因擔心文婦身體不勝負荷,只為她放入輸尿管及支架管協助排尿排血,未有取出腎石。最令文家氣憤及不解的是,其後一名巡房醫生,翻看文婦的病歷報告後,認為首次手術成功。文婦家人大感不滿,要求會見負責手術的醫生,但有人態度差劣,解釋含糊不清,更揚言「以後唔會再見你哋呢啲家屬!」文婦第二次手術後一直昏迷,婦人最終卻因支尿管被堵塞及未能排出瘀血,令心臟及多個器官衰竭致死。[ 59]
2011年11月, 一名不足廿九周的早產孖胎上月十日在屯門醫院出生,其中大孖男嬰出生後體重僅約兩磅,消化系統發育不良,需即時接受深切治療及從靜脈注射營養液。兩名資深醫生為大孖仔插喉注入營養液,但注射針打進右腹股溝靜脈時疑「打歪咗」,損及緊貼的動脈導致血管閉塞,右腳組織壞死需要截肢救治,從此終身殘障,但事故延至昨日曝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說近兩日才獲悉事件,屯院辯說這是已知風險不需公布。[ 60]
2011年9月15日,屯門醫院核子醫學部 ,誤將一個載有未過變衰期放射性物質的醫療廢物袋,交由承辦商運,送至環保署青衣醫療廢物處理中心銷毀。[ 61]
2012年3月, 一名六十五歲婆婆,上月中因腹痛入院,五日後才確診十二指腸潰瘍,最後搶救無效死亡。家人向院方表示,死者有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歷,但醫護人員只注射止痛針,並將腹痛歸咎於她未有接受割膽囊手術。院方更多番要求死者出院,更收起收床頭救命鐘。四日後,鄧女士情況急轉直下,醫生為她做掃描和手術,才發現她十二指腸潰瘍嚴重到三厘米的孔,最後返魂乏術[ 62]
2012年5月11日, 李太上周五在屯門醫院照超聲波檢查時,突然被一名未有婦產科專科資格的女醫生指「睇唔到胚胎,唔見胎兒長大」,斷定胎死腹中,安排本周一入院終止懷孕。該名女醫生即時寫紙排期李太本周一(七日)入院用藥物終止懷孕。夫婦倆不捨胎兒,入院前向私家醫生求診,赫然發現胎兒心跳正常,趕在最後關頭保住小生命。[ 63]
2013年5月3日, 新界西醫院聯網病理學部進行定期稽核時,,發現2012年全年的HER2測試結果為「強烈陽性」的比率較往年為高。經病理學部調查,發現屯門醫院有一名病理學專科醫生對乳癌病人斷錯症,令18名病人接受毋須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 64]
2014年6月, 一名女病人於屯門醫院進行口腔手術,過程中手術室人員曾把其使用過的氣管鏡的前端放進一瓶無菌水中,抽取小部分無菌水作沖洗,之後將抽作沖洗用的無菌水排走。
隨後手術室為一名男病人進行口腔手術,手術室人員沒有按程序更換新的無菌水,並使用先前瓶內餘下的無菌水浸軟男病人於手術時會使用的通氣管。[ 65]
2015年7月22日, 屯門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該院病理科肝酵素分析儀器錯誤把60歲以上男女病人參考讀數對掉,影響逾4000人。當中1425位病人因不同原因先後離世,強調今次只是參考數字出錯,對治療沒影響,亦沒迹象顯示病人死亡與事件有關。[ 66]
2016年3月, 60歲男子上月底因大腿骨折,在屯門醫院做普通的盆骨手術後,出現嘔吐及腸梗塞,腹部不斷脹大,家人不滿醫生連日來只做消極的保守治療,最終事主腹脹如十月懷胎,在腹脹第7天突然心臟病發死亡。[ 67]
2016年5月, 74歲病人在屯門醫院留院期間,因呼吸儀器接駁喉鬆脫,心臟減慢,經救治後回覆心跳。兩日後再出現心跳減慢,需插喉管至氣道供氧,但錯誤插入至食道。他及後心臟停頓,經搶救後未能救回,於2016年5月16日死亡。[ 68]
2016年6月, 一名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72歲女子,因腹痛到急症室求醫,醫生指是腸胃問題,處方止嘔及止痛藥,病人出院後同日死亡,家屬質疑「斷錯症」,醫院指正調查。據了解,女病人量度血壓時,上壓兩度量得超過二百。但該院見女病人臨床徵狀有改善,安排她同日早上十時半出院,豈料其後在家中死亡。[ 69] [ 70]
2016年10月25日, 49歲男病人上月25日早上到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專科門診覆診,病人當時出現胸口痛及血壓十分低等病徵,醫生經檢查後發現病人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情況危急,即時安排他入院,同日中午進行緊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俗稱「通波仔」)。手術期間,醫生為病人的右冠狀動脈進行顯影劑注入檢查時,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內出現氣泡;而病人的血壓亦持續偏低及出現心臟衰竭,醫護人員為病人急救。男病人手術後情況危殆,血壓持續偏低,於同日下午接駁體外膜氧合治療(俗稱「人工心肺」)以支援血液循環系統運作,隨後轉送瑪麗醫院。據了解,當時有「好幾毫升」的空氣進入病人血管內,並不止於「一粒半粒」氣泡,估計是打顯影劑時有氣泡入血。消息指,當時的手術由一名副顧問醫生帶領,由一名正在接受專科訓練的醫生執刀,涉事的醫生仍繼續上班。[ 71]
2016年11月, 屯門醫院一名正接受俗稱洗血(血液透析治療)的66歲腎病女病人,1年前已驗出為乙型肝炎患者,但院方一直「睇漏眼」無留意化驗報告,沒有安排在乙肝病人專用區洗血。直至院方上周恒常監察才揭發事件。其間已有79人曾與她使用同一部洗血機,院方昨日向病人致歉,並安排其中21 名長期洗血病人驗血,承諾會改為每半年為洗血病人監察一次。[ 72]
2016年11月, 一名七旬翁因腦中風不適到屯門醫院求醫,11月16日晚上9時半,護士黃錦麟指出事主有不尋常的維生指數、微燒及氣促等,鄭加成 醫生得知事主曾嘔吐,診斷他患吸入性肺炎,遂囑護士為事主抽痰、增加氧氣、注射抗生素及類固醇,並安排抽血及照X光。事主情況其後有改善,血含氧量達至正常水平,並有儀器監察其情況。黃錦麟則稱,他按鄭加成的指示為事主增加氧氣後,其情況轉趨穩定。事主的血含氧量,分別在11月16日晚上10時許及約11時低於90%,黃錦麟遂按接手醫生呂慧翔的口頭指示,兩度為事主增加氧氣。黃錦麟又稱,曾多次詢問事主有否不適,但他稱沒有。直至11月17日凌晨零時許,黃錦麟發覺事主沒有知覺,呂慧翔到場檢查發現事主沒有脈搏,並有另外3名護士一同協助急救,惟事主最終不治。[ 73]
2016年11月,一位操手語 的聾人被誤當有病,聾人廖先生與家人爭執後報警。送住屯門醫院後做手語 解釋,可惜未獲院方安排手語翻譯,最終被送入青山醫院 留院7天。期間被老闆當作無理曠工而遭辭退。聾人機構「龍耳 」創辦人邵日贊 指出,事主畢業於聾人學校中四,但對很多文字或語句的理解能力只有小四程度。因此他一定不理解同意書的內容,邵指出聾人主要以圖像理解事物,認識文字一定需要多重解釋,語意和邏輯上表達都較健聽者弱。他直指事件中,醫護人員的做法荒誕,又認為醫管局有制度提供手語服務卻未有執行,完全是上情不能下達。[ 74] [ 75] 邵亦表示屯門醫院未為事主提供手語翻譯,並反駁醫院指事主未要求手語翻譯,認為院方得知事主失聰,應主動提供協助。邵續指出,聾人自尊心低,怕被人看不起,因此即使不明白文件內容亦會簽署。[ 76]
2016年12月17日, 一名81歲老翁因喉嚨痛及口齒不清,12月15日到屯門醫院急症室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僅獲處方消炎止痛藥及喉糖離開。惟同月17日早上廖伯虛弱及無法進食,急送屯門醫院急症室,此時她已見父親呼吸困難、頸部腫至「好似戴咗頸箍」,其後醫院為廖伯插喉以助呼吸,並轉送深切治療部。家人當晚發現廖伯頸項出現約3吋長的紫色橫痕,翌日清晨醫護人員發現廖伯頸項被紫黑色覆蓋,為廖伯進行清創手術切除壞死組織,「醫生未知細菌種類,只知擴散速度極快,手術期間都一直擴散。」當時廖伯多個器官衰竭,需接駁洗血機及注射強心針。同月19日凌晨再接到醫院電話通知家屬到場說再見,並宣布廖伯不治。化驗顯示老翁感染罕見的「鏈狀乳桿菌」,但當作喉痛治療。眼見原本健康開朗的父親幾日間離世,病人女兒質疑院方輕視病情,父親留院期間沒有醫護人員留意他的頸部異常,以致延誤診斷。[ 77]
2018年6月,醫院1個多月內,發生兩宗長者住院期間穿腸後突然死亡的事件。繼一名患末期腎衰竭75歲老翁疑被職員以硬物插肛通便致直腸穿孔死亡後,有患認知障礙婦入醫院後被安排照腸,其後穿腸死亡。屯門醫院行政總監鄧耀鏗承認,院方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不理想,就事件致歉。[ 78]
2018年7月,一名三個月大女嬰在今年7月因黃疸問題轉介到屯門醫院,經屯門醫院兒科醫生檢查後,發現女嬰膽紅素上升,於是數天後獲安排在核子醫學科接受膽管同位數掃描檢查,經檢查後屯門醫院排除女嬰膽管完全閉塞的可能性。但當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小兒外科會診有關個案時,經該醫院小兒外科醫生檢查後懷疑女嬰患有膽管閉塞,在手術期間更確診女嬰是患有膽管閉塞。[ 79]
2018年9月27日, 因胃痛及胸骨痛往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的男病人,被「只係用幾分鐘」看症的當值男醫生斷定患上便秘而處方瀉藥。男病人病情未見好轉,至十二月更出現嘔吐及持續肚痛,再度求診時經內窺鏡檢查後竟發現已是胃癌第二期,需即時進行手術切除大半個胃保命。接受切胃手術後,從組織檢查中又發現患有第三期淋巴癌,目前需透過化療或電療治療。[ 80]
2019年1月,有醫生透露在1月10日流感 高峰期間,醫管局高層提議於中午舉行「小食打氣日」,向員工提供魚蛋、燒賣、粟米、茶葉蛋及雞翼等小食,發言人指目的除了以免費小食慰勞同事外,也希望不同職級員工互相認識及交流,也可將食物帶回工作間分享[ 81] 。但有員工披露工作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仍被要求每人必需到場取小食及拍照,充撐場面。又有前線醫生指平時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吃正餐,質疑小食會諷刺他們連正餐也沒時間吃,只能以小食充饑。而醫院女員工更稱當日小食是限量提供,每人只能選2款免費小食,並非外界想像般以自助餐形式提供食物。[ 82] [ 83]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 形容該活動是「做Show」,顯示管理層已不知還有何方法解決前線問題[ 82] 。
2020年1月正值爆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一名62歲來自武漢女病人在23日到醫院急症室求診期間[ 84] ,被安排在創傷病房而不是負壓病房逗留長達3至4個小時,有關行為可能會增加病毒傳播並感染其他醫護和病人的機會,醫管局指做法可能會影響其他人,就處理上未能盡善盡美向公眾致歉,正在做風險評估,有12名當時在病房附近的病人及職員需要接受隔離檢疫[ 85] [ 86] [ 87] [ 88] [ 89] 。
2021年6月, 屯門醫院一名 82 歲男病人今年 6 月 12 日在內科及老人科專科門診覆診,當時醫生計劃調低病人抗凝血藥華法林的劑量,惟病人卻在7月4日於家中離世。屯門醫院翻查紀錄發現,當日實際處方予病人的藥物劑量,較原先預計劑量高出大約一倍。[ 90] [ 91]
2021年8月, 55歲男患者8月因急性肝衰竭,獲安排由內地回港到屯門醫院治理,分流為緊急個案,其家屬稱獲院方告知要待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才可上病房,但在獨立診症室等候大半天仍未獲安排檢測,院方逾4小時未親身檢查,直至家屬發現患者身體冰冷且無心跳,急救後不治。主診醫生甘偉權(醫生) 診斷事主有阻塞性心臟衰竭 。但法醫判斷事主死於淋巴癌引發急性腹膜炎[ 92] [ 93]
2021年11月, 一名曾經中風的57歲男病人,因為抽筋及胸口不適,由救護車送院,抵達急症室後再次抽筋,被列為危殆個案。他接受初步治理後情況稍為好轉,當值醫生未有根據心電圖的異常情況,及時作出心肌梗塞的診斷,男子最終心臟驟停死亡。[ 94]
2021年12月6日, 一名57歲男病人患有高血壓丶心臟病史,在11月30日晚上因抽筋、心口痛入院,需要留院觀察,在凌晨4時30分接受心電圖檢查,報告已顯示有心肌梗塞跡象,當值醫生陳心期(醫生) ,疑判斷錯誤以為病人情況輕微,經初步治理後病人情況稍為好轉,在晚上約8時15分轉往內科病房留醫及進行所需檢查。翌日早上約11時許,病人向主診醫生表示胸口不適,參與會診的心臟科醫生決定安排病人轉往心臟科深切治療部和進行通波仔手術。惟病人情況急速惡化,並於下午一時出現心臟驟停及失去知覺,需要馬上進行急救並安排插喉協助呼吸。病人於下午2時再次出現心臟驟停,醫生持續為病人進行心肺復甦法並注射強心藥,病人最終於下午2時32分離世。[ 95]
2022年5月12日,醫院公布一宗懷疑遺體調亂事件,受影響兩名死者當中一人已火化。4名殮房職員已經停止執行相關職務。[ 96]
2023年3月1日,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康復病房 內一段病人扶抱吊機路軌,有部件外殼掉落。醫管局表示,事件中沒病人及職員受傷,已即時停用有關吊機,事發時被吊運的病人已通過該段路軌。[ 97]
2024年3月2日, 一名43歲的男病人因突然劇烈肚痛以及發燒,被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 ,當時急症室醫生斷定,張先生患有腸胃炎,取藥後便於下午離開醫院。到了凌晨,家屬收到警方致電,表示病人被緊急送往屯門醫院,希望家屬趕到醫院見他最後一面。而驗屍的結果令家屬感到十分愕然,皆因病人離世的原因竟然是「糞便阻塞導致腸道閉塞」。家屬表示張先生命喪黃泉,全因醫護人員斷錯症。[ 98]
稱呼
由於屯門醫院位置偏遠,在香港口語中亦被代稱為「大西北醫院」、「山旮旯醫院」[ 99] 。
交通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香港島 及離島
九龍
新界
「
斜體 」為有計劃並興建中或待啟用的醫院
「粗體 」為設有急症室的醫院;中西區、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沒有急症室服務提供
「劃線 」為已停止營運的醫院
(括號內)為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 設立之臨時醫院,列於負責營運醫院名稱後方
「#」為接受各聯網轉介兒童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