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川主,即灌口二郎、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万天川主、惠民大帝,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起源于唐朝及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次子李二郎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1],以求川主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川主信仰三教合一,其中又受道教影响最深。[來源請求]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 历史源流李冰曾在蜀地为官治水,其事迹后世在巴蜀地区广为流传。宋朝之前,蜀地对李冰的崇拜逐步完成了由人向神的转变。《史记·河渠书》中有关于李冰作为官员在蜀治水的记载。而最迟到东汉,李冰就已经被官方视为神灵,东汉《风俗通》中有李冰化身为牛战胜江神的记载,此后四川流行的斗牛表演便是为了纪念李冰。南齐时期,益州刺史刘季连在都江堰渠首建崇德庙,专祭李冰。此后蜀地每逢水患,蜀地民众对于李冰的崇拜便会进一步升级。唐大和五年有李冰化身为龙与恶龙在灌口相斗以避西蜀水患的传说,前蜀武成三年也流传有李冰斗江神保京口(即宝瓶口),使京城成都免受洪灾的传说。 自前后蜀时期起,李冰信仰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二郎神信仰。以青城山为核心的西蜀道家势力为了争夺灌口李冰庙食,而塑造出了李冰次子李二郎的形象,并将其演绎成为二郎神[1]。北宋东京汴梁每逢六月二十四二郎神生日,也会举行国家级的盛大庆典,将二郎神信仰推广到了北宋全国。不过,随着二郎神崇拜的兴盛,可能是为了彻底摆脱李二郎中残存的李冰的影子,道家又创造出了赵二郎——赵昱。赵昱为隋朝嘉州(治今樂山)太守,相傳他在任上時“斬蛟除害”,平定水患[2]。民间逐渐将李二郎的事迹附会于赵二郎之上,加之赵二郎被官方封为“清源妙道真君”,至北宋中后期赵二郎影响力逐步增大,大有压倒李二郎之势。 然而元朝之后,受到戏曲话本小说的大肆渲染,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杨二郎杨戬取代了赵二郎、李二郎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二郎神[3]。同时,加之二郎神在部分地方又被附会讹传为邓遐、张仙等人,基于李二郎、赵二郎治水传说的二郎神信仰又退回四川地区,并在明清逐步发展成为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成熟的“川主”信仰。因为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河流湍急、易发生洪灾,但同时交通、農業对河流的依赖性却又极大,因此治水文化影响深厚。清雍正五年朝廷敕封李冰父子,之后奉李冰父子为川主成为四川地区的主流,川主还逐步演化为四川的地方守护神。 與祆教的關聯《十國春秋》記載,前蜀皇帝王衍「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謂如灌口祆神[註 1]。」唐末五代時灌口便有披甲持弓的神像,便是由這條史料獲知。中山大學教授黎國韜考證此「祆神」即波斯的火祆教神祇,他在《二郎神之祆教來源》一文中認為,二郎神之形象:三眼、手持三尖兩刃槍、牽一哮天犬、可以變化成三頭六臂,與粟特祆教風神維施帕卡正相一致。維施帕卡的形像為:三頭六臂、身披甲裝、手執山型叉、臂上畫有尖齒犬頭,與文學描寫中二郎神形像極為相似,這是祆神與灌口二郎神有關之一證。故推測二郎神之原型應是隋唐時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波斯神靈,其後才逐漸本土化。且十國前後蜀人信奉火祆教,其形像又與元明清以來小說、戲曲中之二郎神相似,表明祆神形像對二郎神形像之形成有很大影響[6][7]。 祭祀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會在街市中舉行迎神、社火等慶典活動[8]。现存的川主会有四川都江堰二王庙会、夹江二郎庙会、重庆江津塘河川主庙会和石蟆川主庙会等。在四川、重庆及其周邊地區過去流行的儺壇(三圣坛)之中,也将川主同土主、药王(合称“三圣”)同时供奉为坛神。 川主庙川主庙的选址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在人口稠密的场镇之中,这类会馆部分还兼做四川土著人士会馆;二是在山顶,作为向川主祈雨的场所;三是在河渠岸边,以求镇压水怪、防止水患,同时兼有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的含义。清朝川主庙曾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其中尤以岷江、沱江、川江流域的原嘉定府、成都府、叙州府、重庆府、雅州府、眉州、邛州、资州和泸州等地最为密集。时至今日,“川主”(如川主庙街、川主街、川主村等)仍是四川、重庆一带最常见的地名之一。 现存川主庙现存川主庙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其中包括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王庙、伏龙观、新场川王宫、福宝清源宫、铜仁川主宫、思南川主宫、旧州万天宫、会泽川主庙和瓦房店川主馆)和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处川主庙保存现状迥异,部分保存完好,而另一部分则十分残破,甚至有坍塌或者被拆除的危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
歷代褒封註記参考文献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