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忆江南,词牌名,初名《謝秋娘》[1],又名《江南好》、《望江南》、《春去也》、《梦江南》等。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異名此詞最早乃李德裕為謝秋娘作,故名《謝秋娘》。因白居易詞有「能不憶江南」句而改今名,又因該詞「江南好」句,名《江南好》;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因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故又名《望江南》;因皇甫松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夢江南》、《夢江口》;因溫庭筠詞,又名《望江樓》;因王安中詞有「安陽好,曲水似山陰」句,故又名《安陽好》;因張滋詞有「飛夢去,閑到玉京遊」句,故又名《夢仙遊》;因蔡真人詞有「鏗鐵板,閑引步虛聲」句,故又名《步虛聲》。此外還有《壺山好》、《望蓬萊》、《歸塞北》等異名。 词牌格式註: 平表示平聲, 仄表示仄聲, 仄表示本仄可平, 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正體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唐代該詞皆為此單調格式。
例词: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樓上寢,殘月下簾旌。夢見秣陵惆悵事,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愁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變體一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闕各五句、三平韻,一韻到底。這一格式至宋代才出現,即單調詞加一疊。
例词:
變體二雙調,五十九字,前後闕各五句、兩仄韻、兩平韻,且四換韻,見於馮延巳《陽春集》,實際與唐宋《憶江南》本調不同,僅調名相同。
例词:
參考資料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Information related to 忆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