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拉斯在他的論文集《Ars Poetica》中曾經提到被拉米亞吞下的兒童再也無法復生,詩句內容是「Neu pranse Lamiae vivum puerum extrabat alvo」詩人亞歷山大·蒲柏把句子翻譯成:「想要拉米亞把她所吞下的孩子復生,是否要在她面前吞下她的兒子,讓她感同身受才行呢?(Shall Lamia in our sight her sons devour, and give them back alive the self-same hour?)」
曾有人評論拉米亞,指「拉米亞的主要特徵是她對血液的飢渴,那一種飢渴象徵著她們的不潔、她們的貪吃以及她們的愚昧(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miae, apart from their thirst for blood, are their uncleanliness, their gluttony, and their stupidity)」。[6]
藝術特徵
後世的創作家為拉米亞的傳說添上大量駭人聽聞的成份,各類作品大都載於《蘇達辭書》內,文藝復興時期再由柏芬治(Thomas Bulfinch)收集於《寓言與成語大辭典》(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在這些文藝作品中,拉米亞的形象仍然以「嫉妒世間母親及殘食她們兒子」為主,而且大都被塑造成女性。不過阿里斯托芬卻提出拉米亞具有男性性徵,可能是雌雄同體的生物[7]。
學者尼古拉斯(Nicolas K. Kiessling)則把拉米亞與中世紀史詩《貝奧武夫》中的兩種生物Succubus及Grendel作比較。在某些記載中,拉米亞亦被想像為「誘惑者」,她們以美色勾引男性,騙其成婚,最後會將丈夫吞食。傳說古馬其頓將領德米特里一世就曾與拉米亞所化身的妓女相交,因而惡名遠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