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鲁国故城
曲阜鲁国故城,是中国周朝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现存鲁国故城面积约10.45平方公里[1]。1961年,曲阜鲁国故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鲁国故城的中心是鲁国的祖庙,即曲阜周公庙[1][3][4]。 结构鲁国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现存鲁国故城面积约10.45平方公里[1]。 鲁国故城大部位于鲁城街道,故城的西城墙、南城墙与现在的明朝故城重合。鲁国故城的中心是现在的曲阜周公庙,也就是鲁国的太庙[1][3][4]。 历史曲阜鲁国故城是西周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建都时间达873年[1][5]。鲁国故城从西周到汉代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5]。宋朝时,曲阜县改为仙源县,迁移到城东寿丘,城逐渐毁废[5]。明朝正德年间,以曲阜孔庙为中心建城,就是明朝故城[3][5]。 1961年,曲阜鲁国故城登录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鲁国故城曲阜周公庙遭到破坏[3][9]。周公庙前“曲阜鲁国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砸,棂星门门顶上坐着的四尊罗汉被砸碎,周公泥像和神龛也被拉倒破坏[6][7][8][9]。“曲阜鲁国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残碑现存于曲阜周公庙前[6]。 1977年,周公庙被列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0]。与此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77年山东省文物部门曾组织对鲁故城进行了系统勘探与重点试掘,基本探明了城内的各类遗存[5]。1978年后,政府拨款整修,新塑周公、鲁公像于元圣殿内,使庙貌一新[3]。 2010年,曲阜鲁国故城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3个立项名单之一,此后于2013年被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 考古根据1970年代的考古普探和试掘,共划分为36处重点保护区,总面积490万平方米[1]。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2年启动建设[1]。2021年,曲阜鲁国故城被作为两周时期全国15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依据官方数据,截止2022年9月,围绕鲁国故城的常态化考古工作累计勘探22.4万平方米、发掘9000平方米,出土上千件重要器物,成为全国一级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展陈文物的重要来源[1]。 图集
参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