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儒李英儒(1914年—1989年),笔名黎莺、李家侨、白华义,男,河北清苑李胡桥村人,中国作家,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1][2][3][4][5] 生平11岁时丧父,家境贫困。自幼擅长书法,写对联、贺贴,卖字赚钱。在保定私立志存中学读书时,在校图书馆勤工俭学。[6]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河北省高中会考第一名,被河北省教育厅保送燕京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参军,任中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政治部的《火星报》记者、编辑、主任。后被派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编入冀西游击总队北上先遣支队(司令员孙然、政治部主任兼党委书记甘春雷、组织科长路扬)为第三团,李英儒任团长。1939年5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特务团、冀中民军、冀西游击总队北上先遣支队等部合编为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孙然任第二总队总队长。李英儒还当过八路军的文化教员、宣传队长,参与编辑《冀中一日》。1943年1月,被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派遣入伪河北省会保定城做内线情报工作,担任冀中军区保定情报站站长、党支部书记,上级领导为冀中军区敌工部长史立德,公开掩护身份伪河北省公署(省主席吴赞周)经理科职员、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7]1944年夏撤出保定。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中央局成立平汉线工作委员会,李英儒负责北平、保定、石家庄等平汉线沿线城市的敌军工作。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科长。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前,中共华北局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同志急调李英儒,做新二军军长李士林的策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某陆军医院政委、党委书记。1953年升任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管总后勤部机关大礼堂,利用业余时间从1955年春季到1958年夏创作了34万字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8]1958年6月,这部作品在上海的《收获杂志》首次发表,1958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时引起了轰动。主流媒体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好评如潮,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9]叶圣陶称赞其为一部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1961年开始专职创作。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创作组组长。 1966年1月初,江青通过中宣部组织了电影剧本《平原游击队》修改小组,组长周巍峙,成员为邢野、贺敬之、崔嵬、冯志、李英儒五个人,林默涵领导修改剧本。江青提出,《平原游击队》中的区委书记写得比较弱,要修改;剧本从整体上看需要提高,要修改。[10]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小组解散。“中央文革小组”文艺组负责人金敬迈,成员有李英儒等[10],文艺组在梅兰芳故居办公。1970年被羁押在秦城监狱八年。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参加《八一电影》的创刊工作并兼任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 作品目录
研究资料书目:
作品改编:
家人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