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傳書 |
---|
表演形式 | 音樂劇 |
---|
上演地點 | 利舞臺戲院 |
---|
場次 | 20場 |
---|
語言 | 粵語 |
---|
時長 | 2個多小時 |
---|
製作機構 | 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
---|
製作機構 | 羅文製作有限公司 |
---|
演員 | 羅文、歐陽珮珊、吳業光、盧海鵬、陳安瑩、蔡新聲 |
---|
導演 | 吳慧萍 |
---|
編劇 | 黃霑 |
---|
舞台設計 | 佈景及道具設計:陳俊豪 |
---|
燈光設計 | 林瑞誠 |
---|
音樂 | 音樂總監:顧嘉煇;作、編曲:鍾肇峰、顧嘉煇、奧金寶;填詞:黃霑 |
---|
形象設計 | 化妝設計:陳文輝;髮式:林美華、明綺嫻;造型及服裝設計:劉培基 |
---|
舞蹈編排 | 舞蹈編排:馮綺梅、劉素琴、許仕金;武術指導:蔡新聲 |
---|
《柳毅傳書》是1984年香港歌手羅文主理的粵語音樂劇,主辦機構為華星唱片和耀榮娛樂。故事基於中國民間傳說《柳毅傳書》,並由黃霑編劇、吳慧萍導演,羅文、歐陽珮珊、盧海鵬、陳安瑩等主演;音樂班底則由音樂總監顧嘉煇、音樂家鍾肇峰、編曲人奧金寶和填詞人黃霑所組成。
背景
1983年,羅文原打算重演舞台劇《白蛇傳》,但遭女主角汪明荃推卻,故推出新劇《柳毅傳書》,並起用新人[1]。跟《白蛇傳》一樣,《柳毅傳書》獲選為劇本的原因是「神仙故事」,便於表現「多姿多彩」舞台效果[2];其次粵劇版《柳毅傳書》是羅文從小看到大的愛劇[3]。名伶羅家寶1983年首次赴港演出此劇,羅文曾向其索取劇本作參考[4]。
羅文仍投進個人資金[5],不同的是《白蛇傳》的主辦機構是羅文製作有限公司和華星唱片,這次則變成了華星唱片和耀榮娛樂[6]。羅文前私人助理Terry憶述,此劇的製作資金是二百多萬港元,《白蛇傳》的三倍[7];能聘請較多專業人員,使羅文無須太分神兼顧製作[8]。吳慧萍獲邀擔任監製,她曾為無線電視台擔任編導多年,1981年起轉向舞台製作[9]。
選角
余文詩是女主角龍三宮主的首個人選,但未達要求而被淘汰;另一說是此劇原打算辦更多場,需要兩個演員輪番飾演女主角,而且余、歐陽二人進入候選之列並無先後之分,而前者後來被淘汰則是因為其票房號召力較遜色[7]。歐陽珮珊是無線電視藝員,曾學習北派粵劇,會中國舞,但沒有演出舞台劇和唱歌的經驗[7]。1984年初,她與羅文在《歡樂滿東華》表演粵劇折子戲《柳毅傳書》,羅文因其古裝扮相決定由她來演[2],其後她針對弱項苦練了大半年唱功[7]。
公映後羅文曾表示相對於《白蛇傳》,男主角的戲份較女主角多,亦較難演[2];此外由於不須分神於製作方面,演得更為投入[10]
飾演火龍王和媒婆的盧海鵬曾與羅文合作過《白蛇傳》,並負責搞笑,有些即興的對白[11]。羅文打算由專業演員演戲份頗重的書僮一角,歐陽珮珊便向他推薦了無線藝員陳安瑩。陳安瑩沒有舞台和歌唱經驗,但此角不需要唱歌[12]。蔡新聲曾習京劇和中國舞,舞台表演經驗豐富,除飾演涇河王子,還是舞蹈員訓練所排藝社的導師,並參與設計此劇的武打招式[9]。
演出概況
演出地點是利舞臺戲院,首次於1984年9月20日至10月4日[13],再於同年11月7日至11日加演[10],共20場。票價分$200、$160、$140、$100、$40[13]。劇分8幕(龍王嫁女、雪地相逢、柳毅傳書、涇河決戰、龍宮拒婚、洞庭送別、兩地相思、柳府迎親),期間不落幕,中場休息15分鐘[14],總共2個多小時,有40多首歌曲,部分大場面採取對嘴的方式表演[15]。
音像產品
舞台劇上映時,羅文所監製的黑膠專輯《柳毅傳書》經華星唱片發行,精選了13首歌曲,派台曲《不肯忘》在香港電台的中文歌曲龍虎榜的最高排位是第4名[16],未能登上的周冠軍[17]和躋身無線電視的《勁歌金曲季選》。
特色
編劇黃霑在《柳毅傳書》的專輯文案中表示此劇:「參考了各朝原本,大事增刪,把情節改得合現代觀念,並加進了不少諧趣的小節,令全劇娛樂性更豐富」[18]
音樂以慢板歌曲為主[19],並傾向現代化,顧嘉煇被指數次加入了中國傳統音樂所少用的半音音階[20],鍾肇峰亦以西洋的調式音階創作,異於《白蛇傳》[9]。
服裝由羅文的設計師好友劉培基負責,他避用傳統粵劇標誌的中間色、水袖、刺繡、釘珠等,當中蝦兵蟹將的造型被指卡通化[15],龍女的嫁衣融合了西方晚裝的風格[21]。
吳慧萍希望給予觀眾嗅覺的享受,便在首幕《龍王嫁女》,將海洋味和鮮花味的香精,經冷氣出風口傳送至劇院內[22]。
評論
粵劇名伶羅家寶觀劇後認為《柳毅傳書》欠缺「傳統粵劇的文采」,而且歌詞通俗[23],後來再受訪時表示劇本、服裝、舞蹈及化妝富新意,值得粵劇借鑒[24]。
1985年初,《號外》的專欄作者任玲瓏認為它是「84年通俗舞台劇中最賞心悅目的」,活化了一個「不合現代人心態」的故事,並歸功於監製吳慧萍[25]。
2012年,文化評論人林奕華回顧此劇,形容其為「最早期的『小清新』」和「氣質取勝的純愛先驅劇」。[26]
《聯合早報》和《新明日報》樂評專欄撇開劇單評論專輯,指歐陽珮珊以非職業歌手來說算稱職,並大致認可羅文的表現,但前者嫌其唱法平鋪直敘。歌曲被指因題材、搭配對象的限制而缺乏流行度,但編曲水準甚佳;詞方面,《聯合早報》略有微言,說其「在心傷、惆悵、悲愴、斷腸、解憂困和解憂減困裡的框框打轉」。[27][19]
演員
- 羅文:柳毅
- 歐陽珮珊:龍三宮主
- 吳業光:龍王(黃霑幕後代唱[11])
- 盧海鵬:火龍王、媒婆
- 陳安瑩:書僮
- 蔡新聲:涇河王子
|
- 何亦儀:龍三公主近婢
- 王莉貞:龍三公主近婢
- 高翰文:金甲神
- 張毅璇、楊美珊、吳煥卿、張慧儀:眾妖姬
|
曲目
全碟作词:黃霑 全碟製作人:羅文、顧嘉煇
黑膠唱片(唱片編號:CAL061016) |
---|
|
1. | 柳毅傳書 | 顧嘉煇 | 顧嘉煇 | 羅文 | 3:37 |
2. | 洞庭送別 | 鍾肇峰 | 鍾肇峰 | 歐陽珮珊、羅文 | 3:46 |
3. | 相愛難 | 顧嘉煇 | 顧嘉煇 | 羅文 | 2:45 |
4. | 趕路忙 | 顧嘉煇 | 顧嘉煇 | 羅文 | 5:47 |
5. | 千生賬 | 顧嘉煇 | 顧嘉煇 | 歐陽珮珊 | 4:03 |
6. | 河山再見歡樂人 | 鍾肇峰 | 鍾肇峰 | 歐陽珮珊、羅文 | 2:17 |
7. | 不肯忘 | 顧嘉煇 | 顧嘉煇 | 歐陽珮珊、羅文 | 3:17 |
8. | 十年窗下 | 顧嘉煇 | 顧嘉煇 | 羅文 | 3:59 |
9. | 雪地相逢 | 鍾肇峰 | 鍾肇峰 | 歐陽珮珊、羅文 | 2:58 |
10. | 蝦兵蟹將 | 顧嘉煇 | 奧金寶 | 盧海鵬 | 1:34 |
11. | 為人不望報 | 顧嘉煇 | 顧嘉煇 | 羅文 | 2:04 |
12. | 聽一句痴心話 | 顧嘉煇 | 顧嘉煇 | 歐陽珮珊、羅文 | 4:05 |
13. | 恩似洞庭水 | 顧嘉煇 | 顧嘉煇 | 大合唱 | 3:02 |
參考資料
|
---|
個人專輯 | |
---|
單曲 | 德間日本傳播 |
- #さすらいの恋(1975年)
- #熱情(1975年)
- #哀愁のラスト・ぺージ(1976年)
|
---|
|
---|
精選輯 | 娛樂唱片 | |
---|
百代唱片 | |
---|
華星唱片 | |
---|
BMG唱片 | |
---|
英皇娛樂 | |
---|
星威唱片 | |
---|
|
---|
現場錄音專輯 |
- 羅文廣州演唱會實況歌曲精選(1)(1985年)
- 羅文的光輝舞台(1996年)
- 俄羅斯創世紀音樂會(1999年)
|
|
---|
其他 | 百代唱片 |
- *大盜歌王(1969年)
- *青春萬歲(1969年)
- *胡姬花(1970年)
- *青春頌(1970年)
- *春火(1970年)
- *雙喜臨門(1970年)
- 射鵰英雄傳(1983年)
- 白蛇傳(1982年)
|
---|
超群唱片 |
- *愛情的代價(1969年)
- *海外情歌(1969年)
- *小煞星(1970年)
- *戀情三千里(1973年)
- *沒良心的人(1969年)
- *沈殿霞 羅文 NO.1(1971年)
|
---|
娛樂唱片 |
- 書劍恩仇錄(1976年)
- 帝女花(1977年)
- 梁山伯與祝英台(1977年)
- 蕭十一郎·圓月彎刀(1979年)
|
---|
華星唱片 | |
---|
文志唱片 | |
---|
風行唱片 | |
---|
|
---|
歌曲條目 | |
---|
相關團體 |
|
---|
帶*者是以國語為主要歌曲語言的唱片,帶#者為日語,無標記者則是粵語。 |
|
---|
專輯 | |
---|
原聲專輯 | |
---|
著名歌曲創作 | |
---|
主要著作 |
- 不文集
- 數風雲人物
- 廣告人告白
- 過癮人過癮事
- 開心半世紀
- 香港仔日記
- 三級片導演手記
|
---|
主要電影 | |
---|
主持的電視節目 | |
---|
大型音樂會 |
- 煇黃十二月(1985)
- 顧嘉煇·黃霑·真友情演唱會(1998)
- 香港煇黃2000演唱會
- 黃霑獅子山下演唱會(2003)
|
---|
參與的舞台劇 |
- 白孃孃(填詞)
- 夢斷城西 1980年香港版(全劇填詞)
- 白蛇傳(全劇填詞)
- 柳毅傳書(編劇、全劇填詞)
- 蝦碌戲班 2000年版(演員)
- 麗花皇宮 2001年版(藝術總監、演員)
- 酸酸甜甜香港地(全劇填詞)
|
---|
相關條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