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梅芙

梅芙

梅芙(英語:Medb;古愛爾蘭拼音:[mɛðv];中古愛爾蘭語: MeḋḃMeaḋḃ;現代早期愛爾蘭語:Meadhbh、[mɛɣv];現代愛爾蘭語:Méabh [mʲeːv]、MedbhMaebh;有時會使用盎格魯化MaeveMaevMaive /ˈmeɪv/),愛爾蘭神話阿爾斯特傳說英语Ulster Cycle中的康諾特女王。在傳說中,她有好幾任丈夫,最後一任的丈夫是艾利爾‧麥‧馬塔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其夫均為康諾特省國王。她統治著克魯亨山(現羅斯康門郡)。她既是阿爾斯特王康納爾‧馬克‧內薩愛爾蘭語Conchúr Mac Neasa前妻也是他的敵人。在古代爱尔兰史诗夺牛长征记英语Táin Bó Cúailnge》载,她领兵攻打阿爾斯特(今北爱尔兰)军队,在战争中其他女神运用法术,而梅芙则手持兵器亲临战阵。

婚姻與崛起

於博因戰役(英:The Battle of the Boyne;愛爾蘭:Cath Bóinde )中記載,梅芙的父親--愛爾蘭最高國王愛爾蘭語Ard-Rí na hÉireann奧處‧費德理希英语Eochu Feidlech將她嫁給了阿爾斯特王康納爾‧馬克‧內薩愛爾蘭語Conchúr Mac Neasa,因為在決鬥中,康納爾殺了前愛爾蘭最高國王--Fachtna Fáthach英语Fachtna Fáthach

梅芙和康納爾有一名兒子--Glaisne,儘管如此,這段婚姻最終以失敗收場,最後梅芙離開了他。奧處本來打算讓Glaisne娶自己另一名女兒--Eithne(另一名為克蘿絲(Clothru) )[1]。梅芙趁 Eithne 懷孕時謀殺她,使她兒子-- 弗德貝爾英语Furbaide Ferbend不得不以剖腹產的方式生下來。

奧處廢黜康諾特當時的國王--Tinni mac Conri,而將Tinni 原本的土地拿來安置梅芙。但後來梅芙和Tinni 成為戀人,Tinni 也因而取回王座。

塔拉山上的一場會議之後,康納爾強姦梅芙,從而導致最高王和阿爾斯特之間的戰爭。戰中因為來自Fir Domnann英语Fir Domnann的Eochaid Dála的阻撓,Tinni 隻身挑戰康納爾卻失敗。戰後,Eochaid Dála成為了梅芙新任丈夫。婚後,梅芙又和自己的侍衛--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發生戀情。被 Eochaid 發現後,Eochaid 向艾利爾挑起決鬥,然而輸了。也因此,艾利爾和梅芙結婚成為康諾特國王。

對丈夫的要求

梅芙要求丈夫必須「毫不畏懼」、「不卑鄙」、「不能嫉妒」。對於梅芙,最後一點尤為重要。此外,這條件也是當時成為王者的三條件[2]

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就曾出於妒忌而殺了梅芙的情人——弗格斯[3],梅芙便趁阿爾斯特英雄——柯諾爾‧凱爾納哈愛爾蘭語Conall Cearnach投靠自己時,煽動柯諾爾殺死丈夫。

子嗣

梅芙與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共有 7 個兒子,他們通稱為Maine。他們各自都有別名。

梅芙曾向一名德魯伊詢問她哪一名兒子會殺死康納爾愛爾蘭語Conchúr Mac Neasa,對方回答「Maine」。由於梅芙沒有一名兒子叫做Maine,所以她為7個兒子分別賜予新名字:

原名 新名字 含意
Fedlimid Maine Athramail 如同他的父親
Cairbre Maine Máthramail 如同他的母親
Eochaid Maine Andoe 迅速
Fergus Maine Taí 寂靜
Cet Maine Mórgor 偉大的義務
Sin Maine Mílscothach 甜言蜜語
Dáire Maine Móepirt 不可名狀


德魯伊的預言在Maine Andoe要去刺殺BruideArthur的後裔——康納爾(而非梅芙所認為的Fachtna Fathach的後裔康納爾)時得以應驗。[4]

梅芙和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另外還有一名女兒——芬達貝爾英语Findabair,其丈夫為 Fráech英语Fráech [5]

奪牛長征記

《奪牛長征記》,又名《庫利牛長征記》。是梅芙於庫利所發起長征故事。

有一次梅芙與和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相互比較財產,本來以為雙方平分秋色,結果最後發現艾利爾擁有一頭強壯公牛芬比納赫英语Finnbhennach而險勝。梅芙不甘心,,當時唯一能與芬比納赫相匹的只有諸侯戴里英语Dáire mac Fiachna的牛--唐‧庫利英语Donn Cúailnge,於是梅芙打算向戴里借牛。梅芙以以財富土地性關係作為交易,打算使戴里答應,但梅芙的一名使者在酒醉後透漏出若戴里拒絕,梅芙會不惜以武力取牛。戴里知道後立刻撤銷協議,梅芙也因此向其宣戰。

她的軍隊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愛爾蘭分遣隊組成。其中之一是康納爾愛爾蘭語Conchúr斷絕關係的兒子Cormac英语Cormac Cond Longas 和其養父 弗格斯‧馬克‧羅伊愛爾蘭語Fearghus Mac Róich 等阿爾斯特流亡人士率領。弗格斯曾是梅芙的情人,據說梅芙得花七名男子才能滿足,但是弗格斯一個人就能滿足她[6]

阿爾斯特人民曾受到神的詛咒,所以唯一能抵擋大軍的只有青年英雄庫胡林。梅芙和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宣告誰能擊倒庫胡林就讓女兒芬達貝爾英语Findabair以身相許,但每一名勇士均被庫胡林擊敗。儘管如此,梅芙最終還是取得公牛,但也不得不在最後的戰鬥中撤退。

唐‧庫利被擄回克魯亨山,在那唐‧庫利又和芬比納赫激烈爭鬥,並殺死了芬比納赫,而激烈的爭鬥下,唐‧庫利也傷重而亡。

晚年

艾利爾愛爾蘭語Ailill mac Máta與梅芙的晚年, 康納爾愛爾蘭語Conchúr Mac Neasa 死後,阿爾斯特英雄柯諾爾‧凱爾納哈愛爾蘭語Conall Cearnach 由於染上痲瘋病,而艾利爾與梅芙又是最適合照顧他的人,於是搬到他們附近成為鄰居。

由於艾利爾會去外面尋找女人,梅芙就請求柯諾爾監視艾利爾。在艾利爾犯案當下,梅芙煽動柯諾爾殺死丈夫,因為很久之前艾利爾發現妻子與弗格斯有染,出於忌妒, 艾利爾殺了弗格斯[3],所以柯諾爾很樂意替弗格斯報仇。只是垂死的艾利爾立馬派人追趕柯諾爾,雖然柯诺尔試圖逃跑但還是遭到殺害。

死亡

梅芙晚年時常去诺克罗赫里英语Knockcroghery旁的奎克島英语Inchcleraun洗澡

弗德貝爾英语Furbaide Ferbend為了替母親報仇,量好池子與岸邊的距離、不斷練習投石索。在一次機緣下,成功以一塊起司將洗澡中的梅芙砸死。梅芙駕崩後,其王位由其子 Maine Athramail 繼承[1]

墳墓

梅芙被埋葬的地點有兩種說法:

  1. 斯萊戈郡Knocknarea英语Knocknarea中,有個高40英尺(約12公尺)的石標英语cairn。據傳,梅芙被葬於此處,並且其遺體面向阿爾斯特的敵人們
  2. 梅芙的故鄉——羅斯康芒郡Rathcroghan英语Rathcroghan,有一塊放置平板石頭的土地被稱之為「Misgaun Medb」,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位置

流行文化中的梅芙

以「Rider」的職階登場,寶具為「我心愛的鋼鐵戰車(Chariot My Love)」。
  • 神界のヴァルキリー
以水屬性、稀有度 R 的卡片登場
以「公主」身分登場
在遊戲《神秘的魔法石》中,作為 Queen Maeve 的巧克力蛙卡片登場[7]

參考資料

  1. ^ 1.0 1.1 Vernam Hull, "Aided Meidbe: The Violent Death of Medb"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eculum vol. 13 issue 1, Jan 1938, pp. 52–61
  2. ^ 森瀨繚. いちばん詳しい「ケルト神話」がわかる事典 [「凱爾特神話」事典]. 鄒玟羚譯 初版. 楓樹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7. ISBN 9789865688653. 
  3. ^ 3.0 3.1 Kuno Meyer, "The Death of Fergus mac Rói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eath-Tales of the Ulster Heroes.
  4. ^ "Cath Bóin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 Joseph O'Neill, Ériu 2 (1905) 173–185.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ケルト文化事典. 金光仁三郎、渡邉浩司翻譯 2002年7月初版. 大修館書店. ISBN 4-469-01272-6 (日语). 
  6. ^ Kuno Meyer, "The Cherishing of Conall Cernach and the Deaths of Ailill and of Conall Cernach", Zeitschrift für celtische Philologie vol. 1, 1897, pp. 102–111
  7. ^ Maeve. Harry Potter Wiki.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英语).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