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简称坊,類似於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亦傳至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越南、琉球群島等漢字文化圈地區。牌坊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西方很多城市的唐人街都有牌坊作为标志。严格区分下,牌坊不同於牌楼,在立柱和横板上没有斗拱及屋顶结构的称为牌坊[1],而在立柱和横板上有楼的称为牌楼。
起源和发展
汉代称为阙,六朝称为标,唐代称为乌头门,宋代官名表楬、阀阅、乌头门,俗名棂星门[2]。早期的牌坊非常简单,就是两根立柱加上一块横木,两扇对开木门,较多地注重作为大门的实用价值。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建筑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里坊,里坊有坊墙坊门,犹如城中之城,类似如今的居住小区。据历史文献记载,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如节孝坊、状元坊、德政坊之类,这就是今日牌坊的雏形。
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包围里坊的坊墙被拆除,棂星门就逐渐失去了作为出入通道的作用,木门消失了,而成为纯粹的装饰建筑,而其建筑形式也日趋复杂优美,从最初作为坊门的一间两柱(即一块横板两根立柱)乌头门发展到明、清的五间六柱十一牌楼(即六根立柱五块横板,横板及立柱上方还建有斗拱屋顶的结构,如北京正阳门外前门大街上的前门五牌楼),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牌坊。
臺灣在日治時期時曾大量興建神社。戰後,許多神社改建為忠烈祠,而原神社鳥居則就地改為牌坊。
牌坊的分类
- 从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为:街巷道路牌坊、坛庙寺观牌坊、陵墓祠堂牌坊、桥梁津渡牌坊、风景园林牌坊、等不同类型;古时还有节孝坊、状元坊、榜眼坊、百岁坊、德政坊等[3]。
-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分为:木牌楼[4]、砖牌楼、石牌坊[5]、琉璃牌坊[6]、砖石合造牌坊、木石合造牌坊等
- 从建筑格局的角度分为:一间两柱一楼坊、一间两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七楼坊[4]、三间四柱九楼坊[7]、五间六柱五楼坊、五间六柱十一楼坊[8]等
著名牌坊
漢字文化圈
中國大陸
- 安徽省:
- 江西省:
- 浙江省:
- 宁波市:
- 衢州市
- 柯城区:郑秀夫牌坊、梁毛氏节孝坊、郑辛牌坊、郑一鸣牌坊、徐氏节孝坊、杨氏节孝坊、谷口世家牌坊、毛氏节孝坊、全氏节孝坊、
- 衢江区:江氏节孝坊
- 龙游县:丁氏节孝坊
- 常山县:樊家尚书坊
- 金华市
- 兰溪市:郭氏节孝坊、竹塘进士木牌坊、焦石邵氏家庙及孝子坊、姓叶陈氏节孝石坊、上唐村孝子石坊、胡氏节孝坊、范氏石坊、陈氏节孝石坊(游埠镇伍家圩村)、严氏节孝坊、
- 东阳市:东阳卢宅(风绍世家坊、大夫第门坊、柳塘门坊)
- 台州市
- 温州市
- 丽水市
- 松阳县:詹宝兄弟牌坊、市口进士牌坊
- 遂昌县:独山石牌坊
- 缙云县:白茅云衢坊、双港桥贞节坊石刻
- 景宁县:严氏节孝木牌坊
- 山西省:
- 运城市
- 临汾市
- 翼城县: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感军四明牌坊、古暑牌坊、北梁牌坊、下石门牌坊、
- 洪洞县:龙章世显牌坊、张氏节孝坊、万安功德坊、笔架庄牌坊
- 襄汾县:西毛村毛氏节孝坊、汾城镇城隍庙前牌坊、
- 汾西县:薛家庄贞节牌坊
- 侯马市:贾氏节孝坊
- 晋城市
- 沁水县:西文兴丹桂传芳牌坊、西文兴青云接武牌坊、曲提牌楼、下韩五牌楼、武安秋闱高捷牌楼、坪上石牌坊,湘峪石牌坊
- 阳城县:郭峪村张好古宅院牌楼 、郭峪村陈氏牌楼
- 长治市
- 晋中市
- 介休市:太和岩牌楼
- 和顺县:兵宪石坊(石牌楼和木牌楼)、
- 祁县:白圭村王氏节孝坊
- 昔阳县:东寨节烈坊、张氏贞节坊、
- 吕梁市
- 忻州市
- 原平市:朱氏牌楼
- 宁武县:吴家湾王氏节孝坊
- 偏关县:张氏节孝坊
- 五寨县:三岔牌楼、李氏牌坊、
- 河曲县:南元牌楼、
- 五台山龙泉寺石牌坊
- 大同市
- 太原市
- 北京市:保卫和平坊、前门五牌楼、西单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东四牌楼
- 江蘇省:南京四牌樓、南京中山陵博愛坊、南京朝天宮櫺星門、南京夫子廟天下文樞坊
- 湖北省:武汉大学校门
- 重庆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正门
- 雲南省:金馬碧雞坊
- 湖南省:芷江受降紀念坊
- 广东省:中山大学校门牌坊
- 河北省:承德市头道牌楼,二道牌楼
-
南京朝天宫櫺星門
-
1900年北京东岳庙牌楼
-
1950年北京敷文牌楼,后面的是振武牌楼
-
北京保卫和平坊
-
承德避暑山莊的懸空牌樓
-
天津衛文廟內 櫺星門
-
-
-
顺峰山公园牌坊 (1993-2012)
-
台灣
香港
澳門
朝鮮半島
越南
日本列島
琉球群島
漢字文化圈以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