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特徵文字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關
字母
字母的歷史
文字系统类型維基數據Q119520394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
半音節文字
特徵文字
音節文字
语素文字
輔助使用
速记
音標
特殊使用
數字
盲文
相关条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號
附加符号
标点符号
可轉換為文字的其他使用
電報編碼
字符

特徵文字指字符的形状不是任意的,而是将其所表示的音素的语音特征编入其形状之中之語文系統。

詞源

特徵一词由英國杰弗里·桑普森Geoffrey Sampson)為描述朝鮮語中的諺文[1]:120以及皮特曼速记法英语Pitman shorthand[1]:40而引入。

出現

字母史中,所有特徵文字均為人為發明(包括諺文)而非自然產生。

例子

韓文中的諺文就是特徵文字之一,其部分字母由口腔中舌頭之位置演變而成,可達到提示發音之效果,例如「ㄴ」是表示舌尖頂住上顎而發出之鼻音。

列表

自然语言

人工语言

有限特徵語言

其他的字母也有有限的「特徵」成分。許多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使用附加符號,這些带附加符号的字母常常被看作單獨的字母。例如:

  • 波蘭語字母輔音硬顎音包含銳音符
  • 現代土耳其語字母元音上標上一兩點來表示前元音
  • 日本語中的假名音節表用濁點表示清濁音
  • 國際音標IPA)中也有部分特徵成分,比如在字母下面向左拐的「鉤」表示閉塞音ɓ ɗ ʄ ɠ ʛ,向右拐的表示捲舌音ʈ ɖ ʂ ʐ ɳ ɻ ɽ ɭ國際音標中的附加符号也同樣有「特徵文字」之功能。
  • 傈僳語所使用的老傈僳文將表示不送氣音的字母P/p/,T/t/,F/ts/,C/tʃ/以及K /k/ 旋轉180度來表示送氣音

參考文獻

  1. ^ 1.0 1.1 Sampson, Geoffrey. Writing System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978-0-8047-1756-4. 

參考

  • Sampson, Geoffrey. Writing System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978-0-8047-1756-4. 
  • Martin, Joe. A Linguistic Comparison: Two Notation Systems for Signed Languages (学位论文). B.A. Thesis.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00. 

Information related to 特徵文字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