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王德用

王德用(980年—1057年4月3日),字元輔,郑州管城(今郑州市)人,北宋官員。

生平简介

王超懷州防禦使,德用以父萌任西头供奉官,補衙內都指揮使。面黑,頸以下白晳,“素善射,虽老不衰”,至道二年(996年)夏,王超率兵六萬出征讨李继迁。德用十七歲為先鋒,將萬人戰鐵門關,斬首十三級,俘掠畜產以數萬計。進師烏白池,他將多失道不至,虜銳甚,超按兵不進,德用請乘之,得精兵五千,轉戰三日,敵勢卻。德用曰:「歸師迫險必亂。」乃領兵距夏州五十裏,絕其歸路,下令曰:“亂行者斬!”一軍肅然,超亦為之按轡。繼遷躡其後,左右望見隊伍甚嚴整,莫敢近。超撫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三年(997年),迁东头供奉官。咸平二年(999年)迁內殿崇班(武階,三班使臣,大使臣,正八品),三年(1000年)为禦前忠佐马军副都头。景德二年(1005年)為禦前忠佐马军都头。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出為相州巡檢(差遣)。盜賊張洪霸相聚界上,吏不能捕。德用以氈車載勇士,詐為婦人飾,過邯鄲。賊果來邀,勇士奮出,悉禽之。徙督捕陝西東路,盜賊相戒曰:「此禽張洪霸者。」皆相率逃去,王德用由事知名。為環慶路指揮使,尋以奏事忤旨,責授鄆州馬步軍都指揮使(軍職)。后以将家子宿衛真宗,七年(1014年)迁散直将虞侯、散直都头。八年(1015年),迁散元班都虞候、內殿直班都虞候。天禧四年(1020年)为殿前指挥使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階官,正任刺史,從五品)。乾兴元年(1022年),迁捧日军左廂都指挥使、英州团练使(階官,正任團練使,從五品)。

天聖三年(1025年),以博州团练使知广信军。城壞久不治,德用率禁軍增築之,有詔褒諭。五年(1027年)徙知冀州,为马步军都部署,授康州防禦使(階官,正任防禦使,從五品)、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禁军军职),又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禁军军职)、六年(1028年)除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禁军军职)。召還,八年(1030年)为州马步军副都部署(差遣),除殿前司都虞候(禁军军职)。十年(1032年)除桂州观察使(阶官,正任观察使,正五品)、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禁军军职)、权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章獻太后臨朝,有求內降補軍吏者,德用曰:「補吏,軍政也,不可與。」太後固欲與之,卒不奉詔,乃止。太後崩,有司請衛士坐甲,德用曰:「非故事也。」不奉詔。仁宗閱太後閣中,得德用前奏軍吏事,奇之,以為可大用,明道二年(1030年),以福州观察使拜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差遣)。德用謝曰:「臣武人,幸得以馳驅自效,賴陛下威靈,待罪行間足矣。且臣不學,不足以當大事。」帝遣使者趣入院,遂为枢密副使。景祐元年(1034年),以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階官,正任節度觀察留後,正四品)同知樞密院事,遷知樞密院事。二年(1035年)领安德軍节度使,加檢校太尉、定國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宣徽南院使(職事官)。元昊反,德用請自將討之,不許。

至和初年,為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孔道輔彈劾過王德用,“且謂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機密”[1],遂罷為武寧軍節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加官,從三品)。有言德用市馬於府州者,上其券,乃市於商人者。言者猶不已,降右千牛衛上將軍(環衛官,從三品)、知隨州事,州置判官,家人皆惶恐,德用舉止言色如平時,惟不接賓客而已。

后起為保靜軍節度觀察留後、知青州事,改澶州。陝西用兵久無功,契丹遣劉六符來求複關南地,以兵壓境。德用見仁宗,流涕言:「臣前被罪,陛下赦而不誅,今不足辱命。」仁宗慰勞,曰:「河北方警,借卿鎮撫之。」又賜手詔慰勉,拜保靜軍節度使,知澶州事。歲大熟,六符見德用拜曰:「此公仁政所及也。」徙真定府路、定州路马步军都部署,還奏事,複以宣徽南院使判成德軍。

契丹使諜者來覘,或請捕殺之,德用曰:「 第舍之,彼得實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戰也。」明日大閱,援桴鼓之士皆踴躍,進退坐作,終日不戮一人。乃下令:「具糗糧,聽吾鼓聲,視吾旗幟所向。」覘者歸告契丹,謂漢兵將大入。既而複議和,遂徙陳州,又徙河陽。不行,入奉朝請,出判相州,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差遣)、判澶州事。徙鄭州,封祁國公(爵,國公,從一品),還,為會靈觀使(祠祿官)。德用素善射,雖老不衰。侍射瑞聖園,辭曰:「臣老矣,不能勝弓矢。」帝再三諭之,持二矢未發。帝顧之,使必中,乃收弓矢謝,一發中的,再發又中。帝笑曰:「德用欲中即中爾,孰謂老且衰乎?」賜襲衣、金帶,加檢校太師,複判鄭州,徙澶州,改集慶軍節度使,封冀國公。皇祐三年,上疏乞骸骨,以太子太師(加官,太子三師,從一品)致仕,大朝會綴中書門下班。

德用雖致仕,乾元節上壽,預班廷中。契丹使語譯者曰:「黑王相公乃複起耶?」帝聞之,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鄭州。至和元年,遂以為樞密使(差遣),命入謁拜。明年,富弼拜相,契丹使耶律防至,德用與防射玉津園。防曰:「天子以公典樞密而用富公為相,將相皆得人矣。」帝聞之喜,賜弓一,矢五十。後封魯國公,求去位至六七,乃以為忠武軍節度使、景靈宮使,又以為同群牧製置使(差遣)。有詔五日一會朝,聽子孫一人扶掖。嘉祐二年(1507年)二月二十四日卒於家,[2]年七十九,贈太尉(贈官,三公,正一品)、中書令(贈官,正二品),諡武恭,遺言曰:“臣有俸禄足以具,死事不敢復累朝廷,願無遣使者護䘮,無厚賻贈”。[3]加賜其家黄金百兩白金三千兩。

家族

  • 曾祖:王方,追封蔣國公,贈尚書令兼中書令、特贈太師、晉國公
  • 曾祖母: 畢氏,追封韓國太夫人、魯國太夫人
  • 祖:王玄,追封曹國公,贈尚書令兼中書令、特贈太師、齊國公
  • 祖母:路氏,追封陳國太夫人、特追封□國太夫人
  • 父:王超,建雄軍節度使、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魯國公、燕國公
  • 生母:朱氏,韩国夫人、追封榮國太夫人、特追封吳國太夫人
  • 繼母:張氏,魯國太夫人
  • 弟:王德基,延州观察使
    • 侄:王咸有,閤門通事舍人
  • 弟:王德恭,蕲州刺史
  • 妹:王氏,適葛懷敏
  • 妻:宋氏,安定郡夫人,追封榮國夫人
  • 子:王咸熈,東頭供奉官,贈左金吾卫上将军
    • 孙:王泽,皇城使
    • 孙:王渊,西上閤門使
      • 曾孙:王任,内殿崇班
      • 曾孙:王价,供備庫副使
      • 曾孙:王俁,右侍禁
      • 曾孙:王侁,右班殿直
      • 曾孙女:王氏,适明州录事参军事夏大同
      • 曾孙女:王氏,适右侍禁张宗陶
      • 曾孙女:王氏,适汝阳县主簿李元弼
      • 曾孙女:王氏,适右侍禁石京
      • 曾孙女:王氏,适凤翔府司理参军事张克勤
      • 曾孙女:王氏
  • 子:王咸融,西京左藏庫使、果州團練使
  • 子:王咸庶,内殿崇班
  • 子:王咸英,供備庫副使
  • 子:王咸康,内殿承制
  • 女:王氏,适驾部司郎中张叔詹
  • 女:王氏,适太常寺博士程嗣恭
  • 女:王氏,适国子监博士寇諲
  • 孙:王淑,左侍禁
  • 孙:王淇,左班殿直
  • 孙:王潭,右班殿直
  • 孙:王沅,左侍禁
  • 孙:王瀛,左侍禁
  • 孙:王温,未仕

注釋

  1.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4
  2. ^ 《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三墓志銘
  3. ^ 《名臣碑傳琬琰集》上卷十九

參考書目

  • 吳亮:《忍經》
  • 《王臨川集》卷九十 《行狀墓表魯國公贈太尉中書令王公行狀》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