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二世 (英語:Mary II ,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1677年11月4日起为奧蘭治王妃,1689年即位为英格兰女王 、爱尔兰女王 、苏格兰女王 [ 3] 。
玛丽的羅馬天主教 父亲詹姆斯七世及二世 在光荣革命 中遭废黜,未几同为新教徒 的玛丽与夫婿兼表兄奧蘭治親王 威廉三世 登基分别成为女王和国王,不久后签署《權利法案 》。史學界普遍將夫妻倆共治稱做「威廉和玛丽 」。
瑪麗不熱衷於統治,當丈夫威廉留在英國本土時,她總是退居幕後,把大部分權力讓與威廉;當威廉到海外忙於軍事戰役時,瑪麗則走上前臺,事實證明她是強大、果決、有力的統治者。當威廉動員英國本土人物力進行反法的大同盟戰爭 (1688-1697年)時,他發現自己在英國本土合法性 不足,只有依靠廣受人民愛戴的瑪麗才能夠有效地在議會發揮影響力及擴軍加稅。
瑪麗身為英格兰教会 最高統治者,對國教會事務十分積極、活躍;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史學家認為,儘管她與丈夫共有王位,瑪麗主要仍是獨自行使權力。
早年
家庭
1662年4月30日,玛丽出生於伦敦的圣詹姆斯宫 ,是约克公爵詹姆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及七世 )与第一任妻子安妮·海德 夫人所生长女。玛丽剛出生时,伯父——国王查尔斯二世 ——剛接管英格兰 、苏格兰 和爱尔兰 三国不到兩年。而她那位长期担任查尔斯的首席顾问(1660-1667年更出任大法官 )的外祖父克拉倫登伯爵愛德華·海德 则歡欣地迎接着外孫女的降臨。
她出生后不久,便于圣詹姆斯宫 内的王家礼拜堂 受洗為英格兰国教 徒,同時被命名為瑪麗,以紀念约克公爵詹姆斯的曾祖母苏格兰 女王玛丽一世 。受洗時,許多人擔任她的教父母,当中包括她的表伯莱茵河的鲁普莱希特亲王 。[ 4] :249 她的母亲虽育有八个孩子,但除了瑪麗和妹妹安妮 ,其他都全数夭折。隨著瑪麗的逐漸長大,伯父查尔斯二世缺乏合法後嗣的事實亦变得愈发明顯(因查尔斯的王后凯瑟琳 不孕,而查尔斯眾多的非婚生子女無權繼位);故此,年幼的瑪麗被視為英格兰王位的第二继承人,順位在父亲詹姆斯之后。[ 4] :252
卡斯帕·内切尔 于1676年绘制的《玛丽女勋爵》(The Lady Mary ),此画完成在玛丽结婚的前一年
教育
在1668年(或1669年),她的父亲约克公爵私下改信罗马天主教 。不过,國王查尔斯二世知道英格兰人喜歡著新教的王位繼承人,絕對不會認同此事。因此,為了王室的民意支持度著想,國王下令[ 5] :32 將年幼的玛丽和安妮送到里士满宫殿 ,接受英格兰国教 的信仰教育,並由弗朗西斯·维勒斯夫人(虔誠的英格兰國教徒)擔任她们的家庭教师。國王的此项命令,使得兩位公主尚在垂髻之年就經常看不到父母,約克公爵夫婦也無法經常看望女兒,只有在為數不多的時刻,才能于圣詹姆斯宫陪伴公主;如果兩人想要在其他的場合探望女兒,就只能在克拉倫登伯爵想逗弄外孫女時,陪同克拉倫登於特威克纳姆 一同探視。[ 4] :251 玛丽在幼年時所受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音乐、舞蹈、绘画、法语和宗教上。[ 4] :251–253 1671年,瑪麗的母亲過世;父亲不久便在1673年再婚,娶摩德纳的玛丽 為第二任妻子。對瑪麗來說,这位從義大利 來的新媽媽不仅只大她四岁,而且还信奉著敵對的天主教。[ 4] :255
初戀與婚事
玛丽大约从9岁到结婚時,和閨中密友弗兰西丝·阿斯普利 (艾伦·阿斯普利爵士 之女)關係密切,據說兩位女童「好似戀愛」一樣親密。瑪麗給弗兰西丝写了一封封情意连绵的書信,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她的爱意。但是,随着兩位女孩的逐漸長大,玛丽和弗兰西丝的恋情終究因為后者的日漸冷漠而宣告結束。[ 5] :34 瑪麗在1675年15岁(虛歲)时,她的表兄奧蘭治親王兼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 向她求婚。威廉是詹姆斯已故姊姊瑪麗長公主 的獨子,亦是英格兰王位的第四顺位继承人,排在詹姆斯、玛丽、安妮之後。[ 4] :256 本來在1670年代初,查尔斯二世並不願意与商業對手荷兰联盟;特別是當1670年英法簽訂了聯手攻荷的《多佛密約》後,他就計畫让玛丽嫁给法国的王位继承人路易 。因為与法结盟,既可以提升天主教的地位,又可以加强查尔斯自己的權勢。但后来,隨著1674年第三次英荷戰爭 的結束與法荷戰爭 的進展,不列颠人對天主教展現出了怒滔般的仇恨;詹姆斯改信天主教的事實在1673年徹底暴露,激起了不列颠新教徒的恐懼與憤恨 ,並使國王在议会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為联盟法國在政治上日益不利,查尔斯便打消了聯姻法國的初衷。[ 6] 1675年,首席大臣丹比勋爵 为穩定政局推行聯荷制法的政策,使得查尔斯二世接受了新教徒奥兰治的威廉·亨德里克(以捍衛新教聞名的「護教英雄」)向玛丽的求婚,并向弟弟约克公爵施壓,最終迫使约克公爵詹姆斯答应了女兒的婚事。查尔斯兄弟期望的是,威廉和玛丽的婚姻会改善詹姆斯與新教國民的关系,使人民接受詹姆斯的王位繼承權。[ 4] :44–45 而当父亲詹姆斯告诉瑪麗,她将嫁给表兄威廉时,她完全不知該如何接受這驚人的消息,因此「她整整痛哭了好幾個晚上」。[ a]
婚姻
1677年11月4日,在聖公會 大主教亨利·康普顿 (後來在1688年聯署邀請威廉來英格兰 發動光榮革命 )的主持下,含泪的玛丽於倫敦 的圣詹姆士宫正式嫁給了威廉。[ 5] :47–48 [ 4] :258 当月稍晚,玛丽随同她的丈夫从波涛汹涌的大海 驶向荷兰 。但由于天气與海相的恶劣,致使旅程延迟了两个星期。[ 5] :50–51 [ 4] :259 在旅程途中,因為鹿特丹 被冰雪覆盖而无法停驶,他们被迫停在名为泰尔·海德 的小村庄上。幾天的等待後,他们終於穿过寒冷的村庄,遇見了迎接他们的使團。在后者的護送下,玛丽和威廉终于到达目的地荷兰众议院 。[ 5] :51 [ 4] :258–259 在12月14日,他們于一場盛大的迎接典禮中正式進入海牙 ,并由此展開了奧蘭治親王夫妇的統治生涯。[ 5] :52
天性温柔忠贞的亲王妃玛丽,不但在荷兰广受人民爱戴,更是得到了英伦的最大擁護;瑪麗公主能夠嫁給信仰新教的威廉亲王,讓不列颠人民喜出望外。[ 4] :257–259 在婚後,瑪麗把意志与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表哥兼丈夫威廉,但威廉却因为經常忙於戰事或沉迷於狩獵而对她稍嫌冷淡,夫妻两人直到後來才成為互相恩愛的伴侶。[ 4] :259–262 玛丽在婚后几个月便怀孕了。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因当时正在布雷达 處理公務,没能给予她足够的关怀,使她遭遇了流产。[ 5] :55–58 [ 4] :261 她似乎也因為流产而健康受损,从此失去了健全的生产能力,導致嬰兒多次在产后夭折:她在1678年中期、1679年早期和1680年早期,都受流产影響而未保住胎兒。[ 5] :57, 58, 62 夫妻倆最终没有得到一个健康成长的子女,是玛丽婚姻中最大的遺憾。[ 5] :162 [ 4] :262
在1684年5月,国王的新教非婚生子蒙默斯公爵 抵达荷兰,并受到了威廉和玛丽的盛情款待。因為信奉新教的继承人比天主教的詹姆斯更得人心,所以蒙默斯公爵被视为约克公爵詹姆斯潜在的王位竞争对手。不过,因为蒙默思公爵没有获得必要的兩股力量——英格兰国教會與主政托利黨 ——的支持(非婚生子繼承王位,不但違反宗教原則,更會造成英伦有產階級的產權危機),威廉并不认为他可以取代詹姆斯的王位。[ 5] :72–73
詹姆斯的统治
玛丽的父亲詹姆斯二世及七世 是最后一位统治英伦三岛 的天主教 君主
1685年2月,英王查尔斯二世在成功捍衛其弟的王位繼承權後溘然而逝;因為查尔斯沒有合法子女,約克公爵遂即位成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及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七世。瑪麗正在玩牌的時候,丈夫威廉告知她父親即位的消息,瑪麗因此認知到自己已成為推定繼承人 的事實。[ 5] :76 當查尔斯的非婚生子蒙默斯公爵在阿姆斯特丹 組織軍隊並入侵英格蘭時,威廉打算討好岳父詹姆斯,不但向他通報說蒙默思已經啟程,還命令在尼德蘭 服役的英籍部隊回國幫助詹姆斯。[ 5] :78 結果當蒙默斯公爵被擊敗(英軍由詹姆斯的親信大將約翰·邱吉爾 統帥)並當場處決時,威廉感覺如釋重負。但他很快地就發現詹姆斯對女婿的善意毫不領情,並執意推行一連串親法反新教的政策。因為威廉和瑪麗一直把捍衛新教當作自己的責任,自然為此而惶恐不安。[ 5] :79
詹姆斯即位的當年,就推行一項爭議性的宗教政策;他以王家命令擱置新教議會所頒布的宗教壓迫法案(已執行二十多年),試圖讓非國教徒獲得信仰自由 的保障。結果不但沒有得到公眾的好評,反而讓英格兰人懷疑他想要恢復天主教(大多數英格蘭人為敵視天主教的新教徒)。[ 5] :91 瑪麗認為,父親擱置議會決議的行為實屬非法,而且當她的牧師以瑪麗的名義寫信給坎特伯雷大主教 威廉·桑克罗夫特 ,詢問聖公會 對王家命令的看法時,也得到批評國王的回覆。大主教認為,詹姆斯國王的行動違法且違背(新教徒的)民意。[ 4] :265 更讓瑪麗灰心害怕的是,當1685年天主教的法王路易十四 撤銷《南特詔令 》、迫害境內的胡格諾 信徒(新教的喀爾文教派 )時,詹姆斯拒絕援救逃難的胡格諾教徒。另一方面,詹姆斯為了打擊威廉夫妻的感情,策動瑪麗的陪嫁人員向瑪麗打小報告說,威廉正與伊莉莎白·維樂絲 (伴隨瑪麗來到荷蘭的英伦侍女,也是瑪麗的朋友)外遇中。瑪麗得知這項消息之后便在維樂絲的房門外埋伏,果然在深夜時刻看見威廉走出房門。威廉否認通姦,而瑪麗亦顯然相信並原諒丈夫。[ 5] :81 [ 4] :264 也許有一種可能是,維樂絲並非以情婦的身分和威廉會面,而是以秘密特務的身分向威廉匯報外交情資。[ 5] :64 [ 4] :264 不論如何,威廉立刻解雇向瑪麗「告密」的陪嫁人員,并將其送回到不列颠。[ 5] :82 [ 4] :264
光荣革命
威廉·维辛 在1685年所绘的玛丽肖像
幼弟誕生
對詹姆斯心懷不滿的新教政治家與貴族們,早在1686年就與瑪麗的丈夫保持了聯繫。[ 5] :86 1688年5月,詹姆斯在強迫英格兰聖公會的神職人員宣讀《寬縱宣言 》(宣布天主教徒與清教徒 都獲得信仰自由)之後,民意支持度進一步重挫。[ 5] :91 詹姆斯的王后摩德納的瑪麗 在1688年6月生下一名男嬰——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 ,更使新教徒視此為嚴重的警訊。因為男嬰未來必將養育為天主教徒,並会越過新教的姐姐瑪麗與安妮,成為第一王位繼承人。很快就有人指控這名男嬰的出世是一場「陰謀」,說王后產下的本來是死胎,但是有人把不知名的男嬰藏在熱水壺裡,秘密地送到王后的產房,假裝成王子順利地出生。[ 5] :92 因為傳聞鬧得沸沸揚揚,所以瑪麗便寫信給妹妹安妮,試圖查證這項傳言。結果安妮回覆說傳言的真實性極高,她本人也採信這種說法;這似乎讓瑪麗相信此男嬰並非其血親兄弟,而是父親詹姆斯從別家抱來的小孩,以實現他讓天主教徒繼承王位的阴谋。[ 5] :90, 94–95 [ 4] :268–269
「不朽七人」來信
在6月30日,以丹比勋爵為首的「不朽七人 」(七位英伦權貴,光榮革命 後被推崇為「不朽」的偉人)秘密地送信到荷蘭海牙,請求威廉和瑪麗帶領軍隊來英格蘭推翻不得人心的詹姆斯二世,並讓瑪麗成為英格兰的新教女王。[ 5] :93–94 起初,威廉因既想要趁機瓦解詹姆斯的親法政權,又害怕法王路易十四會在他西征英伦時趁機侵荷,對此摇摆不定。在拖延觀望了三個月後,他才定下西征英伦的決心。有些英國史學家認為,威廉猶豫不決的可能原因是他害怕妻子成為英格兰女王之後的權力會大過他這個丈夫而有損其顏面與自尊。但是,瑪麗透過威廉信任的牧師吉爾伯·伯納 (蘇格蘭聖公會的神學博士,因主張自由思想而被迫流亡荷蘭)居中協調而成功說服了他,讓他相信自己對政治權力毫無野心,並且告訴威廉:「我只想當個好妻子,而不是駕馭丈夫的女王」;她也保證一定會使威廉當上英王,並由他來主導國政。瑪麗還說,她絕對不會讓威廉「淪為有失體面的王夫 」。[ 7] 最後她再次向威廉保證,即使當上女王,她仍會遵照結婚誓言的承諾——永遠順服丈夫。[ 5] :85 [ 4] :266
革命成功
於是乎,威廉著手西征英伦並且發布聲明,称詹姆斯的新生兒是「造假的威爾斯親王 (從別家抱來的男嬰)」。他同時列出了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一長串的罪名(主要是意圖毀棄新教、恢復天主教),宣告自己來到英伦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成立「自由且合法的議會」。[ 5] :98 威廉把瑪麗留在荷蘭後,在10月帶領2.1萬的精銳荷蘭軍出征。雖然船艦一度被風暴吹回荷蘭,但他的部隊最終仍在1688年的11月5日登陸英格蘭。[ 5] :100–102 對國王離心離德的英伦陸海軍,立刻倒戈投向威廉(包含三萬詹姆斯軍的主帥約翰·邱吉爾 )。[ 5] :104 詹姆斯国王見大勢已去,在12月11日策劃逃亡外國,結果被抓回倫敦。他在計畫第二次逃亡時,鑒於詹姆斯已成為燙手山芋,威廉決定撤走衛兵,任其離去。於是老國王在12月23日逃亡成功,永遠地離開英格蘭(1701年死在保護他的法國)。[ 5] :105–107
不管是推翻父親的王位,還是周遭的局勢變化,都讓瑪麗心痛如絞。她夾在兩種對立的情感中(孝順父親與服從丈夫),不但心靈被撕成兩半,更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雖然丈夫趕跑父親讓她心痛,但她相信這是迫不得已的變通辦法:當英格兰的(新教)信仰遭遇到父親帶來的(天主教)危機,那麼就必須用非常手段來「拯救(英格兰的)教會與國家」(光榮革命 )。[ 5] :95 [ 4] :269–271 瑪麗在1689年元旦後登陸英伦時寫道,回到母國讓她「私下非常快樂」,「但很快讓我想到代價是父親的不幸」。[ b] 瑪麗在倫敦舉行入城典禮時,威廉要求她展現愉快的笑容以慶祝革命的大獲全勝,因此瑪麗用笑容回應熱情的群眾。一些人(约翰·伊夫林 和薩拉·邱吉爾 )針對她的態度,批評瑪麗為涼薄的不孝女,居然漠視父親的悲劇;[ 5] :113 [ 4] :272–273 而詹姆斯逃亡到法國後,也寫信責罵她的不孝。種種一切,都成了瑪麗心中永遠的痛——想不到虔信上帝的自己,竟然得違背聖經 中「敬愛父親」的訓誡。[ 8]
玛丽的丈夫奥兰治的威廉 ,戈弗雷·内勒 爵士绘
登基問題
在1689年1月,奥兰治的威廉召開臨時議會 ,討論廢黜詹姆斯二世及七世之後的相關行動。[ 4] :274 以丹比勋爵為首的托利黨 认为,尽管荷蘭人威廉擁有部分的英伦王室血統,卻非合法順位的繼承人。因此托利黨主張按照王家慣例,应由瑪麗成為唯一的女王 (意味著威廉三世不得為國王 ,只能以王夫攝政 );然而,威廉與他的支持者(輝格黨 為主)则堅持認為,丈夫不應臣屬於妻子,[ 4] :274–275 威廉應該以響亮的國王名號來統治英伦,而不是以王夫的虛弱頭銜來攝政。[ 5] :108 [ 4] :273 因為瑪麗不希望成為唯一的女王,并相信婦女應該「讓丈夫出面並順從丈夫」,所以她堅持讓威廉加冕為共治的國王;她說:「我認為我的使命並不是去主導王國的政務,而且我希望能有一個寧靜的主婦 生活。」[ c] 結果,因為瑪麗的執意要求,以及威廉的荷蘭軍隊當後盾,臨時議會認可他為共治的英伦國王。
在1689年2月13日,议會通過了《權利法案 》。该法案将流亡的詹姆斯二世(1688年12月11日出逃)視作是自動退位,王位因此自動空缺。[ 9] [ 10] 議會宣布王位由瑪麗與威廉共同繼承(而非詹姆斯剛出生的幼子詹姆斯·愛德華 ),夫妻两人将成為共享主權的共治君王。在此之前,英格兰夫妻雙王共治的先例只有一次,那是16世紀中期瑪麗一世 與西班牙的费利佩 結婚之後,议会同意费利佩享有英王的頭銜。但名號只限於妻子瑪麗一世在世之時,而且對他的權力全面限制,以避免费利佩為了西班牙的利益而損害英格兰。然而,威廉的待遇和西班牙的费利佩完全不同,不但他的王位將會持續到妻子女王過世之後,议會更同意「奧蘭治親王將以國王與女王的共同名義,行使唯一且全面的最高權力。」[ 9] 這項法案後來進一步擴大,排除了詹姆斯後代的王位繼承權(安妮公主 除外),並且排除所有天主教徒的王位繼承權,理由是「根據歷史經驗,被教宗 控制的君王必然會危害這個新教王國的安全與幸福。」[ 10]
雙王加冕與平亂
在1689年4月11日,伦敦主教 亨利·康普顿于西敏寺 为威廉和玛丽共同加冕。按以往的惯例来说,为他们加冕的应该是坎特伯里大主教,然而,當時的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萨克罗夫特雖然反對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却拒不承认废黜詹姆斯二世為合法有效的行為,因此瑪麗夫妻的加冕改由倫敦主教執行。[ 11] 不过,威廉和玛丽都不喜欢这场加冕礼;玛丽认为这“非常奢侈”,威廉则贬称它为“天主教式的”。[ 5] :118 就在同一天,對於加冕問題一直是意见分歧、爭吵不斷的——苏格兰国会 ——终于宣布詹姆斯不再是苏格兰国王,并聲言「没有天主教徒能在蘇格蘭王国里做国王或女王」,威廉和玛丽将为共治君主,而威廉将行使唯一且全面的最高权力。在4月11日,威廉和玛丽正式接受了苏格兰王冠。[ 9]
然而,即使到了苏格兰议会正式宣布威廉和玛丽为国王和女王之后,詹姆斯在苏格兰仍有大量的支持者。詹姆斯的忠实支持者邓迪子爵 在苏格兰高地 起兵叛乱,7月27日,他率领的叛军在基利克兰基 大败英军,让英军输得心服口服。不過,邓迪叛军因这场战争损失惨重,再加上邓迪子爵在这场战役一开始就受了致命伤死去,给威廉一個機會去消除這唯一且有力的抵抗,叛军很快在下个月的邓凯尔德战役 被击溃。[ 12] [ 13]
统治
1691年一枚几尼 上的威廉和玛丽
《權利法案》
1689年12月,议会通过了英格兰历史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 》。这个措施重申并确认了几个早前的权利宣言——建立了限制王权 的制度;它公开声明,凡未经议会同意,禁止以国王的权威暂停议会通过的法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禁止侵犯申诉权 ,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募常备军,不可否认新教徒合法备置武器的权利,不得过度干涉议会选举,禁止因辩论中的某些发言而惩罚议会中的任何议员,不得要求过多的保释金 或者造成残酷或不寻常的惩罚。《权利法案》还确定了王位的继承。威廉三世及二世或玛丽二世其中一人逝世后,另一人继续统治。按照顺序,继承人将是这对夫妻的任何一个孩子,紧接其后的是玛丽的妹妹安妮和她的孩子;若安妮無後而逝,最后才會讓威廉(假如)再娶所生的孩子繼承王位。[ 14]
親理國政
從1690年開始,威廉為了應付戰事,常在每年的春季到秋季離開英格蘭。1690年他于愛爾蘭和詹姆斯黨 作战 时,瑪麗便在樞密院 九人團隊的辅弻下治理國政。[ 5] :138 [ 15] 她對掌控權力並不熱衷,反而覺得自己「被迫與摯愛的丈夫分離,還要和一堆疏離的陌生人(指樞密院成員)勉強共事」,她更自嘲自己「回頭向家人尋求安慰與體貼時,身旁卻只有一個枯燥無趣的妹妹(指安妮公主),真是愁悶煩瑣、百無聊賴」[ d] (瑪麗好動饒舌,安妮好靜嗜吃,姊妹個性完全相反)。當時安妮公主曾因財務分配問題而與威廉和瑪麗發生爭吵,再加上安妮覺得身为荷兰人的姊夫威廉三世不應享有英王的權位便處處與其作對,导致了姊妹俩的感情惡化。[ 5] :130–131 當1692年蘇格蘭高地發生格伦科惨案 時,「使瑪麗受到了惊吓」。[ 5] :155 雖然她「極力去挽回威廉國王的名聲」,但是成果极其有限,北蘇格蘭人仍把新國王威廉看作是殘酷暴虐的屠夫。[ 5] :192
堅強果敢與姊妹衝突
威廉在1692年徹底平定了愛爾蘭的詹姆斯黨動亂后,繼續在海外領導反法的大同盟戰爭 (1688-1697年,主戰場是西屬尼德蘭 )。玛丽當丈夫不在國內的時候,會在丈夫的顧問不可靠時自行作主;而當丈夫回到英格蘭時,她就極力避免干涉政務。這樣的作風正如同她在宣言和首肯《權利法案》時的那樣,[ 9] [ 14] 完整地表達她對權力可有可無的態度。[ 5] :144 [ 4] :280, 284 出人意料的是,當她舅舅亨利·海德 (曾支持光榮革命)參與復辟詹姆斯的計畫時,她立刻下令逮捕一干人犯,證明她是個堅強有力的統治者。[ 4] :281 然而,當瑪麗果斷地在1692年1月撤銷頗具勢力的樞密院成員約翰·邱吉爾(同樣涉嫌支持詹姆斯二世,但證據不明確)的職務時,反而降低了她原本的高支持度,[ 7] 並進一步傷害了她與妹妹安妮的關係(安妮深受邱吉爾夫人薩拉的影響操控,是邱吉爾的強力靠山)。[ 5] :159–160
於是乎,安妮讓薩拉陪同她一起在宮廷中亮相,表達出支持邱吉爾、為撤職蒙羞大表不平的抗議態度;這讓瑪麗憤怒地敕令安妮解雇薩拉,並把薩拉趕出王宮。(但安妮拒受敕令,氣憤地搬離王宮、遠離權力中心)[ 5] :160 四月時,瑪麗因生病發燒而被迫缺席禮拜日 的宗教活動,對虔誠的瑪麗來說,這是十二年來的第一次缺席。[ 5] :155 而病情也使她未能在安妮難產時給予探視關懷。當瑪麗康復之後,安妮的麟兒已在臨盆不久後夭折;瑪麗雖然探望了安妮,但沒有給予體貼入微的安慰,而是趁機痛斥她和薩拉的友誼。[ 5] :161 之後這對姊妹再未見過對方。[ 5] :162 在5月4日,約翰·邱吉爾因叛國的新事證而被捕下獄,但一個月後因為控告者揭露為冒名人士而被無罪釋放。[ 5] :161–162 此時,當初指控詹姆斯幼子為抱來的傳聞逐漸破解,越來越多人認知到詹姆斯·愛德華確實是正統的王子;而瑪麗亦體悟到光榮革命的不合法與違背良知,因此在日記里感傷地紀錄說,她與妹妹的裂痕是上帝 給予的懲罰,是「不道德」革命 所鑄成的罪孽。(瑪麗等於是搶奪了弟弟合法的王位繼承權)[ e]
宗教信仰
玛丽非常虔誠,一天至少要禱告兩次。[ 4] :277, 282 她所頒行的政令大多是打擊違反宗教禁令的放蕩、飲食享樂和賣淫等的;她以自身品行作出良好表率,改善了1660年代以來的不良風俗。[ 5] :164 [ 4] :281, 286 她也經常參與聖公會的事務——所有神職人員的任命都要經由她手,這是因為丈夫威廉信仰歸正宗 ,不適於領導英格蘭教會 。[ 5] :163–164 尽管如此,但威廉仍插手重要的教職任命,譬如當坎特伯里大主教約翰·提洛遜 在1694年12月過世後,瑪麗想要任命伍斯特主教愛德華·史提林福利 接替,但威廉否決了她的意見,瑪麗只好順從威廉的主張,改讓林肯主教湯瑪斯·湯尼森 擔任坎特伯里大主教。[ 5] :176
驟逝與入殮
瑪麗的體型高挑(180公分)而健康,她可以每天都在白廳宮 和肯辛頓宮 間往返辦公。[ 4] :285 然而,她却在1694年末染上了天花 。她在染病后为預防天花的感染範圍進一步擴大而遣走了從未感染過天花的宮廷人員。[ 5] :177 當時再度懷孕的安妮聽聞消息後,寫信給瑪麗說,為了見姊姊一面,她願意冒任何風險;但是瑪麗身邊的第一女官德比伯爵夫人卻未遞交此信給瑪麗。[ 5] :179 在12月28日過完午夜的凌晨時刻,瑪麗病逝于肯辛頓宮。[ 5] :179–180 對瑪麗依賴甚深的威廉國王為此痛不欲生;他對王家牧師吉爾伯·伯納(一直備受威廉夫婦的信任)說,他原本是「最幸福的人」,現在卻變成了「地球上最悲慘的生物」。[ 5] :177
儘管詹姆斯黨認為瑪麗之死是她觸犯聖經十誡 中「孝敬父母」的報應,但她仍普遍地被不列顛人 哀悼懷念。[ 4] :288 由于适值寒冷的冬天,泰晤士河 的河面冰封,瑪麗的遺體被放置在白廳宮内的國宴廳 供民眾瞻仰。1695年3月5日,她被安葬于西敏寺。她的葬禮首創先例,是第一次议会大厦 的所有王家成員都有出席的葬礼。[ 5] :186 [ 4] :289 在葬礼上,作曲家亨利·普賽爾 受命譜寫了《瑪麗女王的送葬樂 》。[ 16] [ 5] :187
遗产
旧皇家海军学院 的绘画大厅天花板上所繪的威廉和玛丽肖像,詹姆斯·桑希尔 爵士绘
1693年,瑪麗頒發王家宪章 給北美維吉尼亞州 的威廉與瑪麗學院 ,使之成為北美十三州 的第二個大學;[ 17] 她也支持聖公會牧師托馬斯·布雷 (1698年創立促進基督知識團 )在北美宣教,並協助成立格林威治醫院 以讓那些参与拉和岬海戰 (1692年)的傷兵與船員獲得照料。[ 4] :283 她在黑盧宮 與漢普頓宮 的花園設計上廣受好評,並且讓青花瓷 與飼養金魚 成為流行。[ 4] :260, 285–286
詹姆斯黨 宣傳瑪麗是一個只顧自己與丈夫利益的不孝女,因此冷血無情地推翻了她的父親。[ 4] :277–279 在兩夫妻的統治初期,瑪麗經常被認為受到丈夫完全的操控;等到威廉離英作戰而她必須獨自統治時,才開始被肯定為有能力而且自信的君王。桂冠詩人 納亨·泰特 1692年在《給女士的禮物》(A Present for the Ladies )中把她比擬為「賢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 4] :283–284 她的端莊穩重和內向羞怯,在文學作品中也颇受赞誉,像是威廉·瓦許 在1691年所作的《關於女性的一段對話》(A Dialogue Concerning Women ),就把她比喻為羅馬共和 的英雄辛辛納圖斯 (臨危受命的羅馬將軍,在獲得偉大勝利之後卻毅然放棄無上權力,回家務農)。[ 4] :284
瑪麗在過世的前一周處理掉了她所有的私人文件,因此也燒掉了一些檔案,但是她的日記以及寫給威廉與弗兰西丝·阿斯普利(早年的手帕交)的信却留下来了。[ 4] :287 雖然詹姆斯黨极力譴責她,不过她的性格仍然流傳了下來。大多數的人民把她看作是一個忠實順服的好妻子:雖然在不情願之下掌控至高權力,但却能在必要时刻以相當的能力良好地行使大權,然後心甘情願地轉讓權力給丈夫。[ 4] :290
在影视中
曾經扮演過瑪麗的演員:[ 18]
头衔、称号、荣誉和纹章
头衔和称号
1662年4月30日–1677年11月4日 :玛丽女勋爵殿下 [ 19]
1677年11月4日–1689年2月13日 :奥兰治王妃、拿騷伯爵夫人殿下
1689年2月13日–1694年12月28日 :女王陛下
当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登上王位后,他们的共同称号为“威廉和玛丽,托上帝的鴻福承蒙上帝的恩典,英格蘭、法兰西 和愛爾蘭的國王和女王,荷蘭七國聯合共和國的總督,奧蘭治親王,拿騷伯爵,信仰的捍卫者 等。”1689年4月11日苏格兰王国议会 承认她和丈夫为最高统治者后——夫妇两人使用的共同称号为“承蒙上帝的恩典,英格蘭、蘇格蘭、法國和愛爾蘭的國王和王后,荷蘭七國聯合共和國的總督,奧蘭治親王,拿騷伯爵,信仰的捍衛者等。”[ 20]
纹章
国王和女王所使用的纹章可以纵横地分成四部分 。位于左上左和右上左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右上右和右下右的第四部分再被等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左上和右下边绘上天蓝色 背景,并代表法兰西的三个金色 鸢尾花图案 ,而左下和右上边则绘上红色背景,并代表英格兰 的纵向排列 的三只面向其左并向前直走 的金色狮子;位于左上右和右上右的第二部分绘上饰有鸢尾形花纹之双边带 的金色背景,并代表苏格兰 的一只后腿站立 的红色狮子;而位于左下左和右下左的第三部分绘上天蓝色背景,并代表爱尔兰 的一把有三根银弦的金色竖琴。整个纹章的左半面中间 绘上天蓝色背景的盾形面 ,并代表拿骚 的一只用后腿站立的红色狮子。[ 21]
作为奥兰治王妃使用的纹章
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玛丽二世使用的纹章
苏格兰国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玛丽二世使用的纹章
祖先
世系图
注释与参考资料
注释
^ 玛丽的牧师爱德华·拉克博士 的原话:“she wept all that afternoon and all the following day”[ 4] :257
^ 玛丽的原文:“secret joy”和“but that was soon check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y father's misfortunes”[ 5] :113 [ 4] :271
^ 玛丽的原话:“knowing my heart is not made for a kingdom and my inclination leads me to a retired quiet life”[ 5] :114 [ 4] :273
^ 玛丽的原文:“deprived of all that was dear to me in the person of my husband, left among those that were perfect strangers to me: my sister of a humour so reserved that I could have little comfort from her.”见于理查德·多布纳(R. Doebner)于1886年编辑的《英格兰女王玛丽二世回忆录》(Memoirs of Mary, Queen of England )[ 5] :138
^ 玛丽的原文:“irregularity”[ 4] :279
引证
^ 1689年2月13日英格蘭議會 宣布奥兰治王妃玛丽即位为英格兰女王 玛丽二世,1689年4月11日苏格兰王国议会 宣布奥兰治王妃玛丽即位为苏格兰女王 玛丽二世。
^ 1689年2月13日英格蘭議會 宣布奧蘭治親王 威廉三世 即位为英格兰国王 威廉三世 ,1689年4月11日苏格兰王国议会 宣布奧蘭治親王 威廉三世 即位为苏格兰国王 威廉二世 。
^ 1689年2月13日英格蘭議會 宣布奥兰治王妃玛丽为英格兰女王 玛丽二世,1689年4月11日苏格兰王国议会 宣布奥兰治王妃玛丽为苏格兰女王 玛丽二世。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Waller, Maureen. Sovereign Ladies: The Six Reigning Queens of England . London: John Murray. 2006. ISBN 978-0-7195-6628-8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Van der Kiste, John. William and Mary . Stroud, Gloucestershire: Sutton Publishing. 2003. ISBN 0-7509-3048-9 .
^ John Pollock. The Policy of Charles II and James II. (1667–87.) . [2013-10-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6-13).
^ 7.0 7.1 Mary I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XVII 11th Ed. New York: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816. 1911.
^ The House Of Stuart: William III and Mary II . English Monarchs. 2004 [2006年9月18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年10月3日).
^ 9.0 9.1 9.2 9.3 King James' Parliament: The succession of William and Mary. The History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volume 2 . British History Online. 1742: 255–77 [2006年9月19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5年9月21日).
^ 10.0 10.1 William III and Mary II . The Royal Household. [2006年9月18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年1月27日).
^ William Sancroft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6 [2006年9月21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7年11月9日).
^ John Graham of Claverhouse, 1st viscount of Dunde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6 [2006年9月21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7年9月29日).
^ The Contemplator's Short History of "Bonnie Dundee" John Graham, Earl of Claverhouse, Viscount of Dundee . [2006年9月20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年9月1日).
^ 14.0 14.1 Bill of Rights . 1689 [2006年9月19日]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年9月8日).
^ 《1689年威廉王缺席法案 》
^ Music for Queen Mary . The Public Library of Cincinnati and Hamilton County. [2006年9月18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年10月8日).
^ Historical Facts . William and Mary College. 2006 [2006年9月18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年7月15日).
^ Queen Mary II (Character) . IMDb. [2017-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8-17).
^ 第1249號憲報 . 倫敦憲報 . 1677年9月5日: 1.
^ Brewer, E. Cobham.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 Philadelphia: Henry Altemus Company. 1898: 891.
^ Royal Coats of Arms: England & France . Fleur-de-lis Designs. [2006年9月18日]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年2月14日).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Jones, W. A. (1853). "Lord Clarendon and his Trowbridge Ancestry", The Wiltshire Archaeological and 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vol. 9, pp. 282–290
^ Evans, C. F. H. (January 1975). "Clarendon's Grandparents", Notes and Queries, vol. 22, no. 1, p. 28
^ 24.0 24.1 24.2 Alsbury, Colin. Aylesbury, Sir Thomas, baronet (1579/80–1658), patron of mathematics 1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09-23 [2020-10-13 ] . doi:10.1093/ref:odnb/92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3-09) (英语) .
外部链接
罗伯特二世 为第一代斯图亚特苏格兰国王,故斯图亚特王室成员从罗伯特二世之子那一代开始算起。
第1代 第2代
罗撒西公爵大卫·斯图尔特
詹姆斯一世
罗伯特·斯图尔特
道格拉斯伯爵夫人玛格丽特·斯图尔特
安格斯伯爵夫人玛丽·斯图尔特
达尔基斯领主夫人伊丽莎白·斯图尔特
埃吉丽亚·斯图尔特
第3代 第4代 第5代 第6代 第7代 第8代 第9代 第10代 第11代 第12代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