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貴人瑞貴人(18世紀?—1765年),索綽羅氏,漢姓石氏。內務府正白旗满洲管领下人。從一品禮部尚書德保之嫡長女。清朝乾隆帝之貴人。 生平乾隆年間,索綽羅氏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後,即被送到令妃位下學習規矩,稱為「學規矩女子」[註 1]。家譜則載為「長(女),選入宮為貴人,病薨。」乾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令妃下學規距女子一人封瑞常在[1],其父德保尚為從二品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封为常在不過一年的索綽羅氏,被封为瑞貴人。 乾隆三十年六月二十六日,瑞貴人因病逝世,其生母富察氏在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子時才病故。同年九月二十八日,瑞貴人入葬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寶頂為第四排,由西邊向東邊數起的第四個。 瑞貴人之親兄石椿在幼年夭折,故而瑞貴人是嫡妻富察氏所出的子女中唯一長成者,其餘長成的弟妹均為德保側室經氏所出。瑞貴人十分關心父親的子𠻸情況,臨危時因父親德保已有兒子,自己死亦無憾。乾隆三十一年德保次子去世後,德保作詩《哭子》,提到「亡女貴人臨危以予已有子,謂死亦無憾」。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廣東巡撫德保給皇貴妃魏氏上請安折的記錄,見於《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三月初三日,又德保恭請皇太后、皇貴妃安折,各乙件(不批)”。此時,瑞貴人已去世五年,然而她曾為魏氏下的學規距女子,所以德保仍然向魏氏請安。 嘉慶六年(1801年)二月,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和恭送穎貴太妃金棺,前往裕陵妃園寢安葬。嘉慶帝在諭旨中說:這件事之所以交給你前去辦理,是因為裕陵妃園寢中有你的姐姐瑞貴人之墓。若非藉此差事,你是沒有理由去拜祭她的[2]。 家族瑞貴人家族先世原居黑龍江弗阿辣地方,此時其家族可能以地名為姓,姓弗阿辣氏。因為受到仇家的迫害,便遷居至索綽絡地方,改姓索綽絡氏,並且在天命年間歸順努爾哈赤。因為瑞貴人的烈祖父黑勒「弱齡奉母入燕京」,投親於姑丈睿忠親王長史巴拜處,所以家族原先隸屬睿忠親王多爾袞府籍,後來才歸入內務府,隸正白旗。瑞貴人的天祖父布舒庫為內務府皮庫六品司庫,後升為驍騎校,曾隨將軍親王徵西,將軍親王到訪張允中家中時,擇其女配予布舒庫,張氏到京不到數月,清語純熟,有滿洲古風。瑞貴人的高祖父都圖曾為康熙帝御前親隨,官至領署總管內務府大臣,因身健如石被康熙帝賜漢姓「石」。瑞貴人的曾祖父石錡為太學生,祖父明德因瘡疾跛左足,未仕,父親德保曾任廣東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江南河道總督、浙閩總督、禮部尚書等職[3]。
影视作品
注释
參考
Information related to 瑞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