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猛獁象
真猛獁象 (学名 :Mammuthus primigenius )是已滅絕 的猛獁象 。在北美洲 及歐亞大陸 北部發現有牠們的骨頭及冷藏的屍體 ,而保存最完好的是在西伯利亞 。已知最古老(15萬年前)的真猛犸象是在歐亞大陸 的利斯冰期 礦床被發現。牠們是自草原猛獁象 衍生而來[ 1] 。真猛犸象於更新世 晚期從大部份分布地消失,在弗蘭格爾島 上仍存有一族較小的的真猛犸象至約西元前1700年[ 2] 。
特徵
於荷蘭 北海 海岸發現的真猛獁象頭顱骨 。
真猛獁象有大量的化石 紀錄,但卻沒有被石化,而是自其死亡 時就已保存下來。原因可能是其巨大的體型及寒冷氣候。故科學家 可以對真猛獁象的解剖有詳細的了解[ 3] 。
真猛獁象可以分為兩類(或亞種 )。一類生活在北極 的高地,另一類則分布較廣[ 4] 。真猛獁象雖然很大,但並非如想像般巨型。事實上,牠們並不比現今亞洲象 大很多。成年的雄性真猛獁象高2.8-4.0米,而侏儒化的則有1.8-2.3米高。牠們可以重達8噸。
真猛獁象長有厚厚的毛,毛長達1米,且有內層絨毛,可以抵禦嚴寒。毛皮像麝牛 ,於夏天 可能會脫皮。牠們的耳朵 較現今的象小很多,最大的也只有30厘米長。牠們的頭部 很高而且尖,在很多石洞壁畫 中都描繪成節狀。由於脊骨 很長,肩膀上隆起像駝背,可能藏有大量的脂肪 。象鼻端的上唇是一塊闊葉,而下唇則像闊及方的蓋。
真猛獁象的牙齒 適合吃凍土層 粗糙的草 ,有著較多的托基及較高的牙冠。牠們的皮膚 與現今象的差不多一樣厚,但有大量的皮脂腺 可以分泌油脂到毛髮上,加強保溫效果。牠們的皮下脂肪層厚達8厘米,功能就像鯨魚 的鯨脂 一樣。
真猛獁象的象牙 長達5米,比普通象牙更為彎曲。象牙的形狀及長度是否其適應性並不清楚,但有指牠們可能利用象牙來清除地上的積雪尋找食物。另外,很多標本的象牙面上都有磨損,可能是有很多動物寄住在其象牙上。
滅絕
一般假設真猛獁象是於1萬年前在歐洲 及西伯利亞 南部消失,但新資料顯示牠們仍存活至8千年前。稍後一些時間,牠們也從西伯利亞北部消失[ 5] 。牠們與哥倫比亞猛獁 及其他更新世巨型動物群 於末次冰期 一同在北美洲 消失。只有少數仍在聖保羅島 生存至前3750年[ 6] [ 7] [ 8] ,也有在弗蘭格爾島 上的生存至前1700年,牠們的體型較小,但沒有達到島嶼侏儒化 的程度[ 9] [ 10] 。
大部份真猛獁象於更新世 晚期死亡 ,可能是因氣候 轉變及/或被人類 獵殺。有研究指出溫暖的氣候是令牠們受到威脅的元凶,令牠們的數量在人類出現前大幅減少[ 11] 。冰川消退令牠們的棲息地由4.2萬年前的770萬平方公里減少至6千年前的80萬平方公里。雖然於12.5萬年前的薩勒冰期 末也有類似的情況,但人類壓力卻使得他們牠們走向滅絕[ 12] 。不過也有研究認為較長命的群落是生存在島嶼上的,而其棲息地也有限,故棲息地未必一定是其滅絕的主要成因。事實上,一些居住在美洲 溫帶 或熱帶 的長鼻目 也於更新世末滅絕(第四紀滅絕事件 )[ 13] [ 14] 。
發現歷史
真猛獁象的骨骼圖像
西伯利亞原住民 早已發現真猛獁象的遺骸,並拿象牙 來貿易。他們相信這些遺骸是來自巨型的鼴科 動物,而這些動物是生活在地底並走到地面時死亡 [ 15] 。於1600年代,在歐洲 有時也有發現真猛獁象的報告。他們一般會按《聖經 》來解釋,認為是巨獸 或巨人 的遺骸[ 3] 。「猛獁」一字源自俄语 мамант 一词(今写作“мамонт”)[ 16] ,其词源可能来自一种乌拉尔语 ,表示*mē̮ŋ“土地”及*ońt“角”,比较汉特语 ма̄(“土地”)、а̄ньт(“角”)。
真猛獁象遺骸最早的科學 鑑別是由英國 科學家 漢斯·斯隆 (Hans Sloane)於1728年進行。這套遺骸包括了在西伯利亞 發現的化石 化牙齒 弓及象牙。斯隆指這些遺骸並不屬於「比蒙」或巨人,而是屬於象 的。他認為在傳說的大洪水 前西伯利亞是熱帶 氣候 的,但大洪水大幅改變了當地的氣候,並埋葬了這套象的遺骸。其他的則指可能是大洪水將象由熱帶沖到北極 [ 3] 。
法國 科學家喬治·居維葉 (Georges Cuvier)於1796年指真猛獁象並不是現今的象被帶到北極,而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他指牠們已經完全滅絕 [ 17] 。約翰·弗里德里希·布盧門巴赫 (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之後替真猛獁象起了其學名 為Elephas primigenius ,並分類在象屬 中。直至1828年,喬舒亞·布鲁克斯 (Joshua Brookes)則認為牠們應該有獨立的屬 ,並將之重新分類在猛獁象屬 中[ 3] 。
與此同時,真猛獁象首次於北美洲 被發掘出來。馬克·蓋茨比 (Mark Catesby)於1743年在北卡羅萊納州 發現幾隻大型牙齒,其非洲 奴隸 確認為象的臼齒 。於1806年,威廉·克拉克 (William Clark)在美國總統 托马斯·杰斐逊 指示下,在肯塔基州 發現了幾個真猛獁象的標本[ 3] 。
冷藏遺骸
亞當長毛象 的組架。
於1799年,一名獵人在勒拿河 河岸發掘出一套真猛獁象的標本。他為了要得到其象牙 作買賣,由得這個標本融化,並在得到象牙後棄掉了這個標本。這個標本大幅腐化,甚至可能被狼 所掠食[ 3] [ 18] 。於1806年,植物學 家米哈伊爾·亞當斯 (Mikhail Adams)跟随尤里·亚历山德罗夫·戈洛夫金 的使团来到西伯利亚,尋回了這個標本,並將之帶回了聖彼得堡 進行研究,是為亞當長毛象 (Adams mammoth)[ 3] 。
在西伯利亞 北部續有發現冷藏的真猛獁象遺骸。要冷藏起遺骸是很複雜的事情,必須以液體 或半固體 (如淤泥或冰水)急速將動物埋葬及結冰。真猛獁象可能被困在沼澤 或流沙 中死亡。從一些標本的胃部 內仍有一些未被消化的食物或口內仍含有種子 可見,牠們並非死於飢餓。從吞下的植物 成熟度推斷,牠們應該是在秋天 時份死亡[ 19] 。牠們也有可能是掉下了冰永的湖內溺斃。當中有很多肯定是在河流 中死亡,有可能是被河水氾濫沖走。在雅庫特 的白列雷克河 附近,在單一位點內就發現了超過9000塊骨頭,最少有156個個體,很有可能是被水流所沖走[ 20] 。
幼生的真猛獁象,名為帝瑪。
於1977年,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科雷馬河 支流上的永久凍土 發掘出一隻只有7-8個月大的幼生真猛獁象,名為「帝瑪」。帝瑪死亡時約重100公斤,高1.04米,長1.15米。放射性碳定年法 確定帝瑪約於4萬年前死亡,其內臟像現今的象,耳朵 卻只有同齡非洲象 的十分之一[ 1] 。
於1997年8月,在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 發現了一隻從凍土層 伸出的真猛獁象的象牙。同年9月/10月間,這個20380歲的屍體,連同周邊重25噸的泥土由超重直昇機 運送到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自治區 哈坦加 的冰洞內。於2000年10月,研究人員小心翼翼地進行融冰過程,保存了標本的毛髮及其他軟組織 [ 21] [ 22] 。
於2007年5月,在近尤瑞貝河 的凍土層發現一隻1個月大的雌性真猛獁象,起名為「柳芭 」,估計被埋葬了42000年。其DNA 相信被完好保存下來,可以作為猛獁象 的種系發生學 及生理學 進行研究[ 23] [ 24] 。至今共發現了39個保存下來的真猛獁象軀體,但只有4個是完整的。大部份標本的肉體在冷藏前就已有腐化的痕跡[ 25] 。
除了被冷藏的屍體外,在西伯利亞也發現了大量的真猛獁象象牙。牠們的象牙最少已被貿易了2000年,至今仍是極貴重的貨品。相傳13世紀的蒙古 大汗貴由 的玉座就是以真猛獁象的象牙所做成[ 26] 。
遺傳學
真猛獁象的象牙 橫切面 。
由於亞洲象 及非洲象 成功誕下了一隻混種 ,有指若真猛獁象仍然在生,牠們也可以與印度象 混種。這種想法衍生了若從冷藏的真猛獁象中抽取其基因 ,再與現今的印度象結合,就可以生出像真猛獁象的野獸。科學家 希望從冷藏的真猛獁象生殖器 中抽取及活化其精子 ,但不成功。另一個想法是將之複製 ,日本 的研究隊就已經成功從已冷藏了16年的老鼠 腦部 中抽取出DNA ,希望可以套用在真猛獁象身上[ 27] 。
雖然現在仍未能抽取可用的DNA,真猛獁象的線粒體 基因組 已完全被確定[ 28] 。從而發現猛獁象 、非洲象 及亞洲象 在很短的時間內分支,而猛獁象較為接近亞州象。非洲象約於600萬年前從真猛獁象分支開來。研究發現真猛獁象的毛髮顏色是由黑色素皮質素受體1 所決定。[ 29] 另外於2008年,真猛獁象的大部份DNA已經被圖譜出來,且發現有兩類真猛獁象,其一於4.5萬年前滅絕 ,另一類則於1萬年前消失。而研究也發現牠們與非洲象的DNA相似度達98.55%[ 30] 至99.4%[ 31] 。
神秘生物學
有指真猛獁象並非完全滅絕,在北半球 較偏遠的凍土層 仍可能存有少量的群落。於19世紀末,不斷有指牠們仍在阿拉斯加 生存[ 32] 。於1899年,有人聲稱在阿拉斯加 殺死了一頭真猛獁象且將屍體捐給了史密森尼學會 ,但遭到史密森尼學會否認[ 33] 。另外,也謠傳在俄羅斯 出現了大型及長滿毛的野獸[ 32] 。
參考
^ 1.0 1.1 Yukon Beringia Interpretive Centre - Woolly Mammoth . www.beringia.com. 1995 [2009-03-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4-03).
^ Nowak, Ronald M. Walker's Mammals of the World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801857899 .
^ 3.0 3.1 3.2 3.3 3.4 3.5 3.6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Woolly Mammoth (Mammuthus primigenius ) .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2007 [September 29,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9-27).
^ Gilbert, M. Thomas P.; Drautz, Daniela I.; Lesk, Arthur M.; Ho, Simon Y. W.; Qi, Ji; Ratan, Aakrosh; Hsu, Chih-Hao; Sher, Andrei; Dalén, Love. Intraspecific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iberian woolly mammoths using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06-17, 105 (24): 8327–8332 [2022-02-27 ] . ISSN 0027-8424 . PMC 2423413 . PMID 18541911 . doi:10.1073/pnas.080231510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2-27) (英语) .
^ Stuart, Anthony J.; Sulerzhitsky, Leopold D.; Orlova, Lyobov A.; Kuzmin, Yaroslav V.; Lister, Adrian M. The latest woolly mammoths (Mammuthus primigenius Blumenbach) in Europe and Asia: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2-08, 21 (14-15): 1559–1569 [2022-02-27 ] . doi:10.1016/S0277-3791(02)00026-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7) (英语) .
^ David R. Yesner, Douglas W. Veltre, Kristine J. Crossen, and Russell W. Graham, “5,700-year-old Mammoth Remains from Qagnax Cave, Pribilof Islands, Alaska”, Second World of Elephants Congress, (Hot Springs: Mammoth Site, 2005), 200-203.
^ Kristine J. Crossen. 5,700-Year-Old Mammoth Remains from the Pribilof Islands, Alaska: Last Outpost of North America Megafaun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stracts with Programs. 2005, 37 (7): 463.
^ Dale Guthrie, R. Radiocarbon evidence of mid-Holocene mammoths stranded on an Alaskan Bering Sea island . Nature. 2004-06, 429 (6993): 746–749 [2022-02-27 ] . ISSN 0028-0836 . doi:10.1038/nature026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21) (英语) .
^ Vartanyan, S. L.; Garutt, V. E.; Sher, A. V. Holocene dwarf mammoths from Wrangel Island in the Siberian Arctic . Nature. 1993-03, 362 (6418): 337–340 [2022-02-27 ] . ISSN 0028-0836 . doi:10.1038/362337a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21) (英语) .
^ Vartanyan, Sergey L.; Arslanov, Khikmat A.; Karhu, Juha A.; Possnert, Göran; Sulerzhitsky, Leopold D. Collection of radiocarbon dates on the mammoths ( Mammuthus Primigenius ) and other genera of Wrangel Island, northeast Siberia, Russia . Quaternary Research. 2008-07, 70 (1): 51–59. Bibcode:2008QuRes..70...51V . ISSN 0033-5894 . doi:10.1016/j.yqres.2008.03.005 (英语) .
^ Nogués-Bravo, David; Rodríguez, Jesús; Hortal, Joaquín; Batra, Persaram; Araújo, Miguel B. Barnosky, Anthony , 编. Climate Change, Humans, and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olly Mammoth . PLoS Biology. 2008-04-01, 6 (4): e79. ISSN 1545-7885 . PMC 2276529 . PMID 18384234 . doi:10.1371/journal.pbio.0060079 (英语) .
^ Sedwick, Caitlin. What Killed the Woolly Mammoth? . PLoS Biology. 2008-04-01, 6 (4): e99. ISSN 1545-7885 . PMC 2276526 . PMID 20076709 . doi:10.1371/journal.pbio.0060099 (英语) .
^ Martin, Paul Schultz. Twilight of the Mammoths: Ice Age Extinctions and the Rewilding of Americ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2022-02-27 ] . ISBN 978-0-520-2314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2-27) (英语) .
^ Burney, D; Flannery, T. Fifty millennia of catastrophic extinctions after human contact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5-07, 20 (7): 395–401 [2022-02-27 ] . doi:10.1016/j.tree.2005.04.02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2-04) (英语) .
^ Breyne, J.P. Observations, and a Description of Some Mammoth's Bones Dug Up in Siberia, Proving Them to Have Belonged to Elephant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1741, 40 (1737-1378): 124–39.
^ Simpson, J. Word Stories: Mammoth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09-06-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04-19).
^ Cuvier, G. Mémoire sur les épèces d'elephans tant vivantes que fossils, lu à la séance publique de l'Institut National le 15 germinal, an IV. Magasin encyclopédique, 2e anée. 1796, 3 : 440–5 (法语) .
^ Granqvist, Eirik. Mammouth - from their discovery and how to bring them the life . Paper from the NATHIST annual meeting in Jakobstad. 2005 [2009-09-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9).
^ Pfizenmayer, E. W. Siberian Man and Mammoth. London: Blackie and Son. 1939.
^ Harington, C.R. Woolly mammoth. Beringian Research Notes (Yukon Tourism). 1995, 2 : 4.
^ Mol, D.; et al. The Jarkov Mammoth: 20,000-Year-Old carcass of a Siberian woolly mammoth Mammuthus primigenius (Blumenbach, 1799) (PDF) . The World of Elephant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ctober 16-20 2001, Rome). 2001: 305–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6-04-27).
^ Debruyne, Régis; Barriel, Véronique; Tassy, Pascal.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of the Lyakhov mammoth (Proboscidea, Mammalia): new data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Elephantidae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3-03, 26 (3): 421–434 [2022-02-27 ] . doi:10.1016/S1055-7903(02)00292-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8) (英语) .
^ Baby mammoth discovery unveiled . 2007-07-10 [2022-02-2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8-20) (英国英语) .
^ Solovyov, Dmitry. Baby mammoth find promises breakthrough . reuters.com (Reuters). 2007-07-11 [2007-07-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2-26).
^ Farrand, William R. Frozen Mammoths and Modern Geology: The death of the giants can be explained as a hazard of tundra life, without evoking catastrophic events. . Science. 1961-03-17, 133 (3455): 729–735 [2022-02-27 ] . ISSN 0036-8075 . doi:10.1126/science.133.3455.729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3-16) (英语) .
^ Tolmachoff, I. P. The Carcasses of the Mammoth and Rhinoceros Found in the Frozen Ground of Siberia .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29, 23 (1): i [2022-02-27 ] . doi:10.2307/100543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5-04).
^ Cloned Mammoths Made More Likely by Frozen Mice . FOXNews.com. [2008-11-0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12-07).
^ Krause, Johannes; Dear, Paul H.; Pollack, Joshua L.; Slatkin, Montgomery; Spriggs, Helen; Barnes, Ian; Lister, Adrian M.; Ebersberger, Ingo; Pääbo, Svante. Multiplex amplification of the mammoth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Elephantidae . Nature. 2006-02, 439 (7077): 724–727 [2022-02-27 ] . ISSN 0028-0836 . doi:10.1038/nature0443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23) (英语) .
^ Römpler, Holger; Rohland, Nadin; Lalueza-Fox, Carles; Willerslev, Eske; Kuznetsova, Tatyana; Rabeder, Gernot; Bertranpetit, Jaume; Schöneberg, Torsten; Hofreiter, Michael. Nuclear Gene Indicates Coat-Color Polymorphism in Mammoths . Science. 2006-07-07, 313 (5783): 62–62 [2022-02-27 ] . ISSN 0036-8075 . doi:10.1126/science.1128994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11) (英语) .
^ Poinar, Hendrik N.; Schwarz, Carsten; Qi, Ji; Shapiro, Beth; MacPhee, Ross D. E.; Buigues, Bernard; Tikhonov, Alexei; Huson, Daniel H.; Tomsho, Lynn P. Metagenomics to Paleogenomics: Large-Scale Sequencing of Mammoth DNA . Science. 2006-01-20 [2022-02-27 ] . doi:10.1126/science.1123360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2-27) (英语) .
^ Will findings recreate the woolly mammoth? .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8-11-20 [2009-09-2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11).
^ 32.0 32.1 Sjögren, Bengt. Farliga djur och djur som inte finns, Prisma, 1962
^ Murray, Morgan. Henry Tukeman: Mammoth's Roar was Heard All The Way to the Smithsonian . www2.tpl.lib.wa.us. [2008-0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2-20).
外部連結
Mammuthus primigenius Elephas primige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