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胸屬
Arthropleura armata 的化石 (德國 法蘭克福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
Arthropleura armata 的復原圖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多足亞門 Myriapoda
纲:
倍足綱 Diplopoda
目:
† 节胸目 Arthropleurida
科:
† 节胸科 Arthropleuridae
属:
† 節胸屬 Arthropleura
種 [ 1]
A. armata Meyer, 1854
A. cristata Richardson, 1959
A. fayoli Boule, 1893
A. maillieuxi Pruvost, 1930
A. mammata Salter, 1863
異名
A. affinis Goldenberg, 1873
A. moyseyi Calman, 1914
A. zeilleri Boule, 1893
節胸屬 (學名 :Arthropleura ),又稱節胸蜈蚣屬 ,是史前的倍足綱 節肢動物 ,即現今蜈蚣 及馬陸 的遠古親屬。虽然名叫節胸蜈蚣,但是實際上比起蜈蚣 與馬陸 的親緣關係較近。牠們生存於3億4500萬至2億9000萬年前的石炭紀 維憲期 至二疊紀 的薩克馬爾期 [ 1] [ 2] ,分佈在北美洲 及蘇格蘭 。牠們已知陸地上最大型的無脊椎動物 ,相信只有少數的天敵。
分類學
節胸目屬於倍足綱節胸亞綱 ,為一目一科一屬。亦有科學家將節肋目與Eoarthropleurida 併入毛尾馬陸亞綱 之下,作為毛馬陸目 的姊妹群[ 3] [ 4] 。
特徵及行為
節胸屬身體前端構造復原圖
節胸屬腿部構造復原圖
現存馬陸的頭部構造
節胸屬的最大體型個體復原圖
節胸屬的化石化足印,發現於蘇格蘭 阿倫島 。
節胸屬的體型可長達2.5米(8英尺2英寸)[ 5] ,於新斯科細亞省 的喬金斯 則發現寬度達50厘米(1.6英尺)的痕跡化石 [ 6] 。於2021年所發現的節胸屬蛻皮 化石,寬度可達55厘米(22英寸),體長估計約為1.9至2.63米(6英尺3英寸至8英尺8英寸),體重可達50公斤(110磅)[ 7] [ 1] 。
節胸屬擁有30節體節,足的對數與體節的比例為 8:6 ,和部分現存的馬陸 相同。[ 8]
目前普遍認為所發現節胸屬的化石均為牠們蛻下來的殼 而非屍骸[ 9] 。牠們最初被認為僅是生存於煤炭森林 [ 10] ,然而在之後科學家在更開闊的地帶也有發現足跡化石,甚至是在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 之後發現節胸屬的化石,顯示牠們能生存於森林之外的生態系[ 1] 。
雖然未有發現節胸屬口部 的化石 ,原先認為保存於標本腸道 內的蕨類 孢子 與石松門 植物殘骸[ 11] ,後來證實可能只是恰好出現在蛻皮旁邊的植物化石[ 8] 。不過科學家仍然認為節胸屬的成員普遍均為植食性 ,除了孢子 外,可能也以果實 、孢子葉 及種子 為食,以植物為食才有足夠的營養讓牠們長大如此巨大的體型[ 9] 。
在多個地方也有發現節胸屬的化石 化足印。這些化石是一排細小的平行足印,可見牠們能快速的行走,穿越森林 。當快速行走時,牠們的身體會拉長,同時拉長了其步距,使行走得更快。節胸屬行走時可以幫助傳播花粉或孢子 。牠們也有可能在水中行走,到湖泊 及河流 脫殼。此時的牠們卻很易受到魚類 及兩棲類 的侵襲。相反,牠們在陸地上只有少數的天敵。
節胸屬是於石炭紀 演化 自像甲殼類 的祖先,且可以成長至比現今節肢動物 更大,部份原因是當時地球大氣層 的高含氧 量及缺乏大型的陸生脊椎動物 掠食者 。[ 12]
一些屬於希留利亞紀 的化石足印有時會被認為是屬於節胸屬。
滅絕
節胸屬於二疊紀 初期就滅絕 ,當時潮濕的氣候 乾涸,破壞了雨林 及造成沙漠化 。因此,大氣的含氧 量也大幅下降。巨型的節肢動物都不能在此乾涸及低氧的環境下生存[ 13] 。然而,許多節胸屬化石發現於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後,且牠們的生存環境並不僅侷限於雨林中,近年來認為節胸屬滅絕的主因可能來自於四足類 的競爭與逐漸變得乾燥的赤道 地區[ 1] [ 9] 。
大眾文化
在BBC 製作的《與巨獸同行 》第2集中,與原水蠍螈 發生衝突,最後被石柱穿透身體而亡。
在同樣是BBC 製作的《史前公園 》第5集出現,主人翁奈吉爾·馬文 從石炭紀 帶回節胸屬、巨脈蜻蜓 與普莫諾蠍 各一隻。
在英國獨立電視台 製作的《重返侏羅紀 》中第1季第2集出現,但體型被過份放大且被描述為帶有劇毒的兇猛蜈蚣。
在沙盒 動作冒險遊戲 《方舟:生存進化 》中,玩家可以捕捉並騎乘節胸屬,不過遊戲中的節胸屬為帶有噴酸能力的虛構物種。
參考
^ 1.0 1.1 1.2 1.3 1.4 Neil Davies; et al. The largest arthropod in Earth history: insights from newly discovered Arthropleura remains (Serpukhovian Stainmore Formation, Northumberland, England) .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Dec 21, 2021 [2022-08-14 ] . S2CID 245401499 . doi:10.1144/jgs2021-115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23).
^ Ronald L. Martino and Stephen F. Greb (2009). "Walking Trails of the Giant Terrestrial Arthropod Arthropleura from the UpperCarboniferous of Kentucky"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9-12-23..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 Retrieved on 23 December 2019.
^ Shear, William A.; Edgecombe, Gregory D. The geological record and phylogeny of the Myriapoda. 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 2010, 39 (2–3): 174–190. PMID 19944188 . doi:10.1016/j.asd.2009.11.002 .
^ Kraus, O; C. Brauckman. Fossil giants and surviving dwarfs. Arthropleurida and Pselaphognatha (Ateolocerata, Diplopoda): character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onstruction. Verh. Naturwiss. Ver. Hamburg. 2003, 40 (5): 5–50.
^ George r. Mcghee, Jr. When the Invasion of Land Failed: The Legacy of the Devonian Extinctions . 2013-11-12. ISBN 9780231160575 .
^ The Excitement of Discovery . Virtual Museum of Canada. [2006-04-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4, 2012).
^ Largest-ever millipede fossil found on Northumberland beach . BBC News. 21 December 2021 [21 December 202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9-22).
^ 8.0 8.1 Sues, Hans-Dieter. Largest Land-Dwelling "Bug" of All Time . National Geographic. Ford Cochran. [14 February 201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4).
^ 9.0 9.1 9.2 Schneider, Joerg; Lucas, Spencer; Werneburg, Ralf; Rößler, Ronny. Euramerican Late Pennsylvanian/Early Permian arthropleurid/tetrapod associations – implications for the habitat and paleobiology of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arthropod .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2010-05-01, 49 : 49–70.
^ Kraus, O.; Brauckmann, C. Fossil giants and surviving dwarfs. Arthropleurida and Pselaphognatha (Atelocerata, Diplopoda): character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onstruction . Verhandlungen des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Vereins in Hamburg. 2003-05-05, 40 : 5–50 [2022-08-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9-09) (英语) .
^ A. C. Scott; W. G. Chaloner & S. Paterson. Evidence of pteridophyte–arthropod interactions in the fossil record (PDF )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985, 86B : 133–140. [永久失效連結 ]
^ M. G. Lockley & Christian Meyer. The tradition of tracking dinosaurs in Europe. Dinosaur Tracks and Other Fossil Footprints of Europe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2013: 25–52 [2018-06-12 ] . ISBN 978023150460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6-02).
^ Thom Holmes. The first land animals. March Onto Land: the Silurian Period to the Middle Triassic Epoch . The Prehistoric Earth. Infobase Publishing . 2008: 57–84. ISBN 9780816059591 .
2006: The Complete Guide to Prehistoric Life. Pg. 37. Canada: Firefly Books Ltd.
外部連結
現存
毛尾馬陸亞綱 (Penicillata)
毛馬陸目 (Polyxenida) (bristle-millipedes)
唇顎亞綱 (Chilogna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