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站
粉嶺站(英語:Fanli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屬於港鐵東鐵綫的鐵路車站,於1910年10月1日啟用,與沙田站和旺角東站同為香港三座最早啟用而仍然提供鐵路服務的三個車站之一。 車站構造樓層
大堂粉嶺站大堂位於月台之上。大堂中央為非付費區以及A、B出口;而大堂付費區與閘機皆位於南北兩端:當中北面的付費區為舊有大堂,並設有洗手間及客務中心,與上水站未擴建前的大堂設計相若;而南面的付費區則為加建部分,於1999年12月啟用[來源請求]。而兩端的付費區皆被非付費區完全分隔。 而大堂內亦設有不同類型的商店[2]、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以及香港郵政郵箱等[3][4], 另外大堂非付費區亦設有港鐵「會員服務站」[5]。 另外,粉嶺站大堂及月台均設有由電訊盈科提供的免費Wi-Fi熱點[6]。 月台粉嶺站設有两個已裝設月台閘門的側式月台,而月台兩旁均設有緊急出口。 藝術設計上,此站採用歷史建築元素及區內兩條原居民圍村元素:前方有三個圓形圖案是粉嶺正圍的圍門,而後方「老圍」二字的則是龍躍頭老圍的圍門。粉嶺彭氏和龍躍頭鄧氏皆為新界五大族,是區內規模最大的兩個圍村族群[原創研究?]。 出入口車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設於大堂,而A出口更設有兩條行人通道連接地面及大堂;而C出口則設於2號月台(往金鐘)旁連接粉嶺車站路。
接駁交通現時粉嶺站除了設於C出口旁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內設有專線小巴站及的士站外,在百和路亦設有一個巴士站。而自2013年起,車站A2出口外亦增設「雙層單車泊架」系統,方便居民停泊單車。
歷史沙頭角支線轉車站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通車時已經設有粉嶺站,其後九廣鐵路局興建連接粉嶺站至沙頭角站長約11.67公里的沙頭角支線。沙頭角支線在1912年4月1日通車,共設5個站,路線以沿現今沙頭角公路,由粉嶺站經洪嶺站、禾坑站、石涌凹站至沙頭角站。 由於兩線採用不同寬度路軌及火車,故兩線不能連接。沙頭角支線的粉嶺站與九廣英段的粉嶺站往九龍一方呈90°交錯。 1927年,沙頭角公路啟用,因沙頭角支線虧蝕,沙頭角支線遂於1928年4月1日起停駛。 九廣鐵路電氣化1983年5月12日,粉嶺站完成車站重建,而九廣鐵路全線電氣化工程亦於同年7月15日完成。
兩鐵合併前的擴建及翻新車站擴建大堂為應付使用粉嶺站的乘客量大幅增加,九鐵於1998年為車站進行擴建工程。而擴建部分位於A、B出口南面,而工程包括增設4條扶手電梯、12部出入閘機、票務處(目前已停用)及5間非付費區商店。而擴建工程於1999年完成及啟用。 直到2001年,原有於1980年代興建的大堂亦進行地台重建工程[來源請求]。 擴闊月台2001年,九廣鐵路為車站兩個月台的南端進行擴闊工程,以暢通車站人流。 港鐵時期的擴建及翻新車站第一次翻新月台工程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工程包括重新為各東鐵綫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車站代表植物,為月台橫樑及支柱塗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植物的圖案、車站附近建築物、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加設直立港鐵式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等。而粉嶺站配色為 黃綠,主題植物為馬蹄蘭,街景為粉嶺老圍。 大堂翻新工程港鐵公司於2008年引入嶄新的「融入大自然」建築概念,作為東鐵綫大型車站改善工程的設計方向。繼大埔墟站、旺角東站及沙田站大型翻新工程竣工後,東鐵綫上水站及粉嶺站亦開始進行翻新工程。港鐵公司於2013年進行粉嶺站大堂翻新。 包括:
整項工程於2015年完成[8]。 擴建B出口外行人天橋由於B出口使用量高企,土木工程拓展署斥資將連接B出口及百和路的行人天橋擴闊,由原來的約5.5米擴闊到約11米。受工程影響,而B出口旁的兩間商店須重置於原位置後方以騰出空間。有關工程已於2020年末完工[9]。 第二次月台翻新工程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台牆身翻新工程[10][11]。而粉嶺站已於2022年4月中旬更換牆紙及換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 事件/事故反修例運動
軼事經典電影《賭神》中,賭神在乘火車中途險遭伏擊,而伏擊手便是在粉嶺站上車[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