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房屋區(英語:Temporary Housing Area),簡稱臨屋區(英語:THA),又稱安置區(英語:Resite Area 或 Licensed Area),是香港曾經用來安置受清拆、火災或其他天災影響急需安置但又未能即時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者的臨時居所,現在已經消失,由中轉房屋取代。
早期稱為「安置區」,主要是政府劃出空地及各間面積,由居民自行委託承建商,以木板或鋅鐵搭建而成的平房,1970年代後期,「安置區」改稱為「臨時房屋區」,臨屋區的建築(簡稱臨屋)多為一至兩層樓高的排屋,由政府負責興建,於1974年至1990年期間落成,由房委會負責管理,視乎家戶人口分派到一層或兩層的單位,而單位內不設廚房及浴廁,住戶均在屋外生火煮食,亦需要至公共廁所,而部份地處偏遠或座數甚多的臨屋區,會設有市場或士多,如荔景、圓洲角等,而臨屋區中唯一以水泥興建的建築物,大多是變壓站及房屋署辦事處,而早年立法局議員李柱銘曾設辦事處在永泰臨時房屋區。而部份大型臨屋區也曾設有巴士總站,如青欣、田心等等。
臨屋區最為人詬病的是居住環境,不單狹窄,而且衛生環境惡劣。末代港督彭定康於1995年9月28日巡視九龍灣啟祥臨屋區時,當地居民送上一隻活捉的大老鼠抗議[1]。最後彭定康在施政報告中說要在1997年前清拆所有臨時房屋區。香港最後一個臨屋區——西貢沙角尾臨時房屋區——已於2001年5月31日完成清拆工程[2],標誌著殘舊的臨時房屋區也完成了其歷史任務。
相隔20年後,為解決劏房住戶居住環境問題,香港政府於2022年施政報告中,公布將重設臨時房屋,但相關項目更名為「簡約公屋」,並改為多層式發展[3]。
臨時房屋區列表
港島
東區
名稱 |
位置 |
現況 |
落成年份 |
拆卸年份 |
安置屋邨
|
漁灣臨時房屋區 |
柴灣怡順街、怡盛街交界以北及漁灣邨漁順樓以西一帶 |
西至東:柴灣公園部份範圍、港大同學會小學及柴灣已婚警員宿舍 |
1982年 |
1992年-1995年 |
小西灣邨[4]
|
常泰臨時房屋區 |
柴灣常茂街、常安街交界以北一帶 |
城巴創富道車廠、水務署大樓及懲教總部大樓 |
1989年 |
1996年 |
興東邨
|
常安臨時房屋區 |
柴灣盛泰道、常茂街交界以北一帶 |
部份土地發展為杏花邨變電站、露天停車場,或被丟空 |
1987年 |
1996年 |
興東邨
|
永泰臨時房屋區 |
柴灣盛泰道、永泰道交界以東一帶 |
部份土地發展為城巴柴灣車廠、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校舍及機電工程署香港汽車維修中心,其餘部份劃為露天停車場或被丟空 |
1987年 |
1994年-1995年 |
耀東邨
|
安業臨時房屋區 |
柴灣豐業街以南,前中巴車廠以北 |
石油氣加氣站及露天停車場 |
1987年 |
1996年 |
興東邨
|
上述臨時房屋區中,永泰、常安及常泰臨時房屋區,在1982年至1987年統稱白沙灣臨時房屋區。
南區
九龍
深水埗區
九龍城區
黃大仙區
觀塘區
新界
葵青區
荃灣區
屯門區
元朗區
北區
大埔區
沙田區
西貢區
離島區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