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野久作
荻野久作(1882年3月25日—1975年1月1日)是日本婦產科學家(婦科學家)。東京帝國大學校友。朝日獎、紫綬褒章、勳二等旭日重光章獲得者。他提出了荻野式避孕法。 生平荻野久作出生于爱知县八名郡下川村(即后来的丰桥市下条东町),他原姓中村。然而在1901年,他被汉学家、西尾藩藩士荻野忍[3]收养,并改姓荻野。 他在原爱知县第四中学(即后来的爱知县立信书院中学)、日本学园中学校及高等学校和旧制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后,于190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在东京帝国大学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于1912年被任命为新潟市竹山医院妇产科主任,并在新潟大学继续学习。他人生当中大多数时间均是在新潟市度过。1951年,荻野被授予新泻市荣誉市民称号。[4] 在看到新潟的妇女患有不孕症且生育率高后,荻野开始研究女性排卵的时间,不过当时他对这些事件仍未完全了解。1924年,荻野发表了关于女性排卵时间、黄体与子宫内膜变化的周期性、子宫内膜变化的周期性与受孕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论文。这篇论文发表在《日本妇科协会杂志》第19卷第6期。第二年,这篇论文被选为获奖论文,但遭到了许多人的一致反对。[5]1929年6月,荻野前往德国进行进修。1930年2月22日,即在他于日本发表演讲六年之后,他的论文以“排卵与受孕日“为题发表在德国《妇科中心杂志》第22卷第2期。随后又发表在《日本妇科协会杂志》第19卷第6期。荻野亦于1923年因“人体黄体研究”被东京帝国大学授予学位[6]。 然而,奥地利妇科学家赫尔曼·卡瑙斯却主张颠覆荻野开创的方法,将其作为一种避孕方法使用。而荻野不同意,因为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效果很差。然而不甘心的是,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作荻野方法。荻野对于人们使用他的理论作为一种简单的避孕方法感到不满,因为还有更可靠的方法可供使用,而自己的方法往往会因为意外怀孕以及堕胎而导致妇女失去生命。他认为,自己宁愿看到此方法被用于治疗不孕症,也不愿看到此方法被用于避孕。[7] 1975年,他在新潟市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直至他去世,他作为一名医生仍然在努力工作。 他死后,由于新潟市市民主动发起的活动,位于新潟市的他家门前的街道被命名为“久作路”,以纪念他生前的一系列成就。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荻野久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