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蒻
名稱蒟蒻在中國古代又稱「妖芋」,自古就認為蒟蒻就有「去腸砂」(整腸)之效,是古書中记载的藥草之一。 日本稱為「蒟蒻」或「菎蒻」(片假名:コンニャク)。又名蒻头(开宝本草)、鬼芋(图经本草)、花梗莲(江西新建)、虎掌(江西万年)、花伞把(江西定南)、蛇头根草(江西丰城)、花杆莲、麻芋子(陕西)、野魔芋、花杆南星、土南星(江西)、南星、天南星(广西河池)、花麻蛇(云南思茅)。 果實漿果卵形,由上而下逐漸成熟,顏色由綠變紅再轉寶藍色。果期 8~9 月。 繁殖蒟蒻是熱帶植物,因此當溫度低於20度或11月中旬後會開始冬眠,並產生膨大的塊莖。塊莖內含有葡甘聚醣與澱粉作為蒟蒻明年生長的養分,而蒟蒻繁殖都是等它冬眠後進行,分為4種。第一,塊莖繁殖。將蒟蒻塊莖以頂芽為中心切成數份,每份50-100克。待切口癒合即可作為種芋。第二,2年生以上的蒟蒻塊莖旁會長出芋鞭,將芋鞭切成5公分小段進行營養繁殖。第三,種子繁殖。蒟蒻經有性生殖產生的種子,在母體成熟前會將胚乳轉化成塊莖,具有休眠性。休眠期約為200-250天。需在隔年三月播種。第四,組織培養。利用塊莖組織或頂芽進行。能夠大量產生優質種苗。組織培養進行時要注意蒟蒻的癒傷組織容易褐變。 食用蒟蒻芋本身具有大量的草酸,具有稱為生物鹼的毒性,不可直接生食,需要經過磨碎、水洗、添加氫氧化鈣、煮沸,加工后的蒟蒻後方可食用。 其主要特色是含有豐富纖維素,但只有很少的熱量。因為是植物加工品,可算是素食,口感也特別,故頗受人們歡迎。其主要成份為葡萄糖及甘露糖鍵結的多醣類,屬於水溶性纖維的一種。因為人的消化系統沒有能力將其消化和吸收,因此能夠幫助腸胃的蠕動,在日本有「胃腸清道夫」之稱。因為吸水力很強,容易產生飽足感,也經常被作為減肥食品。 蒟蒻常被制作成為果凍類的食品。由於蒟蒻需要咀嚼成碎塊才可吞食,因此全球多個國家曾發生多宗幼童因進食蒟蒻而噎死的個案[4][5]。 食品以外的用途
参见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在维基数据编辑]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