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血栓生成 (希臘語 :θρόμβωσις ;英文 :Thrombosis)是描述血栓 在血管 內形成的現象。血栓形成會導致血流受阻。造成的原因不只一種,當血管壁受損時,血小板 及纖維蛋白 會組成血塊 以止血。但即使血管壁沒有受損,血栓仍有可能生成。如果血栓離開原本的位置,隨血流進到其他地方,則稱為血行栓子 [ 1] [ 2] 。
血栓可能發生於靜脈 或動脈 。靜脈血栓會導致上游組織鬱血,動脈血栓則會導致其供應組織缺血 並壞死 。如果血栓移行到其他地方造成栓塞 ,這樣的情形稱為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
症狀及徵象
血栓生成的症狀需視其影響的器官而定。
靜脈血栓
靜脈栓塞可分為下列數種細項:
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深靜脈 所產生的血栓。主要影響腿部的靜脈,例如股靜脈 等。
造成深靜脈栓塞主要有下列三種因素:
深靜脈栓塞的症狀主要是組織腫脹,導致局部紅腫。
潘-史症候群
潘-史症候群(Paget-Schroetter disease)是上肢 血管(例如腋靜脈 或鎖骨下靜脈 )遭堵塞所致。該疾病常發生於劇烈運動後,且年輕人較常發生。此疾病男性患者較女性為多。
巴-凱症候群(Budd-Chiari syndrome)
巴-凱症候群肇因於肝靜脈 或下腔靜脈 阻塞。病症為腹痛 、腹水 、肝腫大 。治療方法多種,包括使用手術分流。
肝門靜脈血栓形成
肝門靜脈栓塞通常導因於胰臟炎 、肝硬化 、憩室炎 或膽管癌 。
肝門靜脈栓塞可能導致高血壓 和阻滯血流輸往肝臟 的血流。[ 3]
腎靜脈血栓形成
腎靜脈栓塞會導致濾液減少,可用抗凝血療法治療。
頸靜脈血栓形成
頸靜脈血栓形成可能肇因於惡性腫瘤 、使用靜脈內藥物或是感染。
頸靜脈血栓形成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全身性敗血症 、肺栓塞 ,以及是神經乳頭水腫。
[ 4]
病情通常在劇烈運動之後曝光,男人比女人易得此病。
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大部分起因於粥狀動脈血栓生成 (atherothrombosis),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心房纖顫 ,心房纖顫造成血液流動阻滯。此外,心房纖顫的直流電路復律法 (direct current cardioversion)也有很大的機會導致血栓形成,特別是進行超過48小時。
心房纖顫患者如未接受抗凝血治療 ,有5%的機會產生血栓。復律之後,血栓回經由大動脈 的分支中推出。[ 5]
腦靜脈竇血栓
腦靜脈竇栓塞(CVST)是一種罕見的中風 ,症狀包括頭痛 、不正常的視幻覺、以及中風 的所有症狀,例如半邊麻痺等。
腦靜脈竇栓塞可用X射線斷層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以及核磁共振 照影來診斷。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全痊癒,死亡率 約4.3%。[ 6]
中風
中風是腦部血流供應減少所導致的結果,可能肇因於局部缺血 、栓塞 、血栓 或出血 。栓塞性中風通常在動脈硬化 的斑塊 旁產生血栓,由於血栓是逐漸生成的,栓塞性中風通常發生的較慢。栓塞性中風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大血管性及小血管性,前者如頸內動脈 栓塞、椎動脈 栓塞或動脈環 ;後者影響較小的血管,如動脈環的分支。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肇因於冠狀動脈 阻塞,而導致心肌 缺氧而壞死 。如果沒有及時搶救可能會導致猝死 。
其他
肝臟移植經常導致肝動脈栓塞。[ 7]
動脈血栓也可能在四肢形成。[ 8]
如果細菌感染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栓可能會分解掉。碎片會隨著循環系統 (膿血症 、膿毒性血栓 )轉移到全身各個部位。
而未被感染過的栓塞也可能脫落而進入循環,最後完全阻塞血管,可能導致組織壞死,即為梗塞 。
大部分的血栓會被分解,而使血管再次暢通。
成因
血栓生成的預防須評估去可能發生的原因,有些人比較容易形成血栓。有些原因與發炎 有關。在評估的血栓生成難易度的指標當中,最著名的為「菲爾紹三要素」(Virchow's triad),即高凝固性血液、內皮細胞受損,以及血流性質。
機轉
造成血栓的主要原因有三項,稱為「菲爾紹三要素 」,有時影響的原因不只一項:
高凝固性血液
栓塞值得主要成因有:
1.基因缺陷
2.自體免疫失調
近期的研究顯示嗜中性球 在深靜脈栓塞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9] [ 20] [ 21]
內皮細胞受損
內皮受損的原因包括創傷、手術、感染或血管分支處的亂流。主要機制是組織因子 的影響。[ 22]
血液亂流
導致擾流的原因可能有:
分類
栓塞主要可分為兩種,動脈栓塞以及靜脈栓塞。而此兩者又可在分為數種細項。
血栓的类型及形态取决于血栓发生的部位和局部血流的速度,血栓类型一般分为以下4种。
白色血栓
由于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受损的心血管内膜处,并不断增大而形成白色血栓。
肉眼观:血栓呈灰白色,表面粗糙,质硬,与血管壁紧密黏着。
光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和动脉内,如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的赘生物即为白色血栓。在静脉血栓中,白色血栓位于血栓的起始部,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混合血栓
白色血栓形成后,其下游血流减慢,涡流形成,继而在血管壁上形成多个新的血小板黏集堆,并逐渐堆积伸展,形成血小板小梁,流经其中的血液更加缓慢并形成涡流。当局部的凝血物质达到有效浓度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眼内充满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即形成灰白色和红褐色相间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也称层状血栓。混合血栓构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发生于心肌梗死区心腔内、动脉粥样斑块部位或动脉瘤内可称为附壁血栓;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内可形成球形血栓。
红色血栓
混合血栓不断延长、增大,可使血管完全阻塞,形成闭塞性血栓。此时下游血流停滞,血液凝固形成红色血栓,构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肉眼观:新鲜者呈暗红色、湿润、弹性差;陈旧者由于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燥、易碎、并易于脱落形成栓子。
电镜下:主要为大量的红细胞,及少量纤维蛋白和血小板。
透明血栓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故又称纤维蛋白性血栓,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預防
肝素 常在外科手術中用做預防血栓形成的藥劑。所有抗凝劑都會增加出血風險,因此必須進行風險效益評估[ 23] 。對於住院病人而言,血栓形成為重要致死併發症。英國上議院健康調查委員會 指出,該國於2005年因血栓生成而致死的人數約為25,000人,其中50%的病人是於住院期間病逝[ 24] 。因此,血栓預防 (thromboprophylaxis)的概念在近年來益發重視。外科手術住院的病人常使用壓力襪 進行預防。重大疾病患者、行動不便者,進行骨科手術 者。醫學指引 建議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LMWH)、小腿肚機械性壓迫進行預防。如果有其他禁忌或是罹患深靜脈血栓 者,可考慮安裝下肢靜脈過濾器 [ 25] [ 26] 。其他外科手術的醫療問題也常以LMWH進行血栓預防[ 26] [ 27] 。英国 首席醫療官 有提出一份預防血栓形成的指南[ 24] 。
治療
華法林 、抗維生素K劑 為可有效避免血栓形成的抗凝血劑 。而如果需要更有效的治療,可配合注射肝素 。但所有治療方法皆有出血 的風險。因此國際規度化之比值 監測血常規和凝血功能。在德國 ,20%的患者會進行自我管理,以監測自己血栓形成的風險,而美國 只有1%[ 28] 。
參見
參考文獻
^ Furie B, Furie BC. Mechanisms of thrombus form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 359 (9): 938–949. PMID 18753650 . doi:10.1056/NEJMra0801082 .
^ Handin RI. Chapter 53: bleeding and thrombosis. Kasper DL, Braunwald E, Fauci AS, et al (编).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th. New York, NY: McGraw-Hill. 2005. ISBN 0-07-139140-1 .
^ Webster, GJ; Burroughs AK, Riordan SM. Review article: portal vein thrombosis – new insights into aetiology and management .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January 2005, 21 (1): 1–9 [2014-02-26 ] . PMID 15644039 . doi:10.1111/j.1365-2036.2004.02301.x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0).
^ Dr. Dale K. Mueller. eMedicine Article on Internal Jugular Vein Thrombosis . eMedicine. [2014-02-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12-02) (英语) .
^ Hatzinikolaou-Kotsakou E, Kartasis Z, Tziakas D; et al. Clotting state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haemostasis index could dete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rhythmia duration . Thromb J. March 2005, 3 (1): 2. PMC 555849 . PMID 15748296 . doi:10.1186/1477-9560-3-2 .
^ Canhão, P; Ferro JM, Lindgren AG et al. Causes and predictors of death in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 Stroke. August 2005, 36 (8): 1720–1725 [2014-02-26 ] . PMID 16002765 . doi:10.1161/01.STR.0000173152.84438.1c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0-10-10).
^ Bekker J, Ploem S, de Jong KP. Early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cidence,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 Am J Transplant 2009; 9 (4):746-57.
^ Sean O. Stitham, MD and David C. Dugdale III, MD. Arterial embolism . reviewed by David Zieve, MD. MedlinePlus. 2008-05-08 [2014-02-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7-05) (英语) .
^ Pacing wire . The Free Dictionary. [2016-12-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18).
^ Fuchs, TA; Brill, A, Duerschmied, D, Schatzberg, D, Monestier, M, Myers DD, Jr, Wrobleski, SK, Wakefield, TW, Hartwig, JH, Wagner, DD. Extracellular DNA traps promote thrombosis.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09-07, 107 (36): 15880–5. PMC 2936604 . PMID 20798043 . doi:10.1073/pnas.1005743107 .
^ Brill, A; Fuchs, TA, Savchenko, A, Thomas, GM, Martinod, K, De Meyer, SF, Bhandari, AA, Wagner, D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Mice .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JTH. 2011-11-01, 10 (1): 136–44. PMC 3319651 . PMID 22044575 . doi:10.1111/j.1538-7836.2011.04544.x .
^ Borissoff, JI; ten Cate, H. From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release to thrombosis: an overshooting host-defense mechanism?.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JTH. 2011 Sep, 9 (9): 1791–4. PMID 21718435 . doi:10.1111/j.1538-7836.2011.04425.x .
^ 22.0 22.1 22.2 22.3 22.4 Excessive Clotting Disorders . Lab Tests Online. March 6, 2010 [May 23, 2007]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年6月18日) (英语) .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 Clinical guideline 92: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educing the risk for patients in hospital . London, January 2010.
^ 24.0 24.1 Hunt BJ. Awareness and politic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 .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March 2008, 28 (3): 398–9 [2014-02-26 ] . PMID 18296598 . doi:10.1161/ATVBAHA.108.16258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5-08).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 Clinical guideline 46: Venous thromboembolism (surgical) . London, April 2007.
^ 26.0 26.1 Geerts WH, Pineo GF, Heit JA,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 Chest. September 2004, 126 (3 Suppl): 338S–400S [2014-02-26 ] . PMID 15383478 . doi:10.1378/chest.126.3_suppl.338S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4-10-11).
^ Dentali F, Douketis JD, Gianni M, Lim W, Crowther MA. Meta-analysis: anticoagulant prophylaxis to prevent 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 (PDF) . Ann. Intern. Med. February 2007, 146 (4): 278–88 [2014-02-26 ] . PMID 17310052 . doi:10.7326/0003-4819-146-4-200702200-00007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12-17).
^ Heneghan C, Ward A, Perera R. Self-monitoring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The Lancet. 2012, 379 (9813): 322–334. doi:10.1016/S0140-6736(11)61294-4 .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