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藝術(英語:Conceptual art)發生於1960年代的美國,不但已經在美术或視覺藝術領域中佔一席之地,也對當代藝術教育及其他藝術相關活動產生啟發性影響[1]。觀念藝術是藝術的一種,主張作品所牽涉的意念比當中的物質性甚至傳統美學更為重要。部分人反對觀念藝術,當中的代表者為反觀念藝術主義者。
理論
觀念藝術作品重要的部分是其概念,而有形的表現並不重要。藝術家索爾·勒維特曾有過著名的論斷:「觀念是創造藝術作品的機器」;這標誌了工業化最繁盛時期的手工藝貶值,以及訊息作為生產手段的時代的到來。
历史
“观念艺术”这个术语最早松散地隶属于激浪派作家和音乐家亨利·弗林特,他在1961年写道:这类艺术的素材就是“观念”,就像声音是音乐的素材一样。1968年,随着艺术与语言 (Art & Language)小组艺术家所出版的《Art-Language》杂志第一期的出版,“观念艺术”这个术语被真正确立起来。[2]
評論
台灣的藝評家高千惠表示,儘管遠溯到古文化,可以找到觀念藝術所欲探討和發現的哲學空間,但藝術被視為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哲學問題來研究,還是在19世紀後期印象派畫家崛興之後,而在這之前,有關現代性的思潮則已間接地影響藝術的發展了。事實上,藝術的觀念發展與現代性的發展極為貼近。在時間點上,如何界定現代性之浮潛,亦可以用來界定觀念藝術潛出的歷史背景。從現代性的發展角度看,藝術的觀念衍變,一樣可以分為:古代、中古代、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等時期。這樣的分法,是以社會思想條件來看觀念藝術的潛出,而每個前期階段,其歷史和生活型態,也都提供了藝術的觀念發展條件[3]。
代表人物與作品
參考文獻
- ^ 曉蘭, 唐. 緒論. 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展. 遠流. 2000: 1. ISBN 9573239124.
- ^ Terry Atkinson; David Bainbrige. The Journal of Conceptual Art. Art-Language. 1968, 1.
- ^ 千惠, 高. 思想與觀念的演義.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典藏藝術家庭. 2014: 24. ISBN 9789866049651.
|
---|
古代 | |
---|
中世纪 | |
---|
文藝復興 | |
---|
十七世纪 | |
---|
十八世纪 | |
---|
十九世纪 (1800–1862) | |
---|
现代艺术 (1863–1944) | 1863–1899 | |
---|
1900–1914 | |
---|
1915–1944 | |
---|
|
---|
當代藝術 (1945–present) | 1945–1959 | |
---|
1960–1969 | |
---|
1970–1999 | |
---|
2000– 如今 | |
---|
|
---|
非西方, 但于西方 艺术相关 | |
---|
相关话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