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映乘(1619年—1657年?),字涵章,希伯来名Moshe ben Abram[1] ,开封犹太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他和兄弟赵映斗在清朝初年出任清朝政府官员(赵映斗任云南昆明县、宜良县知县)。[2][3]
生平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赵映乘出生在中国河南省省会开封的一个犹太家庭。赵映乘在年轻时期同时接受了犹太教教育和儒家教育,因而精通希伯来文和中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朝灭亡前夕,赵映乘23岁那一年,李自成率军围攻开封,掘开黄河大堤,淹没城市。[4]这次灾难造成城市荒废。开封犹太人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的犹太会堂也被滔滔洪水所摧毁。包括李、赵、艾、张、高、金、石七姓,大约200多户犹太人(占全城犹太人的半数)带着贡士高选从洪水中抢救出来的经卷,前往黄河北岸的长垣县避难。
顺治三年(1646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刑部郎中。4年后(1650年)他被调往福建出任福建汀漳兵巡道按察使司副使。在当地他官声良好,被认为是一名能干的官员和优秀的儒家学者,清除了当地的盗匪,并创办了一些学校。[5] 1651年(顺治八年),赵映乘联合福建、广东、江西三省兵力围剿永定县的苏荣(被郑成功封为招讨大将军)起义军。[6]
顺治九年(1652年),赵映乘返回故乡开封。 经过水灾10年以后,赵映乘致力于重建城市,他得到兄弟赵映斗的帮助,促使犹太人渡过黄河南下,回到他们原来的住处。完全由于赵映乘个人的财务支援,会堂得以在1653年重建起来,包括中国式的后殿三间及尊经龛一座。[7]用洪水中抢救出来的经文残片拼出一本完整的律法书,并且抄录了副本。一块1663年的石碑详细记录了赵映乘的活动。此后,开封犹太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振兴。
后出任湖广江防按察使,在任上去世。
著作
赵映乘著有《圣经纪变》一书,详述抢救经卷以及重建会堂的经过。其他著作还有《劫难图》30册、《四竹堂纪异》240卷。这些著作现在都已经散失,不过近年来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在开封、北京以及其他地方的图书馆中进行搜寻。[1] 赵映乘的《殿试策》则由陈垣送到上海徐家汇藏书楼(今上海图书馆的一部分)保存。
参考文献
- ^ 1.0 1.1 Michael Pollack,《开封犹太人》,第4页
- ^ Li Yu, A History of Read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800, pp. 257-58
- ^ Zhao 2005
- ^ 根据康熙二年《重建清真寺记》碑碑文的说法。
- ^ Li Yu,p. 258
- ^ 《永定县志·明清两朝农民起义》
- ^ Li Yu, p. 258
延伸阅读
- J. Tobar, Inscriptions Juives de K'ai-fong-fou. Shanghai, 1900
- M. Adler, in Jewish Quarterly Review, xiii, 22-23
- Donald Leslie, "开封犹太人赵映乘和他的家庭" In 中国犹太人研究:Selections from Journals East and West, compiled by Hyman Kublin. New York: Paragon Book Reprint Corp., 1971
- — 中国犹太人的幸存者:开封犹太人社区. Leiden: E.J. Brill, 1972
- 官员、犹太人与传教士:The Jewish Experience in the Chinese Empire. Philadelphia, 1980. Reprinted, 1983. 2nd ed., New York: 1998.
- Li Yu, A History of Read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800, 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论文,2003
- 赵, 广军. 清初一个开封犹太人宗教文化身份的认同--开封著名犹太人赵映乘考述. 贵州民族研究. 2005, (6) [200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外部链接
- 开封犹太人,Michael Pollack. 中国-犹太协会
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7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93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