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才胡同39°54′46″N 116°21′50″E / 39.91291°N 116.36383°E
辟才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现已拓宽为交通干道。[1] 简介辟才胡同为东西走向,东起西单北大街与灵境胡同相连,西到太平桥大街与广宁伯街(二环外则为月坛南街)相接。全长877米,平均宽32米,为沥青路面。[1][2] 元朝时,此地有大石佛寺,属元大都咸宜坊。《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先寺僧掘地得石佛一”,“寺盖由此得名”。明朝时,该胡同称“大石佛寺”,以寺得名。清朝改称“劈柴胡同”,相传这一带曾经有劈柴市场。清朝该胡同为镶红旗地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天津人臧佑宸在该胡同内创办了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同时谱写了校歌,歌词为“辟才,辟才,辟才胡同中。苍苍、菁菁、槐柳兼柏松。是何处?私立第一两等。开辟人才、开辟人才,胡同著其名。”并以“劈柴”二字的谐音“辟才”,将该胡同改称“辟才胡同”,取开辟人才之意。辛亥革命后,该学堂停办。“辟才胡同”这一胡同名则沿用至今。[1][2] 辟才胡同曾经开办过京师私立第一两等小学堂、殖边学堂、北京筹边高等学校等学校。1917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办后,不久即迁至辟才胡同,后来多次变更校名,如今原址上是由该校演变而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校区。[3] 2000年,辟才胡同实施了拓宽改造工程。周边的不少小胡同消失,辟才胡同被改造成一条宽40余米,上下四车道的交通干道,连接西单商业区和北京金融街。辟才胡同两边是丰汇园等新建的居民小区。[4]辟才胡同的拓宽改造工程于2000年开工,当年11月15日之前竣工。改造前,辟才胡同最窄处只有5米宽。改造后,辟才胡同从5米拓宽到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5.6米,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宽5米,方砖步道宽5.2米,此外道路南北两边还有各宽2米的绿地隔离带。辟才胡同还是北京市公交车进胡同的第一条示范线路,在改造工程完工后通有公交车。[5] 辟才胡同过去是众多名人生活过的地方,但现在胡同两侧的四合院均已被拆除:
参考文献
Information related to 辟才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