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
《都市日報》(英語:Metro)是一份跨國性的免費報章,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创办,本名Metro,意为在地鐵看的报纸,该报創立於1995年,並於2月1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地鐵作首度發行。其後把業務延伸至多個國家及城市,包括亞洲、西歐、北歐、南美和北美洲在內共19個國家及地區,共發行版本超過40種。現在都市日報已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報章。 《都市日报》的经营策略是在上下班人流量密集的地铁站或商业区免费发放,可以轻松实现巨额的报纸销量,然后依靠广告收入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吸取了入門網站的经验,靠提高读者閱覽人數来增加广告收入。 香港版
全球首份中文版的《都市日報》於2002年4月15日在香港發行[2],最初是在星期一至六早上在原地鐵網絡的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東涌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2002年8月19日起)及迪士尼綫的車站或商業區免費派發,在2003年改為在星期一至五早上派發。刊物亦包括財經雜誌《都市盛市》及文化生活周刊《metropop》。據2016年數據,每日發行量達42萬份,覆蓋全港60萬名讀者。 兩鐵合併及將軍澳綫康城站啟用後,更於2009年3月23日開始於原九廣鐵路網絡的東鐵(紅磡站、旺角東站、太和站、上水站除外)、馬鞍山鐵路(車公廟站、石門站、大水坑站、烏溪沙站除外)及於7月27日開始於康城站派發。不過,東鐵綫及馬鞍山綫沿線車站已於2016年10月3日起停止派發,原有的派發點改為派發am730。換言之,東鐵線及馬鞍山綫沿線車站的乘客如有意取報,最近也要到九龍塘站觀塘綫大堂才可取得。 《都市日報》在香港的成功,迅速带动起一股免费报纸的发行热潮,促成2005年《頭條日報》、《am730》及《快線周報》加入市場。《都市日報》的策略更為台灣的各平面媒體所仿效,如聯合報系的《Upaper》、壹傳媒的《爽報》等。 2013年7月15日,商人黃浩與《都市日報》的控股股東達成協議,落實以2億港元收購全部股權。到2017年7月7日,黃浩將《都市日報》售予一家香港金融公司,並於7月15日辭任主席,由社長李永康接任。[3]同年9月交易完成,資深傳媒人蕭作利接任主席。 2018年2月2日,《都市日報》宣佈黃浩將回購共4成半股權,作價5億港元。 2019年4月,《都市日報》獲日資財團入股不多於2成半股權[4],也傳出財困消息。到同年10月,日資財團全面收購《都市日報》,當時預計年底會完成交易。由10月2日起,因為經營困難,《都市日報》停止在港鐵站內派發[5]。到10月8日裁員超過30人,涉及編採部、後勤等部門。而metroPop以及後勤部門(包括發行部及行政部)亦有多人接到終止合約信。實體報只限周三至周五派發。[6] 2019年12月18日起,《都市日報》印刷版停刊,停止於街頭派發。 2020年1月起,《都市日報》網站內容全部清空,已無法瀏覽;清空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更新于1月17日。而員工消息指公司拖欠現職員工薪金。[7]3月10日,《都市日報》遭印刷商入稟香港高等法院,追討近1189萬港元及相關訟費。[8]而原本想入主《都市日報》的日資財團亦已經「撻訂」,交易告吹。[9]6月17日,《都市日報》网站恢复运作。 發行國家及地區歐洲
亞洲美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Information related to 都市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