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重定向至此。關於中文部首,請見「
韭部」。
韭
|
|
韭
|
科学分类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目:
|
天門冬目 Asparagales
|
科:
|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
属:
|
葱属 Allium
|
亚属:
|
野韭亚属 Butomissa
|
组:
|
野韭组 Butomissa
|
种:
|
韭 A. tuberosum
|
二名法
|
Allium tuberosum
|
異名[1]
|
- Allium angulosum
Lour., 1790(非法名)
- Allium argyi
H.Lév., 1906
- Allium chinense
Maxim., 1859(非法名)
- Allium clarkei
Hook.f., 1892
- Allium roxburghii
Kunth, 1843
- Allium sulvia
Buch.-Ham. ex D.Don, 1825
- Allium tricoccum
Blanco, 1837(误植名)
- Allium tuberosum
Roxb., 1832(非法名)
- Allium tuberosum f. yezoense
(Nakai) M.Hiroe, 1971
- Allium uliginosum
G.Don, 1827
- Allium yesoense
Nakai, 1922
- Allium yezoense
Nakai, 1922
- Nothoscordum sulvia
(Buch.-Ham. ex D.Don) Kunth, 1843
|
韭菜,又稱韮菜(学名:Allium tuberosum),韭菜所在的蔥屬經過調整,已由原先的百合科搬到石蒜科,是石蒜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叢生,葉細長而扁,開小白花。韭菜又稱起陽子,葉和花嫩時可以食用。
韭菜採收容易,可用於園藝,在世界廣泛種植,并在一些國家被列為入侵植物。
有佛教五葷、道教五葷等宗教信仰要求素食者不食用韭菜。韭菜自古傳統歸類為葷食。五辛,一般指葱蒜薤韭和兴渠。而所謂植物五辛素則不忌植物五辛,如韭菜等。
历史
韭菜起源於亞洲,原產於山西西南部。種植韭菜已经有3000多年歷史,商周之际,韭菜被用为食品、调味品、祭品,与稻谷相提并论。在《周礼》中提到了腌渍的韭菜[2],《诗经》中有「献羔祭韭」的诗句。《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宫园在温室生产葱、韭菜的情况。[3]隋唐时的《食经》中把置于黑暗之中生長的白韭菜称为“韭黄”,所烹製的金装韭黄艾炙是宫廷御膳房中的御用食品。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今多在亞洲種植。
分佈與栖息地
韭菜起源於西伯利亞-蒙古-華北大草原,但已被廣泛種植和歸化。據報導,它在美國有野生分佈(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內布拉斯加州,阿拉巴馬州,愛荷華州,阿肯色州和威斯康星州)。但是,韭菜有時被視爲是入侵植物,據信在北美更為流行。該物種還廣泛分佈於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並在世界其他地區具有入侵性。
種植
韭菜通常可以在花園中將其作為觀賞植物種植,也有幾種栽培品種。在北美,人們對韭菜的興趣更多地是觀賞,而不是食用。
特征
韭菜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具宿根性,耐寒且喜歡在陰濕肥沃的環境生長,在日照充足和乾燥環境中會使葉尖呈現焦黃色。與大多數的葱属本物一樣,韭菜生有鱗莖,長有鬚根和細長的地下走莖。深綠色的葉子細長扁平,带狀,闭合状的叶鞘形成假茎;長約10~30公分,寬約1.5~1.8公分,单叶叢生,由假莖(韭白)中長出。花果期為7~10月,花莖自葉束中長出,總花苞呈三棱形,為頂生繖房花序。總苞片為白色膜質,內有20~30朵小花,花為白色,雄蕊6枚,雌蕊1枚,中間有一子房。花朵由外向內依次開放。果實為蒴果,綠色三稜形;黑色半球形的种子,扁平,邊緣具稜。
生态
韭菜顶端的生长点可发生分蘖;随着分蘖的增加,根茎向地表不断伸长,新的须根着生部位不断升高,原有旧根不断枯死。
韭菜具有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耐霜冻和低温。当气温降至-6~-5℃时,叶仍不凋萎,根和根茎甚至能耐受-40℃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12~24℃。
韭菜的叶绿素形成受光照影响,韭菜本身是绿色的,叶鞘在埋土条件下软化变白,称为“韭白”;在弱光覆盖条件下培养则完全变黄,称为“韭黄”,古稱“蓶”。养成韭黄很费时,要等到韭菜出了一两寸叶子,就用土埋起来,绿叶因没有阳光而变黄。
营养
韭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維生素C,還有礦物質鈣和磷。里面的胡蘿蔔素較多,仅次于胡蘿蔔,比大蒜多。此外,还含有锌元素。
《本草纲目》记载韭菜“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 。”民间有“韭菜壮阳”一说,可能与韭菜中含有的大蒜素能在血液中会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放松平滑肌、进而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有关,然而这种效果相当有限。
使用
韭菜在烹飪時用作調味劑在東亞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廣東話與官話以及其他方言中,韭菜的名稱不同。
日本
在日本,這種植物被稱為ニラ(nira),它既可與大蒜和甜味料一起使用,也可用於湯和沙拉,以及日式餃子等日式菜餚。
印度
在曼尼普爾邦和印度其他東北邦,它被種植並用作大蒜和洋蔥的替代品,在曼尼普爾被稱為maroi nakuppi。
韓國
韭菜在韓國被稱為부추(buchu),在韓國料理中被廣泛使用。韭菜可以像泡菜一樣醃漬,也可以用於煎餅(buchimgae),也是餃子(mandu)中的常見成分。
尼泊爾
在尼泊爾,韭菜和馬鈴薯被用於咖哩菜。
菜肴
将其花蕾和其他配料研碎后腌制而成的酱料也被称为“韭花酱”、“韭菜花”、“韭菜花酱”、“韭花”。
圖片
-
園中韭
-
食用韭
-
花序
-
花
-
種子
-
蒴果和種子
-
韭菜圖繪
文化
在中華文化中中,韭菜和“割韭菜”有作为「被压榨者」的比喻,因为韭菜是割了一茬又长一茬。與此同時,亦被引申为底层民众[4][5]。這種講法源出於股市之中。韭菜的生长特性,民间称之为「贱」:第一它耐寒且喜欢在阴湿的环境生长;第二它具有宿根性,不容易死,割了还长,割了还长,一茬又一茬,茬茬温顺。作为底层民众的自况,它最早出现的股市,指底层股民买股票常被套牢,无法脱身,坐等庄家收割。股民进一批被套一批,买一次被套一次,但仍然源源不断地涌来,就像韭菜一样[5]。
註释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韭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 《植物名實圖考·韭》,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