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里东山战斗
马踏里东山进攻战斗又称“三打马踏里”,是朝鲜战争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第三阶段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第136师对美国陆战第一师守卫的马踏里东山及其以北无名高地(美军称Outpost Berlin和Outpost East Berlin[1])等地区的进攻战斗。战斗结果是第136师成功夺取马踏里东山及其以北高地,将战线向南推移一公里[2]。 准备
马踏里东南山位于临津江北岸,在开城以东38公里,由四个小高地组成,地形比较突出,有利于志愿军进攻。是美韩军在三八线以北的支撑点和高浪浦里临津江渡口的屏障,直接威胁美韩军西线交通供应。 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志愿军中东线反击作战,第46军暨第136师决心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对马踏里东南山守敌分三次攻击。首先歼灭突击孤立的062阵地;其次攻歼061阵地;最后全歼060和加0239阵地。1953年6月23日,计划正式获得批准,明确了“谈打结合,以打促谈”和“稳扎稳打,初战必胜”的指导思想。第136师党委委托师参谋长曹海炳组织战斗。 过程第一次马踏里东山战斗志愿军主攻连队是第407团第一连,曾在辽沈战役锦州外围战中,渗透到锦州城下白老虎屯,抗击敌近两个团的兵力激战近一天,最后仅剩下卅七名勇士,被命名为“白老虎连”。 为达到战术的突然性,战前每天夜里志愿军战士摸到守军前沿山脚下,悄悄地用小锹小镐和手抠出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囤兵洞。1953年7月7日22时30分,在43门火炮支援下,志愿军407团1连从隐蔽囤兵洞出发分四路冲击,迅速占领062西北无名高地。美军空投大量照明弹,把战场照得亮如白昼,一连向062主阵地冲击的两路均遭较大伤亡。两路会合后,一连干部只剩下副指导员马玉臣,他组织幸存的十几个战士,采取分散隐蔽的方法,破地堡、炸盖沟,越障碍,终于在次日凌晨2时将守敌消灭,攻占了062阵地。此战一连共摧毁母堡六座、地堡七十余个、坑道两条。随后奉命留少数人守备,其余撤回背敌侧的囤兵洞,准备应付美军的反冲击。 7月8日拂晓四时,美军使用一百多门大炮向062阵地轰击,出动十几辆坦克掩护步兵反攻。在志愿军炮兵的掩护下,志愿军第一连7月8日白天共击退敌人七次冲击,消灭敌人三百多名,达到了消耗敌有生力量的目的。第136师首长决定按原定的不宜坚守便撤出的想法,撤出062阵地。一打马踏里战斗就此结束。第407团一连没有伤亡的仅有四人。此战连长杨万忠牺牲,副指导员马玉臣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升任教导员。 第二次马踏里东山战斗第二次马踏里东山战斗的战斗决心是由第407团第二、第三连攻克062、061两个阵地,然后坚决固守。 7月19日,志愿军第407团以第2、第3连,在61门火炮支援下,对马踏里东山主峰北侧及其以北无名高地发起攻击。志愿军从21时开始炮火准备,6分钟后步兵发起攻击。各路突击队以小群多路队形向敌冲击。
美军以三架飞机,八十余门火炮猛烈轰击,阻止志愿军在刚夺取的高地构筑防御阵地。天亮后出动飞机十多架次掩护步兵反击,每次都配有坦克三至五辆先导掩护。7月20日当天向061阵地反扑九次,向062阵地反扑七次,均被志愿军炮兵与二、三连击退。20日晚上,美军又向061阵地反扑一次,062阵地反扑七次,均未成功。直至21日凌晨战斗结束,最终志愿军控制阵地。 第三次马踏里东山战斗第三次战斗前,志愿军第46军把所属四个炮兵团(含志司配属给第46军的炮8师的1个团)全部配属第136师指挥。这样,以六个炮兵团的火力,强击美军一个加强连的阵地。战斗决心把美军据守的马踏里东南山060阵地与“加0239”阵地这最后两个主峰拿下来并固守。参战部队为第407团第3营和406团的副参谋长带第一营。守军为美陆战1师陆战7团G连。 7月23日晚,志愿军3个突击连队出征,跨越三百米开阔地奔赴前沿待蔽洞潜伏24小时。 7月24日当地时间20时30分志愿军展开炮火急袭。据美军陆战1师统计,被攻击的陆战7团阵地在3个小时20分钟内落下了大约6000到8000发炮弹;旁边的陆战5团防区在1天1夜的时间里,亦落下4000多发炮弹。美军调集美一军的军属炮兵、陆战1师的全部炮兵,战役预备队第25师的炮兵以及友邻英联邦师的全部炮兵转向陆战1师正面参战。志愿军第136师以406团2连、3连,407团第7连,共计3个步兵连,分别由囤兵洞、061阵地、062阵地出发,仅用20分钟,就全歼060高地守敌,向加0239阵地发展进攻。双方的炮兵对该高地疯狂炮轰,双方士兵短兵相接。
7月25日晨6时,两个高地的四分之三被志愿军控制。美军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发动了多波反击。下午13时志愿军以火箭炮集火轰击打散了分两个梯队向加0239阵地运动的敌方1个营的兵力。激战持续到7月26日午夜,美军未能夺回这两个阵地。7月27清晨阵地上一片沉寂。两方停止了在此的争夺。[3] 结果中国人民志愿军总结在马踏里东山三次进攻战斗中,歼敌1643人,俘虏21人,前推阵地一平方公里,击毁坦克7辆,缴获轻重机枪26挺,高射机枪4挺,长短枪128支,各种子弹30余万发,直接配合了板门店停战谈判,受到了志愿军第19兵团的表扬。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例选编》一书。 美军数据,在整个7月,美陆战一师在和志愿军的作战中合计战损1611人[1]。 在整个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第三阶段,136师及进攻柞木洞南山、松隅村南山的137师合计伤亡886名[4]。 作家巴金在战斗刚结束就来到第136师采访,写下了《一个英雄连队的生活》、《魏连长和他们的连队》、《记栗学福同志》三篇报告文学,分别记录了第407团1连、第407团2连、第406团2连1班长栗学福等的英雄事迹。 1953年7月29日,也就是停战刚两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到136师视察,亲自登上了马踏里东山阵地。 参考资料Information related to 马踏里东山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