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1970年代的双鸽牌机械中文打字机
中文打字机 是指可以输出汉字 的打字机 。由於汉字是语素文字 ,因此和其它使用拼音文字 的语言相比需要更复杂特殊的设计[ 1] [ 2] [ 3] 。在使用汉字的日本,也有出现与之类似的和文打字机 (和文タイプライター Wabun taipuraitā )。
机械打字机
周厚坤与他的中文打字机。周厚坤被誉为中文打字机之父
谢卫楼的中文打字机
1899年,杂志科学美国人 报导了一台由通州潞河书院(今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院长,美国传教士谢卫楼(Devello Z. Sheffield )所发明的中文打字机,是中文打字机最早的纪录。[ 4] [ 5]
1912年(部分记录称1916年),留美上海工程师周厚坤 发明了一种中文打字机。这是一种索引式打字机,先在索字盘搜索要输入的字,然后再通過字模输入。索字盘上的汉字根据部首 和笔划 排列,字模则放在长16英寸,直徑6英寸的滚筒上,收字约四到五千字(不同文献记载有差异)。最初的设计重达40磅(约18公斤)。[ 6] [ 7] [ 8] [ 9]
“
麻省工业大学周厚坤君,新发明一中文打字机,郑君请其来会讲演。图式如下。
其法以最常用之字(约五千)铸于圆筒上,依部首及画数排好。机上有铜版可上下左右推行,觅得所需之字,则铜版可推至字上。版上安纸,纸上有墨带。另有小椎,一击则字印纸上矣。其法甚新,惟觅字颇费时。然西文之字,长短不一,长者须按十余次,始得一字。今惟觅字费时,既得字,则一按已足矣。
”
——胡适 ,《新青年 》卷三第一号(1917年3月)“藏晖室劄记(续前号)”
周厚坤1916年回国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工作,试作了自己发明的中文打字机,不过仍不够完善,难以投入生产。生产计划在1917年初陷入停滞,据张元济 日记,当时周打算到美国考察当地打字机的制造,回国后提出进一步的改良方案,但出於成本考量被张元济拒绝了,最后周厚坤与商务印书馆结束了合作。[ 3] :166-167
后来,商务印书馆也有继续中文打字机的研究,在1918年开设了中文打字机课程。[ 10] [ 3] :167 1919年,舒震东在周厚坤打字机的基础上,开发了“舒式华文打字机”,后来又改良为“改良舒式华文打字机”。舒式打字机将字模改为活字 ,活字字盘连结着指字针,索字盘在前方。使用时一手以指字针(在索字盘上)指向欲打的字,另一手用操纵杆将字输出,另有“退格”键和“空格”键。舒式打字机会附有镊子和额外的活字,供使用者依需求修改字盘。[ 11] [ 5] [ 12]
1915年,祁暄申请了一个中文打字机专利,採用索引式打字机设计,此设计还渉及了动态组字 的概念。[ 5] [ 9] 胡适在“藏晖室札记”也有提及,但他似乎误以为这是键盘式打字机[ 6] 。同年,杉本京太 发明了和文打字机,也採用索引式打字机设计。在隔年申请专利。[ 13] [ 5]
“万能”牌与“双鸽”牌打字机
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进入中国的中文打字机市埸。日本打字机公司(日本タイプライター株式会社 Nihon taipuraitā kabushikigaisha ,今佳能 半导体设备公司[ 14] )於第二次中日战争 期间於中国推出“万能”打字机,将索字盘和活字盘整合在一起(这也使打字员需要看着镜像的字检字),后来被许多打字机模仿,成为事实标准 。中国共產党 執政后,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厂 在万能的基础上推出了“飞鱼”牌和“双鸽”牌打字机。“双鸽”在后来的中国十分普及。[ 15] [ 9]
机电打字机
明快
明快打字机专利图
“明快”是由林语堂 设计的机电打字机,委讬Carl E. Krum公司制作了原形机。Carl E. Krum公司是一家小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在纽约设有办事处。
明快打字机的大小是1940年代传统办公打字机的大小。尺寸为36厘米×46厘米×23厘米(14.2英寸×18.1英寸×9.1英寸),字模放在多层滚筒上,键盘上方装有一个“魔术眼”。使用方法类似於今天的字形输入法 ,先根据上下形键入兩个字根,此时魔术眼裡会出现8个候选字,通過最下排的数字键选择並输入。[ 16] [ 17] [ 5] [ 9] [ 12] 明快打字机的“上下形检字法”也被用在《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中。[ 18]
明快最终沒有量产。据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 说,那天她向雷明顿打字机公司的高管们演示这台机器时发生了故障。尽管他们排除了故障,並在第二天进行了新闻发布会,但仍然沒有获得量产的机会。林语堂因为研制明快打字机而几乎破产。[ 19] [ 20] [ 5] [ 9] [ 12]
IBM
“电华打字机”是由Kao Chung-Chin发明,IBM开发出品的机电打字机,使用数字键盘输入编码,收录5400字。电华打字机出现在一部1947年的教学纪录片中,由Lois Lew示范,Lois Lew也参与了多个海报、说明书的拍攝。该纪录片宣称此前中国人沒有自己的打字机,并朗读了一段由该机器输出的中文。[ 21] [ 22]
影响
一张出现中文打字员的政宣海报
从抗日战爭到文革 时期,中文打字机在政治宣传 中起到重要作用,被广泛用於制作传单 和小冊子 。中文打字机也在中国的办公单位成为标准配备。[ 9] [ 15]
斯坦福大学 教授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 )认为,1960到1970年代间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很可能大幅影响了现代计算机的文字處理 技术,甚至影响了计算机本身。在1950年代,中文打字员会重新排列中文打字机字盘的佈局,将可以组成词的汉字放在相近的位置,以減少在字之间移动的距离,墨磊宁认为这种作法和现代输入法 中广泛採用的自动完成 功能类似。通過重排字盘,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可以增加三倍以上。[ 15]
在西方,“中文打字机”一直被當作是落后、荒诞、過份复杂的代名词。早期出现過许多讽刺漫画,近代一个有名的例子是MC Hammer 在U Can't touch this音乐视频中的“中文打字机之舞”,该舞以夸张、快节奏的舞步,模仿一个人在超大、超复杂的打字机上工作。另一个着名的例子是辛普森一家 中,莉萨 操作中文打字机的场景。[ 23] [ 24] [ 25]
在中文打字机发展晚期,也有电子打字机投入市场。1984年,工程师万润南 在中关村 成立了四通新型产业公司 ,贩售四通打字机 ,四通与阿尔卑斯电气 、兄弟工业 、三井物产 等公司合作。最后一批四通打字机是在1991年左右生产的。[ 17]
参考文献
^ Potowski, Kim. Language Diversity in the USA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82. ISBN 978-0-521-74533-8 .
^ Jing Tsu, "Lin Yutang's Typewriter," in 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674055407 ), pp. 49–79.
^ 3.0 3.1 3.2 墨磊宁. 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 2017. ISBN 9780262036368 .
^ A Chinese typewriter . 科学美国人. 1899-06-03.
^ 5.0 5.1 5.2 5.3 5.4 5.5 Robert Messenger. On This Day in Typewriter History: Li Yutang, Devollo Zelotes Sheffield, T.S.Eliot and the Magic Eye on a Chinese Typewriter . 2014-03-04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2-13).
^ 6.0 6.1 胡适 . 藏晖室劄记(续前号). 新青年 . 1917-03.
^ It Takes Four Thousand Characters to Typewrite in Chinese . 科技新时代 . 1917-04.
^ Chinaman Invents Chinese Typewriter Using 4,000 Characters (PDF) . 纽约时报 . 1916-07-23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2-28).
^ 9.0 9.1 9.2 9.3 9.4 9.5 Jamie Fisher. The Left-Handed Kid . 伦敦书评. 2018-03-08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16).
^ 商务印书馆设华文打字机练习课. 教育与职业 . 1918.
^ 墨磊宁. "CHM Live | How to Spy on 600 Million People: Hidden Vulnerabilities in Chinese IT" (演讲).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 加州 山景城 . 2016-07-07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2). (约19分24秒处)
^ 12.0 12.1 12.2 李江. 中文打字机的发展史 . 科学网 . 2014-07-23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9-23).
^ Robert Messenger. On This Day in Typewriter History: Sugimoto's Japanese Typewriter . 2012-09-11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14).
^ 沿革1917-1959 | キヤノン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エクィップメント株式会社 . [2021-03-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21).
^ 15.0 15.1 15.2 墨磊宁. 1 Billion People. 100,000 Characters. 1 Typewriter. . 外交政策 . 2018-07-16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09).
^ New Typewriter Conquers Chinese Symbols. 科技新时代 . 1947-11.
^ 17.0 17.1 How it Works: The Chinese Typewriter . 连线 . 2009-02-23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30).
^ 《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網絡版:使用凡例 . 香港中文大学 人文电算中心.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02).
^ 林太乙. My Father, Lin Yutang. 读者文摘 . 1990-11: 161——191.
^ How it Works: The Chinese Typewriter . 连线 . 2009-02-23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30).
^ Modern Business Machines for Writing, Duplicating, and Recording . (12分35秒到13分59秒)
^ 墨磊宁. Meet the mystery woman who mastered IBM’s 5,400-character Chinese typewriter . Fast Company. 2021-05-17 [2021-06-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6-11).
^ Featured Research - world’s firs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ypewriter . 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2010-01-02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12).
^ Save the Chinese Typewriter . Kickstarter . 2010-01-02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08).
^ 墨磊宁. 汉语不是落后语言 . 外交政策 . 2016-06-02 [2021-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09).
专利
林语堂, Chinese typewriter: 美国专利 2613795 A .1952-10-14
祁暄,Apparatus For Writing Chinese: 美国专利 1260753 A .1918-03-26
杉本京太, Type-writer: 美国专利 1245633 A .1917-11-06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