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 (賓夕法尼亞州) |
---|
|
伊利市 | |
旗幟 市徽 | 綽號:The Bay City, The Flagship City, The Gem City, The Lake City | 伊利位於伊利縣及賓夕法尼亞州的位置圖 | 坐标:42°07′46″N 80°05′07″W / 42.129561°N 80.085214°W / 42.129561; -80.085214 | 國家 | 美國 |
---|
州別 | 賓夕法尼亞州 |
---|
縣別 | 伊利縣 |
---|
建立 | 1795年4月18日[1] |
---|
合併 | 1851年4月14日 |
---|
|
• 市長 | Joseph E. Sinnott |
---|
|
• 城市 | 19.3 平方英里(50 平方公里) |
---|
• 陸地 | 19.1 平方英里(50 平方公里) |
---|
• 水域 | 0.2 平方英里(0.5 平方公里) |
---|
|
• 城市 | 94,831人 |
---|
• 密度 | 4,956.67人/平方英里(1,913.78人/平方公里) |
---|
• 都會區 | 270,876 (伊利都会区) |
---|
时区 | EST(UTC-4) |
---|
• 夏时制 | EDT(UTC-5) |
---|
ZIP codes | 16501−16512, 16514−16515, 16522, 16530−16534, 16538, 16541, 16544, 16546, 16550, 16553−16554, 16563, 16565 |
---|
電話區號 | 814, proposed 582 |
---|
網站 | www.erie.pa.us |
---|
伊利(英語:Erie)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北部最大的城市,坐落于伊利湖南岸,距离布法罗布法罗130公里,距离克利夫兰140公里,距离匹兹堡190公里。根据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该城市人口为94,831人,是宾夕法尼亚州人口第5多的城市。
19世纪时,伊利曾是重要的重要的港口、铁路枢纽和制造中心。进入20世纪中叶,伊利经济衰退,制造业不复兴盛。[3][4]
历史
几千年来,土著人民占据了这一地区的海岸线和悬崖,利用丰富的资源。位于该市西部米尔克里克镇的萨默海姆公园考古区,包括美洲古代时期和早期和中期林地时期的文物,大约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500年。[5]
1753年,法国人在今伊利附近建造普雷斯克岛堡时,欧洲人作为定居者首次抵达该地区,作为他们保卫新法兰西免受英国殖民者入侵的努力的一部分。堡垒的名称指的是伸入伊利湖的半岛,现在作为普雷斯克岛州立公园受到保护。法语术语presque-isle的意思是半岛(来自拉丁语paene和insula,字面意思是“几乎是一个岛屿”)。当法国人在1760年法印战争(七年战争)期间放弃这座堡垒时,这是他们在尼亚加拉以西的最后一个据点. 同年,即法印战争结束前三年,英国人在普雷斯克岛的堡垒建立了驻军。[6]
伊利位于有争议的伊利三角地带,这是一片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北角的土地,面积为202,187英亩,面向伊利湖,美国独立战争后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声称拥有该土地(作为其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储备土地)。
18 世纪
易洛魁人首先声称拥有这片土地,因此在1789年1月9日安排了一次会议,会上易洛魁人的代表签署了一份放弃土地所有权的契约。[7]它的价格是宾夕法尼亚州的2,000美元和联邦政府的1,200美元。塞内卡民族于1791年2月单独解决了对宾夕法尼亚州的土地索赔,金额为800美元。它于1792年3月3日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的一部分,此前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放弃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权利,并以每英亩75美分或总计151,640.25美元的大陆证书将土地卖给了宾夕法尼亚州。[8]
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通过1795年4月18日通过的一项法案,委托对普雷斯克岛附近的土地进行测量。约克,于1795年6月抵达,开始勘测并制定城市规划。该地区的初步定居点于当年开始。[9][10]塞思里德 中校和他的家人从纽约日内瓦搬到了伊利地区;他们是来自马萨诸塞州阿克斯布里奇的洋基人. 他们成为伊利的第一批欧裔美国人定居者,那里后来被称为“普雷斯克岛”。
19 世纪
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在1812年战争期间开始建造海军舰队,以从英国手中夺取对五大湖的控制权。伊利的丹尼尔多宾斯和波士顿的诺亚布朗是著名的造船商,他们领导建造了四艘装有纵帆船的炮艇和两艘双桅帆船。海军准将奥利弗·哈泽德·佩里从罗德岛抵达,并带领中队在历史性的伊利湖战役中取得了成功。[11]
伊利是19世纪中叶重要的造船、渔业和铁路枢纽。这座城市是三套轨距相遇的地方。虽然延误给商业和旅游带来了货运麻烦,但它们为伊利提供了急需的当地工作岗位。当提出国家标准轨距时,这些工作以及铁路枢纽本身的重要性都处于危险之中。在一个被称为伊利仪表战争的事件中,伊利市民在市长的带领下放火烧桥,撕毁轨道,并举行暴动试图阻止标准化。[12]
20 世纪和 21 世纪
1915年8月3日,米尔溪 (Mill Creek)淹没了伊利市中心。涵洞或隧道被碎片堵塞并倒塌。[13]由倾盆大雨造成的四块水库在它后面形成。由此产生的洪水摧毁了225间房屋并造成36人死亡。[14]洪水过后,市长迈尔斯·布朗·基茨 (Miles Brown Kitts) 将米尔溪 (Mill Creek) 引入另一个更大的涵洞,该涵洞建在超过 2 英里的城市下方,然后排入城市下东区的普雷斯克岛湾 (Presque Isle Bay ) 。
依托其制造基地,伊利市中心在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发展。这座城市吸引了无数欧洲移民前来从事工业工作。在美国禁酒令时代,伊利被认为是一个潮湿的城市。该市的经济在 20 世纪后期开始受到影响,因为工业重组和工作岗位迁出该地区,因为它被认为是锈带的一部分。美国制造业、美国钢铁和煤炭生产以及商业捕鱼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下降,[15]导致1970年代人口大幅下滑。[16]
随着二战后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补贴,成千上万的居民离开伊利前往郊区,例如米尔克里克镇,那里现在有55,000名居民。[17] 这导致了零售业务的下降,其中一些业务随后转移到了郊区。反映这种明显的衰退,伊利有时被居民称为“湖上的错误”或“沉闷的伊利”。[18]
伊利于1972年获得全美城市奖,并于1961年、1994年、1995年和2009年入围决赛。[19][20] 1912 年伊利市中心全景,沿着第 15 街的轨道向西看。铁轨以北最高的尖塔是圣彼得大教堂。
地理
賓夕法尼亞州伊利国际机场(1991–2020年正常值,1873年至今極端數據)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3 (73)
|
25 (77)
|
28 (82)
|
32 (89)
|
33 (91)
|
38 (100)
|
37 (99)
|
36 (96)
|
37 (99)
|
32 (89)
|
28 (82)
|
24 (75)
|
38 (100)
|
平均最高温 °C(°F)
|
14.9 (58.9)
|
14.7 (58.5)
|
20.6 (69.1)
|
26.4 (79.6)
|
29.5 (85.1)
|
32.3 (90.2)
|
32.5 (90.5)
|
32.1 (89.8)
|
30.6 (87.1)
|
26.3 (79.3)
|
20.2 (68.4)
|
15.4 (59.7)
|
33.6 (92.4)
|
平均高温 °C(°F)
|
1.8 (35.2)
|
2.5 (36.5)
|
6.8 (44.3)
|
13.8 (56.8)
|
20.2 (68.3)
|
25.1 (77.1)
|
27.3 (81.1)
|
26.6 (79.9)
|
23.2 (73.7)
|
16.8 (62.3)
|
10.3 (50.5)
|
4.6 (40.2)
|
14.9 (58.8)
|
平均低温 °C(°F)
|
−5.9 (21.3)
|
−5.9 (21.4)
|
−2.3 (27.9)
|
3.3 (38.0)
|
9.6 (49.3)
|
15.2 (59.4)
|
17.9 (64.2)
|
17.3 (63.2)
|
13.7 (56.7)
|
7.9 (46.3)
|
2.6 (36.7)
|
−2.2 (28.0)
|
5.9 (42.7)
|
平均最低温 °C(°F)
|
−15.8 (3.6)
|
−15.5 (4.1)
|
−11.6 (11.2)
|
−3.5 (25.7)
|
1.8 (35.3)
|
7.6 (45.7)
|
12.1 (53.8)
|
11.7 (53.0)
|
6.9 (44.4)
|
1.1 (33.9)
|
−4.6 (23.8)
|
−10.4 (13.3)
|
−17.7 (0.2)
|
历史最低温 °C(°F)
|
−28 (−18)
|
−28 (−18)
|
−23 (−9)
|
−14 (7)
|
−3 (26)
|
0 (32)
|
7 (44)
|
3 (37)
|
1 (33)
|
−5 (23)
|
−14 (6)
|
−24 (−11)
|
−28 (−18)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87 (3.41)
|
64 (2.52)
|
78 (3.08)
|
88 (3.47)
|
89 (3.50)
|
94 (3.70)
|
85 (3.33)
|
85 (3.35)
|
110 (4.32)
|
111 (4.38)
|
95 (3.75)
|
106 (4.17)
|
1,092 (42.98)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81 (31.8)
|
49 (19.4)
|
37 (14.5)
|
6.6 (2.6)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25 (0.1)
|
24 (9.6)
|
67 (26.3)
|
265 (104.3)
|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
19.7
|
15.4
|
14.3
|
14.0
|
13.5
|
11.5
|
10.5
|
10.2
|
10.1
|
14.3
|
14.9
|
18.5
|
166.9
|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
16.3
|
12.3
|
7.8
|
2.3
|
0.0
|
0.0
|
0.0
|
0.0
|
0.0
|
0.2
|
4.8
|
11.5
|
55.2
|
平均相對濕度(%)
|
75
|
75
|
71
|
68
|
70
|
72
|
72
|
74
|
74
|
71
|
72
|
75
|
72
|
数据来源:NOAA(1981–2010年相对湿度)[21][22][23]
|
人口统计
截至 2010年人口普查 ,伊利在州和国家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比较
|
伊利
|
宾夕法尼亚州
|
美国
|
总人口
|
101,786
|
12,702,379
|
308,745,538
|
人口增幅%±, 2000−2010
|
−1.9%
|
+3.4%
|
+9.7%
|
人口密度
|
4,631.7/sq mi(1,788.3/km2)
|
283.4/sq mi(109.4/km2)
|
87.3/sq mi(33.7/km2)
|
户中位年收入 (1999)
|
$28,387
|
$34,619
|
$41,994
|
学士及以上学历占比
|
17.4%
|
22.4%
|
24.4%
|
外国出生人口比例
|
5.8%
|
5.0%
|
11.0%
|
白人 (非拉丁裔)
|
75.0%
|
81.9%
|
72.4%
|
非裔美国人
|
19.7%
|
10.8%
|
12.6%
|
拉丁裔 (任何族裔)
|
6.9%
|
5.7%
|
16.3%
|
亚裔美国人
|
1.5%
|
2.7%
|
4.8%
|
历史人口数
调查年 | 人口 | 备注 | %± |
1800 | 81 | | — |
---|
1810 | 394 | | 386.4% |
---|
1820 | 635 | | 61.2% |
---|
1830 | 1,465 | | 130.7% |
---|
1840 | 3,412 | | 132.9% |
---|
1850 | 5,858 | | 71.7% |
---|
1860 | 9,419 | | 60.8% |
---|
1870 | 19,646 | | 108.6% |
---|
1880 | 27,737 | | 41.2% |
---|
1890 | 40,634 | | 46.5% |
---|
1900 | 52,733 | | 29.8% |
---|
1910 | 66,525 | | 26.2% |
---|
1920 | 93,372 | | 40.4% |
---|
1930 | 115,967 | | 24.2% |
---|
1940 | 116,955 | | 0.9% |
---|
1950 | 130,803 | | 11.8% |
---|
1960 | 138,440 | | 5.8% |
---|
1970 | 129,231 | | −6.7% |
---|
1980 | 119,123 | | −7.8% |
---|
1990 | 108,718 | | −8.7% |
---|
2000 | 103,717 | | −4.6% |
---|
2010 | 101,786 | | −1.9% |
---|
2020 | 94,831 | | −6.8% |
---|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101,786人、[25]其44,790套住房的平均空置率为8%。由于工厂和附属企业的离开,伊利的人口长期以来一直在下降。[26]自1960年代初以来,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大约40,000人,使阿伦敦成为宾夕法尼亚州仅次于费城和匹兹堡的第三大城市。
伊利的人口在所有年龄组中分布均匀,中位数为34岁。大约13%的家庭和19%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居住在伊利的大多数人都是欧洲血统。[27]
自1980年代以来,成立于1919年的伊利国际研究所 (IIE) 帮助重新安置来自波斯尼亚、厄立特里亚、加纳、伊拉克、科索沃、利比里亚、尼泊尔、不丹、缅甸、索马里、苏丹、罗马尼亚、俄罗斯的难民、叙利亚和越南。伊利社区接纳难民增加了宗教多样性,并促进了文化节等社区活动。[28]
友好城市
伊利跟中国的淄博市是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 ^ "Chapter MDCCCXLIV", p. 240
- ^ 2.0 2.1 Census Population API.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October 12, 2022].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USCensusDecennial2020CenPopScriptOnly”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Erie Historical Marker. Explore PA History.
- ^ ORIGINALS "Erie is definitely a sinking ship, and you’d be crazy not to get off". CBS News. 2017-02-27.
- ^ historic resources protection plan for the Lake Erie Coastal Zone as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nnsylvania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Program. govinfo.gov. [April 15,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 ^ History of Erie County, p. 503.
- ^ Miller, John. A Twentieth Century History of Erie County, Pennsylvania. Lewis Publishing Company. 1909: 60.
- ^ Nelson, pp. 103−104.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nelson 103-104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History of Erie County, pp 505−506.
- ^ "History of Erie County", pp. 299, 306.
- ^ Rhodes, James For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compromise of 1850 3. New Yor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00: 21.
- ^ Erie's Blackest Day & Other Accounts of Phenomenal Weather (PDF). Erie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 2. October 2008 [August 29,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July 24, 2011).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flood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Erie Detailed History. City-data.com. [June 22,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ary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mary3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From the Editors. ErieReader.com. Flagship Multimedia, Inc. October 1, 2013 [December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9, 2013).
We complain about the weather. Or that there's no culture here. Or that Erie's just plain ugly. The mistake on the lake. Dreary Erie.
- Miller, Jamie Lynn. A Cactus Story. SaltMagazine.com. December 2013 [December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9, 2013).
Originally from Erie, Pennsylvania — Dreary Erie, says Ron, the Mistake on the Lake — his nursing career led him to Kentucky ...
- Wheaton, Kristan J. Erie's top competitor? Answer may surprise you. IISMU.org.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Studies At Mercyhurst University. June 21, 2013 [December 17,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0, 2013).
No, for us it is 'dreary Erie' or 'the mistake on the lake.' We don't talk, much less brag, about how we've changed and adapted to a difficult and complex world ...
- ^ Frederick, Robb. Erie falls in award contest. Erie Times-News. June 20, 2009 [November 22,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 ^ Past Winners of the All-America City Award. National Civic League. 2011 [February 3,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7, 2012).
- ^ Station: ERIE INTL AP, PA US USW0001486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10-30]. (原始内容 (csv)存档于2022-01-28).
- ^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ERIE, PENNSYLVANIA (KERI)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5).
- ^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August 2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 ^ Erie city,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November 15, 2016 [February 1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6-12-27).
- ^ Erie Population Profile. City-data.com. [June 2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 ^ Erie Social an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helloerie.com. [May 21,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30, 2007).
-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rie−Hom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rie. [June 15,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31,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