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伯益

伯益
古虞官伯益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伯益(?—?),,名[1]大業之子。伯益因助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賜姓嬴,是古代嬴姓的始祖。伯益是蜚廉的祖先,亦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徐国王室的祖先。

簡介

相傳益善於畜牧狩獵[2],助治水有功[3],伯益因治水有功被舜封于梁山,建立梁国[4]。夏禹对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对伯益說:“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5] 因而被禹選為繼承人。《史記》記載禹死禪讓予益繼位,但四方諸侯比較屬意禹之子[6],於是益禪讓予啟後隱居箕山南麓。[7]亦有一說稱禹生前即暗中要求啟厚植實力以取代益[8]。但據《竹書紀年》記載,禹死後由禹之子啟繼位,益則因與啟發生爭執,帝启六年,被啟殺死[9][10]

相傳益發明鑿技術[11],後來被奉為井神[12]。這反映出遠古时代的人們已經掌握這種技術,懂得利用井水解決生活用水和灌溉農田。益有两子,长子大廉,为鸟俗氏;次子若木,为费氏,若木在夏启九年(中国断代工程计算为前2061年),被啟封在(徐國,今山东中南部,郯城一带)。

其他

《水经·洛水注》载西晋永平元年九山《百虫将军显灵碑》云:“将军姓伊氏,讳益,字隤敳,帝高阳之第二子伯益也。”梁玉绳直指此说不可信[13]

子女

後裔

注釋

  1. ^ 《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柏益、化益、或單名益。
  2. ^ 《后漢書‧蔡邕傳》云:“伯益綜聲于鳥語。均謂其能馴鳥獸。”
  3. ^ 孟子‧滕文公下》:“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汜濫于天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准、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國可得而食也。是益与禹同治洪水。”
  4. ^ 《风俗通》曰:“伯益治水封于梁。”《路史·后记》载:“伯益之字隤凯,次居子族之三,为唐泽虞,是为百虫将军。佐禹治水,封之于梁。”
  5. ^ 司馬遷. 秦本紀. 史記. [-61]. 
  6. ^ 《孟子·萬章上》:「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记载基本承袭《孟子》篇。
  7. ^ 《史记·夏本纪》在记述夏启取代伯益时说:“帝禹东迅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8.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於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此禹之不及尧、 舜明矣。”
  9. ^ 晉書·束晳傳》:“《紀年篇》云:益干啟位,啟殺之。”
  10. ^ 史通》〈疑古篇〉、〈雜說篇〉兩引《竹書》云:“益為后啟所誅。”
  11. ^ 吕氏春秋·勿躬》说:“伯益作井。”《淮南子·本經訓》云:“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栖昆侖。”高誘注:“伯益佐舜初作井,鑿地而求水,龍知將決川谷,漉陂池,恐見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侖之山”。
  12. ^ 道教收井神入神谱,称为井泉童子。
  13. ^ 《史记志疑·卷十九》:鑿空附会,无异齐东野语,詎得依之。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