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葉一:一與一 》 是台灣 歌手吳青峰 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 ,上冊由徐千秀 擔任製作人,下冊由劉胡軼 擔任製作人,於2020年11月13日正式發行,專輯共收錄16首歌曲。專輯上冊含有八首青峰為詩人譜曲的作品,而下冊八首青峰為音樂家填詞的作品。
專輯概要
製作背景
2004 年迄今,除了樂團和個人的音樂計畫,吳青峰也持續有多種音樂合作的邀約,包括將未發表作品提供給其他歌手演唱、為其他歌手量身填詞作曲,以及影視劇場配樂。在歷來的現場演出當中,吳青峰不時會選唱這些為他人所寫的作品,並往往在樂迷之間引起熱烈討論。
著手整理這些歷年來與他人合作的作品時,吳青峰從中選出格外喜歡的十六首,進而以個人角度詮釋,並經過全新的製作、錄音、編曲和演唱,集結發表為本張雙 CD 專輯。[ 1] 吳青峰與製作人徐千秀、劉胡軼共同發展歌曲樣貌時,都是從「彼此聽完原始 demo 後的直覺感受與想像」為討論的直接依據,過程並不尋找任何範本歌曲或參考曲風。[ 1] 本次作品的所有 Vocal,則全部由吳青峰在自家錄製完成。[ 1]
概念與編排構想
挑選收錄曲目時,吳青峰有意選出讓他聯想到「海洋」之意象和畫面的歌曲。專輯上冊的隱性主題是關於空間的「海」;下冊的隱性主題則是關於時間的「經歷」,如同雙腳踏上陸地,與人相遇、建立關係。當時間與空間兩個軸線交會,即構成立體的「一與一」。
專輯視覺與設計概念
專輯設計從字體、選用材質到裝幀,都呼應著「當詞遇到曲」、「一與一」,以及貫穿整張專輯的「海」之意象。將封面的各半打開,可看到不同的風景;光碟放置處則有著海浪與石頭紋路的細節安排。[ 2]
音樂性
在談論到為他人填詞或作曲的創作經驗時,吳青峰曾表示:「先有詞再譜曲,跟先有旋律再填詞,雖然是兩種反向的體驗,但相同的是,不管看到詞,或聽到曲,我仍然是先轉換成這些資訊給我的畫面,再從畫面去轉換成音符或文字。」[ 3]
吳青峰自承創作方式一向是直覺導向。為他人的曲填詞時,往往是「聽到 demo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3] ;對他來說,詞語本身也是一種音樂、一種樂器,他所填的詞,正是他聽到原曲時內心相應而生的聲響與韻律。為他人的詞譜曲,則如同為別人的故事譜寫配樂,「像在寫一本海上見聞集」。[ 4]
上冊八首歌的作詞者,包含徐堰鈴 、李格弟 、黎煥雄 與鴻鴻 ,本身皆是著名詩人,或擁有劇場創作的背景與豐富經驗。八首歌詞的用語敏銳新鮮、不拘押韻格律、句式自由,也激發了吳青峰的譜曲靈感,逸脫常見曲式的工整架構。[ 5]
吳青峰在訪談中表示,自己做音樂的過程一向充滿實驗與摸索。儘管在釋出歌曲後,外界談論本張作品時,常著眼於其中的藝術特質,然而本張專輯實際的製作過程,並未刻意設定「實驗、藝術取向」的表現形式。[ 1]
曲目
上冊 全碟作曲:吳青峰(除〈費洛蒙小姐〉作曲為吳青峰、周藍萍 );監製:徐千秀
1. 費洛蒙小姐(Ms. Pheromone) 徐堰鈴 李端嫻 初次發表:舞台劇《踏青去》 2. 我會我會(I Will I Will) 徐堰鈴 初次發表:舞台劇《踏青去》 3.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 李格弟 徐千秀 初次發表:幾米 《幸運兒》音樂劇 4. 最難的是相遇(The Hardest Thing of All is Meeting You) 李格弟 鍾承洋 初次發表:許茹芸 5. 阿茲海默(Alzheimer's) 黎煥雄 鍾承洋 初次發表:萬芳 6. 穿牆人(The Man Who Could Walk Through Walls) 鴻鴻 徐千秀 初次發表:路嘉欣 7. 柔軟(Softly Softly) 李格弟 鍾承洋 初次發表:張信哲 8. 低低星垂(The Stars Hang Low) 李格弟 鍾承洋 初次發表:幾米《向左走向右走 》音樂劇
下冊 全碟作詞:吳青峰; 監製:劉胡軼
1. 寧靜海(Sea of Tranquillity) 蘇珮卿 Old Laphroaig Old Laphroaig 初次發表:蘇珮卿 2. 等(Waiting) 伍家輝 劉胡軼 、楊穎彪 劉胡軼 初次發表:袁泉 3. 年輪說(Murmur of the Tree Rings) 鄭宇界 劉胡軼 劉胡軼 初次發表:楊丞琳 4. 困在(Imprisoned) Maximilian Hecker 劉胡軼、楊穎彪 劉胡軼 初次發表:魏如萱 5. 一點點(Bit by bit) 林宥嘉 劉胡軼、楊穎彪 劉胡軼 初次發表:林宥嘉 (衛視中文台 韓劇《沒關係,是一家人 》配樂) 6. 迷幻(Hallucination) Mikko Tamminen、Udo Mechels、Rike Boomgaarden 劉胡軼、楊穎彪 劉胡軼 初次發表:蔡依林 7. 月亮河(Moon River) Henry Mancini、John Mercer Old Laphroaig 初次發表:王加一 8. 極光(Aurora) 蔡健雅 劉胡軼、楊穎彪 劉胡軼 初次發表:蔡健雅
曲目介紹
上冊
費洛蒙小姐
為吳青峰首次替人譜曲的作品。〈費洛蒙小姐〉原先為劇場導演徐堰鈴2004年的劇作《踏青去》所寫,歌詞如同劇本的一部份、容納了多個角色的敘事聲音。本次編曲從徐堰鈴在歌詞中的發想延伸,採樣了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黃梅調 插曲〈十八相送〉,並混合了搖滾元素,建立戲劇張力強烈的情緒表達。[ 1] [ 6]
我會我會
此首作品跟〈費洛蒙小姐〉同期,皆初次出現於徐堰鈴的劇作《踏青去》(2004)。本次重新演繹,全曲幾乎只由人聲構成,背景合聲特別疊加了帶有科技扭曲感的失真音色,用以表現當代人的情感表達,往往是透過數位媒介「傳輸」;後半移調的和弦,則暗示了傳輸過程必然伴隨的失真現象。[ 1] 本次發行的版本,前半的主旋律為重新譜寫,不同於原始版本。[ 7]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
寫於2005年,原先為幾米 《幸運兒》音樂劇的插曲。製作人徐千秀保留了原始demo中的所有鋼琴旋律線(如顯著的下降半音、半音 、裝飾音 ),以及和弦變化的節奏感(斷點、拍點等等),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帶有異域感的編曲。[ 1]
最難的是相遇
寫於2012年,原先為收錄於許茹芸 專輯《奇蹟》(2014)的作品。編曲呼應李格弟的詞,營造了如同小船在海面上緩慢航行、隨浪輕輕搖擺的悠緩聽感。[ 8]
阿茲海默
寫於2012年,原先為收錄於萬芳 專輯《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2013)的作品。歌詞陳述記憶散失、陷入混亂的主觀狀態,本次在編曲與人聲表現上,皆著意於具體呈現歌手寫曲時即感應到的種種情緒畫面,諸如驚愕、困惑、疲倦、暴烈、記憶片段乍現的甜蜜感等等。[ 9]
穿牆人
寫於2007年,原先為電影導演鴻鴻 第四部長片《穿牆人 》(2007)的主題曲,由該片主角路嘉欣 演唱。電影作品靈感來自法國小說家馬歇爾埃梅 (Marcel Ayme)諷刺人間百態的短篇小說《穿牆人》;與電影同名的詩作,則以戲謔口吻描摹少年成長過程的叛逆不馴。青峰的作曲以脫離調性的上升全音、不斷加速的節奏,搭配中後段的弦樂和saxophone編曲,更為這首作品添上電玩般層層闖關的遊戲感和段落層次。隨著曲式進行、或緊湊或停頓或轉為明朗,聽者彷彿也穿越了一道道聽覺之牆。[ 10]
柔軟
寫於2012年,原先為收錄於張信哲 專輯《還愛》(2015)的作品。吳青峰自承一向喜歡1995至1998年間的台灣流行情歌,〈柔軟〉的作曲就帶有該種情歌的氛圍和印象。[ 3]
低低星垂
寫於2008年,原先為幾米《向左走向右走》音樂劇 最終章的插曲。填寫旋律線時,吳青峰援用了蕭邦 〈送葬進行曲 〉、拉威爾 〈夭折公主的巴望舞曲 〉兩首帶有死亡殞滅意涵的作品作為基底,表達出結尾的收束感。人聲配置則從獨唱 、二重唱發展到多人合唱,襯著徐緩跌宕的琴音,描繪眾生都不約而同凝望海面上的低垂星夜,既彷彿隨時要見證結束與殞落,也彷彿眺望著未可知的將來。[ 3] [ 11]
下冊
寧靜海
寫於2016年,原先為收錄於蘇珮卿 專輯《我們都是寂寞的》(2017)的作品。「寧靜海 」原為天文研究者為月球表面 低窪地形的命名;雖然以海命名,事實上月球並沒有水。吳青峰自述,從小就很喜歡「寧靜海」這個名字,一直打算寫一首以此為名的歌。在聽見蘇珮卿的 demo 時,恰好聯想起這三個字,便決定以此作為填詞主題。編曲中融入了海潮、水面下的環境錄音與一段摩斯電碼 (解碼後的訊息為「thank you for finding me」),除了對應歌詞意象,也在聽覺面銜接了上冊的海洋主題。[ 3] [ 12]
等
寫於2008年,原先為收錄於袁泉 專輯《Short Stay No.1 台北》(2008)的作品。歌曲名為〈等〉,所述卻並非全然被動,而是曖昧狀態中、悸動發生時,在被動與主動間擺盪進退的內心風景。編曲以吉他、貝斯為主;人聲配唱方面,則從起初探問般的輕柔內在低語,遞進到肯定明亮、宛如呼喚的聲音表情。[ 3] [ 13]
年輪說
寫於2015年,原先為收錄於楊丞琳 專輯《年輪說》(2016)的作品。吳青峰收到demo時,原曲名是〈樹〉;雖然沒有聽清楚demo所唱的歌詞,「樹」的意象令吳青峰印象深刻,填詞時便由此開始發展畫面,以樹作為人的隱喻。編曲只用了人聲與鋼琴,以空曠的聽感描繪人回看生命時的孤獨空然。[ 3]
困在
寫於2010年,原先收錄於魏如萱 專輯《優雅的刺蝟 》(2010)。作曲人是德國音樂人 Maximilian Hecker 。編曲以氤氳的吉他殘響與鋼琴,重現了吳青峰聽曲寫歌時浮現的畫面:一片被霧籠罩的森林,與困在其中的人。[ 3] [ 14]
一點點
寫於2016年,原先為收錄於林宥嘉 專輯《今日營業中 》(2016)的作品。 本次發行的版本,用的是吳青峰接到填詞邀約後,聽了demo自由發揮所寫的初版歌詞(2016 年林宥嘉版的歌詞,則是隨後與林討論後重新改寫而成) [ 15] 。青峰版的歌詞描寫長年待在土壤內的蟬,對於外在世界的膽怯猶疑,以及終於破土而出的無畏鳴放。編曲方面,前段後以不同的空間感處理人聲,勾勒還從滯留在土壤裡觀望,到下定決心鑽出土壤的心境轉折;後段電吉他與鼓聲的演奏,也隨著與人聲一同轉為激越躁動。[ 16]
迷幻
寫於2012年,原先收錄於蔡依林 專輯《Muse 》(2012),是吳青峰首次嘗試舞曲風格的作品,概念源於蔡依林想要做一首獻給同志 的歌。在本次發行的版本中,編曲始於單純的木吉他刷弦、表達對愛最純粹的目光,副歌則只保留人聲與鼓,一改人們對舞曲的既有印象。[ 17]
月亮河
寫於2015年,原先為蔡康永執導的電影《吃吃的愛》(2017)插曲。蔡康永 想將奧黛麗·赫本 所唱的經典名曲〈Moon River 〉改為中文版,放入正在製作的電影當中。有鑒於這首歌此前已有過多種版本的翻唱,製作人劉胡軼建議青峰應以「唱demo時的自在狀態」來演繹自己的版本。編曲以人聲、環境音、鋪墊在背景的遙遠琴音為架構,彷彿歌手夜裡行走、哼唱,沉浸於自己的創作世界中。[ 3] [ 18]
極光
寫於2012年,原先為收錄於蔡健雅專輯《天使與魔鬼的對話 》(2013)的作品。蔡健雅在結束一場極光之旅後,向吳青峰描述自己的所見和感觸,並請他將之轉化為歌詞。寫歌當下還沒看過極光的青峰,便憑著蔡健雅的描述和自己的想像完成了歌詞。在曲目編排上,作為專輯的收尾,〈極光〉的歌詞恰能收束專輯所有歌曲描繪的人生風景。聽者如同在聽過上冊的海上故事集、踏過下冊的文字風景後,抵達了旅程的最終站。[ 19]
製作團隊
樂手
吳青峰 - 演唱(全碟) 、合聲(上冊1至3、5至6、8;下冊2、5至6、8) 、合成器(上冊2)
徐千秀 - 吉他(上冊3、5至6) 、合成器(上冊3)
李端嫻 - 合成器(上冊1)
黃亮傑 - 鼓(上冊1、3至7)
黃群翰 - Bass(上冊1、3至7)
鍾承洋 - 吉他(上冊1、3至5、7至8) 、合成器(上冊4)
張少瑜 - 鋼琴(上冊1、5、7至8) 、電鋼琴(上冊3) 、合成器(上冊6)
音樂工人 - 管樂(上冊1)
鄧世偉 - 長號(上冊1)
黃政憲 - 小號(上冊1)
魯湘永 - 次中音薩克斯風(上冊1) 、上低音薩克斯風(上冊1) 、中音薩克斯風(上冊6)
單為明 - 合成器(上冊2)
黃少雍 - 合成器(上冊6)
蘇玠亘 - 合成器(上冊7)
劉胡軼 - 合成器(下冊1) 、鋼琴(下冊1、3至5、8)
楊穎彪 - Bass(下冊1至2、4至6、8) 、吉他(下冊2、4至6、8)
武勇恆 - 鼓(下冊4至5、8) 、打擊樂(下冊4至5、8)
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 弦樂(下冊5)
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 弦樂
蔡曜宇 - 第一小提琴(上冊1、7) 、小提琴(上冊3、6)
朱奕寧 - 第一小提琴(上冊1、7) 、小提琴(上冊6)
駱思云 - 第二小提琴(上冊1、7) 、小提琴(上冊6)
黃雨柔 - 第二小提琴(上冊1、7) 、小提琴(上冊6)
甘威鵬 - 中提琴(上冊1、7)
牟啟東 - 中提琴(上冊1、7)
劉涵隱分子 - 大提琴(上冊1、6至7)
葉欲新 - 大提琴(上冊1、7)
製作
吳青峰 - 作曲(上冊1至8) 、作詞(下冊1至8) 、合聲編寫(上冊1至3、5至6、8;下冊2、5至6、8) 、人聲錄音(全碟) 、編曲(上冊2) 、聲音設計(下冊5)
徐堰鈴 - 作詞(上冊1至2)
周藍萍 - 作曲(上冊1)
徐千秀 - 製作(上冊1至8) 、編曲(上冊3、6) 、弦樂編曲(上冊3) 、管弦樂編曲(上冊6)
李端嫻 - 編曲(上冊1) 、管弦樂編曲(上冊1) 、混音(上冊1)
鍾承洋 - 編曲(上冊4至5、7至8)
單為明 - 樂器錄音(上冊1至8) 、弦樂錄音(上冊1、3、6至7) 、檔案編輯(上冊1至8) 、混音(上冊2、4、6)
于世政 - 錄音助理(上冊1至8)
吳育彰 - 管樂錄音(上冊1、6)
Randy Merrill - 母帶(上冊1至8)
李格弟 - 作詞(上冊3至4、7至8)
樊乃綱 - 混音(上冊3、5、7)
黎煥雄 - 作詞(上冊5)
鴻鴻 - 作詞(上冊6)
黃文萱 - 混音(上冊8)
沈冠霖 - 混音助理(上冊8)
蘇珮卿 - 作曲(下冊1)
Old Laphroaig - 製作(下冊1、7) 、編曲(下冊1)
劉胡軼 - 檔案編輯(下冊1至8) 、製作(下冊2至6、8) 、編曲(下冊2至6、8) 、弦樂監製(下冊5)
楊穎彪 - 編曲(下冊2、4至6、8) 、聲音設計(下冊7)
全相彥 - 混音(下冊1至3、6至7) 、母帶(下冊1至8)
周靜 - 製作協力(下冊1至2、4至8)
伍家輝 - 作曲(下冊2)
鄭宇界 - 作曲(下冊3)
周天澈 - 鋼琴錄音(下冊3)
Maximilian Hecker - 作曲(下冊4)
李楊 - 鼓、打擊樂錄音(下冊4至5、8) 、木吉他錄音(下冊5至6、8)
李游 - 鼓、打擊樂錄音(下冊4至5、8) 、混音(下冊4至5、8)
邢銅 - 木吉他錄音(下冊5至6、8)
林宥嘉 - 作曲(下冊5)
李朋 - 弦樂監製(下冊5)
江松松 - 弦樂錄音(下冊5)
Udo Peter Mike Mechels - 作曲(下冊6)
Rike Boomgaarden - 作曲(下冊6)
Mikko Tamminen - 作曲(下冊6)
Henry Mancini - 作曲(下冊7)
John Mercer - 作曲(下冊7)
全相彥 - 環境錄音師(下冊7)
梁博 - 製作協力(下冊7)
蔡健雅 - 作曲(下冊8)
錄音室
青Home(全碟)
Lights Up Studio(上冊1至8)
Insert Studio(上冊1、6)
Studio21A(下冊3)
55Tec Studio(下冊4至6、8)
北京唱片廠錄音棚(下冊5)
混音室
Lights Up Studio(上冊2、4、6)
有禾錄音室(上冊3、5、7)
Purring Sound Studio(上冊8)
OKmastering Studio(下冊1至3、6至7)
55Tec Studio(下冊4至5、8)
母帶
Sterling Sound(上冊1至8)
OKmastering Studio(下冊1至8)
《冊葉小事》
吳青峰 - 作者
徐千秀 - 製作
劉胡軼 - 製作
音樂錄影帶
延續《冊葉一:一與一》上下冊的概念,分別由黃中平、涂皓欽、陳珊妮、吳仲倫執導來自上、下冊歌曲之音樂錄影帶。
歌名
導演
首播日期
附註
費洛蒙小姐
黃中平
2020年9月8日
MV的製作圍繞著這首歌與劇場的淵源。MV本身由黃中平執導拍攝,腳本創意來自劇場導演黎煥雄,女主角「費洛蒙小姐」則由既是劇場導演也是電影演員的陳雪甄 出演。MV中的群舞段落,也刻意邀來新生代的舞者與劇場演員共同呈現。
最難的是相遇
2020年9月18日
企劃和腳本刻意與2014年許茹芸版的MV相連結,除了找回該版MV的導演黃中平、男主角莫子儀 ,也再加上〈費洛蒙小姐〉的女主角陳雪甄共同演繹。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
2020年12月20日
陳竹昇 、陳雪甄 特别演出。
穿牆人
涂皓欽
2020年10月16日
低低星垂
阿兹海默
我會我會
柔软
一點點
陳珊妮
2020年10月27日
徐千秀特別演出。
迷幻
2020年11月13日
MV以每秒可拍攝1000幀的高速攝影機 拍攝而成。高速攝影 呈現出時間凝結、如同畫作的畫面,邀請觀者專注看見每一位MV演出者的獨特樣貌。呼應歌曲主題,邀來多位以其獨特故事知名於網路社群的話題人物特別出演,包括:偽娘織田紀香、鋼鐵女孩稅尹、Coser 兼插畫家楊哲、萬秀洗衣店的祖孫(萬吉阿公、秀娥阿嬤、金孫張瑞夫)、男同志情侶陳冠宏與郭念修、賈培德 、椅人何秉錡、健身教練Sammy、女同志伴侶Vivian與Corrine與女兒脆瓜。
年輪說
2020年12月4日
朱軒洋 、廖宸頤 特别演出。
極光
吳仲倫
2020年11月13日
等
困在
寧靜海
月亮河
發行版本
地區
發行日期
發行形式
唱片公司
產品編號
台灣
2020年11月13日
預購版(2-CD+《冊葉小事》)
環球音樂
3531167
正式版
3531168
數位
不適用
演唱會
配合新專輯訊息的發布,本次舉辦了《16葉》Legacy 演唱會,從2020年10月16日起至2020年11月8日期間,在台北Legacy連續演出16場,並由陳珊妮擔任演唱會創意總監。
專輯發行後另於2020年11月14、15日,舉辦兩場《上下冊》淡水雲門劇場 演唱會,完整呈現新專輯《冊葉一:一與一》概念。本場演出不直接對外售票,僅參與專輯預購的樂迷,可憑預購序號報名抽門票。
獎項紀錄
參考資料
錄音室專輯 迷你專輯
《Everybody Woohoo》(2018)
《窺/寂寞的時候》(2019)
《牧神的午後 》(2022)
現場專輯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