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台灣原住民運動員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員,或稱台灣族運動選手,最早可以追溯至1921年日治時期成軍的能高團、1931年奪得夏季甲子園棒球賽準優勝的嘉義農林棒球隊[1];以及國民政府時期1960年贏得羅馬奧運十項全能楊傳廣等為代表,屢屢在許多國內外賽事具有傑出表現。特別是在作為職業運動或國家體育重點培養項目,例如:棒球田徑籃球舉重(如:郭婞淳[2]方莞靈)、跆拳道(如:曾櫟騁蘇柏亞)、體操(如:游朝偉)、拳擊(如:洪嘉慶)、足球等項目,都能見到台灣原住民族群運動選手優異的表現。

台灣原住民族群面對長久以來其於政治經濟條件不對等的狀態下,運動似乎成為原住民族群尋求立足的方式之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林伯修教授研究團隊,在2012年的研究結果發現[3],吸引多數投入體育運動這條路的外部拉力包括教育部原民會、地方政府、學校等組織之制度與政策等,內部推力則包含選手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身處社區之歷史文化背景、家庭經濟上的弱勢處境,以及因為投入運動而無法兼顧學習所導致的生涯發展限制等。南島族群運動能力雖被窄化成為「自然天生」,但其實是由生理遺傳、心理動機、生長環境、家庭經濟狀況和社會制度等五個因素共同作用後的結果[4]

參考资料

  1. ^ 謝仕淵. 《 臺灣棒球一百年》(新版). 臺灣: 玉山社. 2017-11-10. ISBN 9789862941744. 
  2. ^ 郭婞淳; 葉士弘. 《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 臺灣: 天下文化. 2022. ISBN 9789865255640. 
  3. ^ 林伯修. 《臺灣原住民與運動》. NSC 97-2410-H-003-099-SSS. 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2012. 
  4. ^ 林伯修、洪煌佳、鄭稼棋、張育綺、郭雅婷、胡竣豪、傅星翔、劉于琳、黃靖惠、林子淵、黃嘉珮. 臺灣原住民與運動.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2012 [2023-05-23]. doi:10.6141/TW-SRDA-E9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