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城市與狗

《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是祕魯西班牙雙重國籍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的成名作,被認為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展開的4部里程碑小說其中的1部,與巴爾加斯·略薩的許多其他作品同樣在作者祖國祕魯的威權時代裡被禁毀,出版不久,當時的軍政府就在作者母校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裡燒掉1500本這書的秘魯版。

場景與人物

《城市與狗》以位於祕魯首都利馬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校園與擾攘的利馬市為舞臺,圍繞著幾個中心人物展開鋪陳:

軍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學-「美洲豹」(el Jaguar)、「奴隸」(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納Ricardo Arana的外號)、「詩人」(el Poeta,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號)、「博阿」(el Boa,這個稱號是大蛇的意思,由來自他很長很大的生殖器)、「山裡人」el serrano「卡瓦」Cava;甘博亞中尉(Teniente Gamboa,負責帶他們5年1班的軍官);核心女角-特萊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隸」的鄰居和暗戀對象;「詩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時的鄰居和好學伴(後來成為他的妻子),與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隸」、「詩人」有著關鍵性的連結)等。

(「美洲豹」、「博阿」、「山裡人」「卡瓦」、「魯羅斯」Rulos是班級地下組織「團體」el Círculo的4大主將,cava這個外號本意是挖掘,外號的主人是秘魯山區原住民,rulos這個外號意思是捲髮的,作者沒有揭示「美洲豹」和「博阿」這2個主要人物的全名,只透露「美洲豹」媽媽姓多米提拉Domitila,「博阿」的哥哥全名里卡多·巴迪維索Ricardo Valdivieso,「美洲豹」哥哥叫貝利戈Perico)

其他人物如下:

  • 埃萊娜(Helena):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進軍校前的初戀情人。
  • 瑪爾塞拉(Marcela):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畢業后的情人。
  • 貝拜(Bebe)、普魯托(Pluto)、埃米略(Emilio):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的鄰居和玩伴。
  • 佩索阿准尉(Suboficial Pezoa):甘博亞中尉的助手,被軍校學員貶稱為老鼠rata。
  • 封丹納老師(Profesor Fontana):軍校的法語教師,常被學員惡整。
  • 保林諾(Paulino):軍校的小賣部「珍珠小店」(La Perlita)的主人,店裡的地堡reducto周末都聚集很多4、5年級的軍校學員,喝酒和比賽手淫,優勝者可以得到保林諾給的獎金或獎品。
  • 金腳(Pies Dorados):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嫖的第1個妓女,5年級1班的很多人都嫖過她。

結構與主要情節

小說分成第1部(8章)、第2部(8章)和尾聲1章共17章,幾條主線由「美洲豹」、「奴隸」(里卡多·阿拉納的外號)、「詩人」(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的外號)、「博阿」4個人物貫串,幾乎每個章節都安排許多「美洲豹」和「博阿」的內心獨白,這2條線(「美洲豹」的獨白1條,「博阿」的獨白1條)用意識流讓讀者看到許多故事,「美洲豹」的獨白從第1部第3章1直延伸到第2部快結束,這條線是他內心對個人成長過程的回憶,可以獨立切割來看,這部分讓讀者更多認識進軍校前的「美洲豹」,「博阿」的獨白則伴隨著軍校的生活前進,處在進行式與過去式交替的狀態,讓讀者跟著「博阿」的眼睛和內心活動看到很多軍校的風風雨雨和人物事態的變遷。另外1條很重要的線由1個比較超然的部分全知觀點敘述者掌控,以「奴隸」和「詩人」的成長經歷、兄弟情誼及與校外女孩子特萊莎間發生的故事為主軸,這許多條線交織成1張大網,網中又有貫穿全書的1條軸線,就是軍校發生的幾個重大事件。

第1部的主要情節:5年1班在還是軍校新生(祕魯軍中常用公狗perro貶稱新兵,中譯作狗崽子或狗東西,本書題名後半的perros是複數形,los是陽性複數名詞的定冠詞,單數是el perro,都是軍校資深學員對新進學員的蔑稱,主要人物「博阿」還養了隻母狗「瑪爾巴貝阿達」la perra Malpapeada,題名前半的城市la ciudad特指秘魯首都利馬,另,趙德明的漢譯本用1個源於日本語的詞“士官生”來對應西班牙語單詞cadete,日本語士官等於臺灣軍官,台灣的士官等於日本語的下士官士官生1詞在漢語日本語的意思是相同的,長得很像英語單詞cadet的西班牙語單詞cadete是軍校學員或軍校生的意思,趙德明後期的譯作已多半改譯軍校學員)時遭到高年級名為「洗禮」(el bautizo)的學長制虐待,勇猛的「美洲豹」獨自力抗學長,成為惟1沒受到「洗禮」的傳奇人物,並領導全班32人組成「團體」,展開1連串報復行動,被帶班教官甘博亞中尉發現後,全班的大團體瓦解,「美洲豹」、「博阿」、「山裡人(意思是住在山線地區的人)」「卡瓦」、「魯羅斯」4人組成「小團體」,進行報復高年級、欺負新生的暴力活動和偷大考試題賣給同學、偷竊學員財物變賣、賣酒、賣煙、聚賭等地下經濟活動,此外還有反抗校方威權管理的行為:羞辱和惡整女性化的法語教師等,這部分的高潮是國際性慶典上的大起鬨。

第1部的著墨最多的軍校重大事件是「山裡人」「卡瓦」由小團體推派去教務處偷化學考試的題目,得手後不慎弄破玻璃留下證據,當晚,外號「奴隸」的里卡多·阿拉納(外號的起源是他在與「美洲豹」偶然的肢體碰撞中,面對「美洲豹」的痛毆,不敢辯解也不敢還手,甚至不敢逃走,只顫抖著跪在地上求饒,美洲豹說他簡直是奴隸,這是班上發生的第1次打架)替「美洲豹」站崗放哨(站哨),和外號「詩人」的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他編寫色情小說和代寫情書賣錢買菸抽而產生這個外號)同時段,「詩人」對「奴隸」鼓勵有加,又幫他解決困難(「奴隸」的軍裝被同學偷走或剪破,「詩人」帶著「奴隸」去偷了1套完整的),兩人從此有了交情,不久舉行化學大考,功課較好的「奴隸」想幫助沒買到考題的「詩人」而傳紙條給他,被監考的甘博亞中尉發現紙條,「奴隸」出於膽怯承認作弊而受到禁足(禁假;扣假,周末不准外出)處分。

「奴隸」暗戀鄰居少女特萊莎,託「詩人」傳情,「詩人」卻藉機與特萊莎展開交往,不久考題外流(隨著破碎的窗戶玻璃)事發,軍校高層震怒,下令沒查出元兇以前,考題失竊當晚站夜哨的兵(夜間哨兵)全體禁足,「奴隸」懸念想象中的情人卻不能相會,焦慮中失去理智,向負責管理全年級的上尉告發考題是卡瓦偷的,禁足解除,「奴隸」得以外出,「卡瓦」被關進禁閉室等候軍官會議發落(最后被剝奪軍階開除出校,但沒有牽連同夥),吃醋(同時害怕橫刀奪愛被發現)的「詩人」冒著被開除的風險從軍校翻牆出去,到特萊莎家中表白。不久軍校舉行大規模實彈演習,「奴隸」頭部中彈,被送去急救,第1部在這裡結束。

第2部的開展是「奴隸」接受救治,軍方將他嚴密隔離,連他的父母都不能探視,更別說是很關心「奴隸」的「詩人」,「詩人」遇到「奴隸」的爸爸,才知道「奴隸」根本沒機會向特萊莎告白,不久「奴隸」手術失敗死掉,軍方以「奴隸」誤扣步槍扳機誤傷自己結案,「詩人」非常悲傷,直覺「美洲豹」是殺害「奴隸」的兇手,向甘博亞中尉告發「美洲豹」和「小團體」的行為,甘博亞中尉將「美洲豹」和「詩人」與同學隔離,展開大調查,在宿舍地毯式搜索,查出燒酒、菸、開鎖工具、賭具,嚴厲質問「美洲豹」為什麼殺死「奴隸」和搞地下活動,「美洲豹」堅不承認殺人,其他方面則辯稱全體同學都是共犯結構的1部分(只有「奴隸」沒有買過考卷),還與軍官爆發小規模肢體衝突。

「詩人」和「美洲豹」被關在同1小間,「美洲豹」本想託「詩人」傳訊給死黨,「詩人」向「美洲豹」攤牌,質問「美洲豹」為什麼迫害和殺死「奴隸」,說出就是自己告發「美洲豹」,於是2人鬥毆,另方面,甘博亞將種種橫逆寫成報告,上級不願事情鬧大,極力壓制,上校校長也在軍官會議接見「詩人」,說他所有的指控都沒有證據,並以「詩人」以前編寫的色情小說要脅,要是再提這件事就開除他。

2人獲釋回宿舍後,班長阿羅斯畢德Arróspide指控「美洲豹」出賣全班,是soplón(奸細;告密者),「美洲豹」只回以輕蔑和不屑,只有「博阿」挺身給「美洲豹」出頭,演變為班上其他同學都起來反對「美洲豹」,響應班長帶頭的起鬨,在「博阿」、班長、「美洲豹」3人的肢體衝突中,其他同學1擁而上痛毆「美洲豹」和「博阿」,從此,「美洲豹」就都不跟大家來往,也分不清是大家孤立他還是他冷落大家。「詩人」看到「美洲豹」蒙受冤屈既不辯解,也不告訴大家其實是他跟上級報告,非常感動,想跟「美洲豹」結交,「美洲豹」不為所動,第2部在這裡結束。

最後1部是尾聲,只有1章,因著甘博亞1度堅持要徹查殺人事件,後來又堅定的想查辦學員宿舍中的弊端,被上級調離軍校,外放到偏遠山區,臨行前,他與「美洲豹」在校外會談,問「美洲豹」為什麼在調查時不願承認,他不做學校教官後又寫信表明自己殺害「奴隸」,「美洲豹」說自己終於能體會「奴隸」被欺負的心情,知道別人比奴隸更壞,自己為大家抵擋高年級的欺負,大家卻出於膽小怕事而背叛他。甘博亞問他為什麼不告訴大家是「詩人」告發他們,「美洲豹」說因為「詩人」是為了給朋友報仇,其他人純粹是膽小怕事,中尉說自己對「美洲豹」報仇、忠誠的想法沒興趣,告訴他讓軍事當局承認錯誤比讓「奴隸」起死回生還難,而且事情不會那麼容易了結,要他從「奴隸」的死吸取教訓,毀掉他自承罪狀的信。

尾聲以「詩人」的畢業象徵著全班都畢業了(除了「奴隸」和「卡瓦」)。「詩人」已和特萊莎分手,先前第2部中,「詩人」給特萊莎報告「奴隸」的死訊,特萊莎不很在意,仍只愛著「詩人」,「詩人」很悲憤,就已埋下伏線,小說的結尾是1大段「瘦子」伊蓋拉斯(el flaco Higueras)跟「美洲豹」的談話,這段話呼應前面所有的「美洲豹」內心獨白這條線,從這條線可以看到:「美洲豹」爸爸是因公殉職的公務員,撫恤金根本不夠維持他和媽媽的生計,「美洲豹」和鄰居特萊莎從小青梅竹馬,1起做功課,還去特萊莎讀書的學校等她下課1起回家,後來媽媽不供他繼續上學,他哥哥(這個軍校裡無人能敵的打架好手是哥哥調教出來的)去當兵前的朋友「瘦子」就帶他1起偷東西,「美洲豹」分到的錢就給媽媽。後來「美洲豹」跟1個男生在海灘上為特萊莎爭風吃醋打架,把對方的頭打破,被抓到警察局,又從警察局跑出來,跟「瘦子」到處流浪,偷東西、嫖妓、打架樣樣學樣樣來,「瘦子」被捕後「美洲豹」回到利馬投靠教父(類似乾爹),教母(類似乾媽)勾引他,反倒讓他藉機透過教母讓教父支持他投考軍校。

在尾聲「瘦子」跟美洲豹的談話中,可以看到「美洲豹」已經完成學業,在銀行上班,是個正經人hombre serio了,特萊莎被「詩人」拋棄後,跟「美洲豹」重逢,2人陷入熱戀,15天以後結婚了。

軍校文化采風

  • 站直角(ángulo recto):1種比罰6分輕微的處罰,被處罰的軍校學員彎腰90度,雙手護住2顆睪丸(huevos),讓執行處罰的人踢屁股。(第1部第2章)
  • 罰6分(seis puntos):1種較嚴重的處罰,受到這種處罰的人周末會被禁足。(第1部第2章)
  • 洗禮(el bautizo):學長制虐待。(第1部第2章)
  • 打賭(la apuesta):軍校學員間比賽誰先讓自己射精的自慰遊戲。(第1部第5章)
  • 偷雞摸狗:第1部第1章末尾寫到偷母雞的事情,「博阿」養的母狗「瑪爾巴貝阿達」常常出現。

作者的回憶錄也寫到了站直角、洗禮、自慰遊戲。

站直角(ángulo recto)和鴨步走(la marcha del pato,蹲姿往前行進或原地踏步,英語叫duck walk)這2種體罰本來是教官使用的處罰方式,學長用它們來整學弟,「洗禮」中的站直角有學長踢學弟(小說和作者回憶都有寫到),也有學長命令學弟互踢(作者的回憶)。

洗禮的項目很多:在臉上、身上吐口水,在臉上、身上尿尿,拳打,腳踢,搶走身上的錢、菸、值錢的東西等。

這些捉弄(fregado)的手法不只在學長對學弟展現權威的洗禮出現,同學欺負同學的時候也這樣做。

學長還常迫學弟做1些事情:比賽手淫、互相站直角、給學長整理內務等(小說有寫到給學長整理內務,作者當年還被迫互相站直角和比賽手淫,先打出來可以被放回去,輸的要給學長整理內務)。

軍校學員流行嫖妓,作者和小說的主要人物「詩人」同樣都是讀軍校時第1次嫖妓(作者在皮烏拉讀普通的國立中學時還拉同學去綠房子,回憶錄裡都有寫到)。

小說以外的花絮

文學

作者在1988年完稿的A Writer's Reality美國雪城大學出版社,1990年;英國法伯法伯有限公司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91年,倫敦,國際標準書號0-571-16300-9,暫譯《作家的真實》)第3章Discovering a Method of Writing: Sartre,Military School and The Time of the Hero(暫譯〈寫作方法的探索:薩特、軍事學校、《英雄歲月》〉) 寫到:

「我的小說《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文標題是《英雄歲月》(The Time of the Hero),我要說我不喜歡它,因為《英雄歲月》和原標題所給的意象不一樣,但是這個標題是我的出版者挑的,當我建議《城市與狗》(The City and the Dogs)時,他說那個標題根本不好聽好記(catchy),我們也就給這本小說比較好聽好記的標題,但是《英雄歲月》和原標題不是真的相當。」

「我1958年到1961年間寫這本長篇小說,是我的第一次(先前我已寫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寫這本書花了我三年時間,這是個重要的經驗,因為我發現很多有關文學和我自身的東西」。

作者給1997年西班牙出的《城市與狗》35周年紀念版寫的前言裡,向幾位影響自己很深的作家:法國薩特馬爾羅福樓拜;美國的福克納和其他每1位迷惘的1代(失落的1代;迷失的1代;Lost Generation;la generación perdida)小說家表達了欽敬。

作者在小說第1部前引用J.P.薩特的劇本,第2部前引用薩特的好兄弟保罗·尼赞的名言,隱隱透露出法國左派思想和現代文學對自己的影響,尾聲前的引言是向秘魯本土名家卡洛斯·嘉曼·貝以(Carlos Germán Belli)致意。

作者1958年到1961年寫書時,正維持著第1段婚姻,還是個懷抱共產主義理想,飽讀社會主義理論著作的左翼青年,寫作過程裡得到當時還是他妻子的胡莉婭姨媽很多幫贊。

作者年青時就充分掌握了法語英語,在母語西班牙語文學作品和接近母語的加泰羅尼亞語文學、葡萄牙語文學以外,還讀了很多很多法國文學英國文學美國文學

回憶錄和《作家的真實》提到的還有大仲馬儒勒·凡爾納小仲馬梅爾維爾海明威紀堯姆·阿波利奈爾薩德侯爵等許多位。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1994年)同樣成功掌握了法語和英語,從青年時代就精讀了許多法國文學和英美文學,1970年代起就與年紀相近的作者有密切的交往,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大江健三郎親口向採訪者說:「1970年前后,也就是我35岁左右,正是拉美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重大成功的时期。最初我阅读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日译本,其后不久,升任《海》主编、东大法文专业的同学塙 嘉彦告诉了我很多法译文本,我便开始了阅读。尤其是巴尔加斯·略萨与我年岁大致相同,我最爱阅读他的作品。」(《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許金龍譯)

大江健三郎給作者寫的第1封公開信(原文發表在《朝日新聞》,收在『暴力に逆らって書く 大江健三郎往復書簡』,羅京莉的漢譯發表在《中華讀書報》,收入漢語《大江健三郎自選隨筆集》)談到《城市與狗》:「您曾写过一些精美的故事从内心深处描写那些城市青年的思维方式。」

作者最早的工作和小說人物「美洲豹」同樣是銀行職員,都是很年青就結婚了,1989年參選祕魯總統時,在他身旁保護安全的人員給他起的代號就叫做「美洲豹」。

作者和小說人物「奴隸」同樣被爸爸從小打到大,都在祕魯北方與母親、母親的家人共同度過幼童時期(父母復合后才搬到利馬與獨生子組成小家庭),家裡的汽車都是藍色的,都夢想過要當海員(el marino海上的船員;水手),讀的小學都叫做薩萊西諾學校(Colegio Salesiano)。

作者和小說人物「詩人」同樣叫做阿爾貝托(Alberto是西班牙語世界裡很普遍的男性的名字,作者在祕魯共產黨內為黨做工作時用了這個化名),都家世很好,爸爸都是工程師,中學前2年(祕魯的中學學制是前2年初級中學,后3年高級中學的5年制,1年級、2年級讀完可參加升學考試,考取后讀3、4、5年級,5年級畢業后可報考高等校院)都同樣讀利馬市名校:拉薩葉學校(Colegio La Salle,天主教辦的私立男校),同樣在軍校裡開始菸癮很大、開始嫖妓、開始熱愛文學和試著寫作。

「美洲豹」、「詩人」同時帶有祕魯印第安人白人的血統,作者也是。

正如作者1997年加寫的序文(趙德明漢譯,收在2009年新版):「為了編寫故事,我首先得成為孩童時期的阿爾貝托、「美洲豹」、山里人卡瓦、「奴隸」(那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的士官生)、快樂區米拉芙洛爾大街上的孩子和卡亞俄港珍珠區的鄰居(Para inventar su historia, debí primero ser, de niño, algo de Alberto y del Jaguar, del serrano Cava y del Esclavo, cadete del 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 miraflorino del Barrio Alegre y vecino de La Perla, en el Callao)

秘魯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

法蘭西斯科·何塞·隆巴爾迪(Francisco José Lombardi,通常寫Francisco J. Lombardi,還以Pancho Lombardi名見知於世,1949年8月3日-,祕魯塔克納出身)1985年在《城市與狗》原著小說基礎上改編的同名彩色故事電影片得到這1年西班牙聖塞巴斯第安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 de San Sebastián)的最佳導演銀貝殼獎(Concha de Plata al mejor director),是祕魯電影在世界史上第1次得到國際大獎,同時打破了1980年到1984年這幾屆各國都沒有作品得最佳導演銀貝殼獎的世界紀錄。

電影和小說的小小比較

何塞·渡邊(1935年3月17日-2007年4月25日)編劇,法蘭西斯科·何塞·隆巴爾迪監製、導演的這部片長2小時15分鐘,彩色。

配樂用了不少小鼓小號而洋溢軍樂風,在暴虐(cruel)和雄糾糾(macho machismo)的層面多所著墨,洗禮、站直角、偷考卷、化學考試、鴨步走、跳牆等都有改編呈現,還出現了小說沒有寫到的1些景象比如開閤跳、俯地挺身(俯臥撐)和1些捉弄手法。

簡短評述

  • 本書細緻深刻的描繪出人性的幽微複雜層面,成功刻劃難測的人心及人與人關係的多變和飄忽,豐富的技巧、奇詭的結構、絢麗的描寫(比如本書大量使用的意識流和電影蒙太奇手法)也是本書對世界文學的貢獻。
  • 有些評論認為,本書控訴抨擊腐敗專橫的秘魯軍事政權,然而此書的複雜和豐富程度,實在不是這樣簡短就可概括的,其揭示的面向和所承載的可讓讀者接收的各種訊息,遠遠不只這樣。
  • 本書可與巴爾加斯·略薩回憶錄《水中魚》(El pez en el agua)的單數前幾章交互參照閱讀,敘述巴爾加斯·略薩兒童青少年成長經歷和文學經驗的《水中魚》單數章節同時也收入中文版《謊言中的真實》(副題名: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
  • 由Lysander Kemp(1920年-1992年)翻譯的《城市與狗》英譯本題名為The Time of the Hero(1966年問世,在英美多次再版,1987年日本譯者杉山 晃(1950年-)從西班牙語譯出日譯本,日本語題名『都会と犬ども』是直譯),也許可翻作《英雄時代》或《英雄歲月》,英文題名裡的英雄是單數形,應該是單指1人,英譯者認定的英雄或許是第1主角「美洲豹」(作者從頭到尾都刻意不讓讀者知道「美洲豹」真實姓名),「美洲豹」「男兒寧當格鬥死」(語出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情懷,讓人想到《水滸傳》裡的弟兄聚義逞豪強,在他對忠義的執著和實踐裡,已洗淨了污穢的層面,只留下驍勇氣概和豪情。殺害「奴隸」雖可說是他的最大汙點,然而他勇於面對良心的譴責,好漢做事好漢當,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為自己尋求救贖。最後雖出於他的預期,但後來的表現也說明他聽了中尉的勸告,真的從「奴隸」的死獲得教訓,完成學業,努力工作,對朋友情義相挺,做了正派人,沒有像家長、師長、同學認定的進監獄。
  • 其他的男性主要人物也有各自的英雄形象:「奴隸」善良而正直;靈巧的「詩人」不惜代價要給自己兄弟伸冤;在全班性的大背叛中,「博阿」仍毅然挺身支持自己兄弟;「卡瓦」1人承當所有責任,犧牲自己保全同伴;甘博亞在長官強大的壓力下,還是狂熱的堅持保有相當程度的理想性。這些「英雄」(包括「美洲豹」)雖然都各有軟弱的面向與失敗的處境,仍散發著某種動人的光芒。

在世界文學的位置

  • 有些評論認為1963年出版的《城市與狗》與1962年出版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3年出版的《跳房子》(Rayuela)和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又譯《百年孤寂》或《一百年的孤寂》)將拉丁美洲文學帶進爆炸(el boom,英語Boom,或譯「勃發」)時期。[來源請求]
  • 巴爾加斯·略薩也因此和這3部小說的作者: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又譯馬奎斯,198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評論者稱為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4大主將(4人以外還有智利何塞·多諾索烏拉圭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等作家)。
  • 這部小說出版前的1962年,書稿便得到西班牙Seix Barral出版公司舉辦的簡明圖書獎(Premio Biblioteca Breve,又譯簡明叢書獎或小叢書獎),讓巴爾加斯·略薩成為本獎第1位拉丁美洲得主,評論者也把這1年當作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起始年。
  • 1963年問世當年連獲年度的西班牙文學批評獎(Premio de la Crítica Española,1966年巴爾加斯·略薩又以《綠房子》La casa verde第2度獲得本獎)、福明托文學獎(el segundo puesto del Prix Formentor,2獎,法國)。
  • 迅速被翻譯成20種以上的語文(現在已超過30種不同語文)。
  • 1985年在祕魯首度改編成同名電影,祕魯詩人;作家何塞·渡邊編劇,祕魯導演Francisco José Lombardi(法蘭西斯科·何塞·隆巴爾迪)監製、導演,得到年度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影展(電影節;Festival de San Sebastián)最佳導演銀貝殼獎。
  • 1986年,智利導演Sebastián Alarcón在蘇聯改編第2個電影版本,片名《美洲豹》(El Jaguar)。
  • 漢語版由北京大學趙德明西班牙語原文譯出,是第1部被翻成漢語介紹到中國巴爾加斯·略薩作品,1981年和1996年由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和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又收入該社《世界禁書文庫》出精裝版)先後出版。
  • 中國上海譯文出版社在2009年8月出了趙德明漢語譯本21世紀新版,加譯了作者給1997年35周年西班牙紀念版新寫的序。
  • 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在2009年10月推出世界史上第2個漢語譯本曾永銳新譯本,同時讓《城市與狗》成為世界史上第3部有著2個漢譯本的巴爾加斯·略薩長篇小說作品(前2部是《青樓》;《綠房子》和《天堂在另1個街角》;《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

延伸閱讀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水中魚》,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潘上尉與勞軍女郎》,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誰是殺人犯·敘事人》,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綠房子》,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王成家、孟憲臣譯,《狂人瑪依塔》,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譯,《胡莉婭姨媽與作家》,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譯,《世界末日之戰》,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孫家孟譯,《酒吧長談》,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謊言中的真實: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昆明。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情愛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天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中國套盒:致1位青年小說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天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尹承東譯,《首領們》,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朱景冬譯,《替白臉蒂朗下戰書》,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朱景冬譯,《無休止的縱慾》,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頂風破浪》,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李德明譯,《利圖馬在安第斯山》,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長春。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聯經出版公司,2005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關文軍譯,《天堂在另1個街角》,聯經出版公司,2008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爾加斯·尤薩)。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公羊的節日》,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趙德明譯,《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上海。
  •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曾永銳譯,《城市與狗》,聯經出版公司,2009年,臺北。(臺灣版將作者譯為巴爾加斯·尤薩)。
  • 趙德明,《巴爾加斯·略薩傳》,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北京。
  • 趙德明、趙振江、段若川、孫成敖,《拉丁美洲文學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北京。
  • 趙德明,《20世紀拉丁美洲小說》,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昆明。
  • 朱景冬、孫成敖,《拉丁美洲小說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天津。
  • 白安茂著,游淳傑譯,《西班牙文學史》,茂昌圖書公司,1993年,臺北。(這裡的西班牙係指語文,不是指國家,所以也包含拉丁美洲西班牙語文學)
  • 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洪範書店,1986年,臺北。(〈巴爾加斯·略薩之頁〉卷含〈關於祕魯〉和〈胡利亞姨母與劇作家〉2篇)
  • 西西,《傳聲筒:閱讀筆記之二》,洪範書店,1995年,臺北。(卷四〈巴加斯·略薩的時空濃縮結構:試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一章〉)

外部連結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