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海得拉巴土邦

海得拉巴邦
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乌尔都文)
హైదరాబాద్ స్టేట్(泰卢固文)
دولت حیدرآباد(波斯文)
हैद्राबाद स्टेट(马拉地文)
ಹೈದರಾಬಾದ್ ಸ್ಟೇಟ್(卡纳达文)
1724年—1948年
海得拉巴国旗
国旗
海得拉巴国徽
国徽
深绿色:海得拉巴邦 浅绿色:曾于1853年-1903年控制的地区
深绿色:海得拉巴邦
浅绿色:曾于1853年-1903年控制的地区
地位印度土邦
首都奥郎加巴德 (1724-1763)
海得拉巴 (1763-1948)
常用语言乌尔都语
泰卢固语
波斯语
马拉地语
卡纳达语
宗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
政府君主制
尼扎姆 
• 1720–1748
喀玛尔乌丁汗英语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首)
• 1911–1948
奥斯曼·阿里汗(末)
首相 
• 1724–1730
伊瓦兹汗 (首)
• 1947–1948
米尔·莱克·阿里英语Mir Laiq Ali (末)
历史时期新帝国主义
• 建立
1724年
• 被印度吞并
1948年9月18日
面积
215,339平方公里
货币海得拉巴卢比
前身
继承
莫卧儿帝国
印度联邦

海得拉巴土邦(英語:Hyderabad State乌尔都语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亦有史称海得拉巴德干(Hyderabad Deccan),是存在于1724年-1948年间,位于印度次大陆南部德干高原的一个君主制国家。海得拉巴在1724年-1798年时是莫卧儿帝国的一个省份,在1798-1947年时是与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并存的一个土邦印度联邦建立后,海得拉巴邦获得短暂独立,1948年并入印度,並被拆散治理。海得拉巴邦的君主(王公)称尼扎姆[1]

历史

阿萨夫·贾赫王朝曾是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的突厥人世袭家族,在17世纪末来到印度莫卧儿帝国。18世纪,莫卧儿帝国渐渐衰落,当时的王朝首领卡马尔乌丁汗英语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成为海得拉巴总督,并四处进攻,企图夺取帝国南部的控制权,莫卧儿皇帝未能阻碍其扩张,卡马尔乌丁得以控制海得拉巴全境并建立政权。

马拉地帝国与海得拉巴进行了多场战役,如拉克沙布万战役、后来,英军开始进攻印度,马拉地帝国也趋于衰落,[2][3]1798年,海得拉巴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中的一个土邦。海得拉巴统治者为了保住权力,在各方面都对英国人言听计从。在印度兵嘩變时,海得拉巴和其它多个土邦一同协助镇压反抗军,从而在土邦中属于第一等,享受21鸣礼炮的礼节。1903年时,海得拉巴将其北部地区割让给了英属印度直接管辖区。

在英属印度对土邦的疆土进行划分后,海得拉巴的领土面积为215,339km2,人口近2000万,规模在土邦中位居首位,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宣传系统、铁路网,邮政系统和货币。海得拉巴非常重视国家的现代化。海得拉巴的棉花种植业较发达;其领土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望发展出强大的工业。然而,土邦的现代化始终受到英国人的干涉,例如,铁路建设方面,英国人只允许土邦建造造价高昂的宽轨。海得拉巴土邦政府有时会因为宽轨的建设负担大量债务。正是这个原因,在20世纪初期,海得拉巴的经济实力依然非常落后,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工业技术较19世纪有了些许改观。[4]

1947年,英属印度帝国面临分治问题。英国给土邦三个选择: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尼扎姆奥斯曼·阿里汗希望保持海得拉巴的独立,与另外大部分土邦的决定(并入印巴二国)不相符。在印度的压力下,尼扎姆于1947年11月29日签署《维持现状协定英语Standstill agreement (India)》,规定了印度政府仍然暂时保留最高权力,协议有效期为一年。然而海得拉巴土邦的拖延引起了印度政府的担忧,海得拉巴被指控违反协议条款,在外交上与巴基斯坦勾结并私自扩充军队。印度联邦的领导者也认为,在国家的中心部分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国中国”对于自身不利,准备强行并吞海得拉巴。1948年9月,印度发起波罗行动英语Operation Polo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任总指挥。18日,尼扎姆政权灭亡,海得拉巴正式成为印度的一部分。[5][6]

海得拉巴邦共延续了近两个世纪,共有七位尼扎姆。末任尼扎姆奥斯曼·阿里汗在其统治结束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7]

历代尼扎姆

海得拉巴统治者(1720年–1948年)



肖像 登基名 本名 出生年份 登基年份 统治结束年份 死亡年份
尼扎姆·穆克,阿萨夫·贾赫一世
نظام‌الملک آصف جاہ
卡马尔乌丁汗英语Qamar-ud-din Khan, Asaf Jah I 1671 1720 1748
纳西尔·姜格
نصیرجنگ
艾哈迈德·阿里汗 1712 1748 1750
穆扎法·姜格
مظفرجنگ
希达亚特·穆希·乌丁·萨-阿杜拉汗英语Muhyi ad-Din Muzaffar Jang Hidayat ? 1750 1751
萨拉巴特·姜格
صلابت جنگ
赛义德·穆罕默德汗英语Asaf ad-Dawlah Mir Ali Salabat Jang 1718 1751 1762
(被罢黜)
1763
尼扎姆·穆克,阿萨夫·贾赫二世
نظام‌الملک آصف جاہ دوم
尼扎姆·阿里汗英语Ali Khan Asaf Jah II 1734 1762 1803
西坎德·贾赫,阿萨夫·贾赫三世
سکندر جاہ ،آصف جاہ تریہم
阿克巴·阿里汗英语Mir Akbar Ali Khan Sikander Jah, Asaf Jah III 1768 1803 1829
纳西尔·乌·达乌拉,阿萨夫·贾赫四世
ناصر الدولہ ،آصف جاہ چارہم
法昆达·阿里汗英语Nasir-ud-dawlah, Asaf Jah IV 1794 1829 1857
阿夫扎·乌·达乌拉,阿萨夫·贾赫五世
افضال الدولہ ،آصف جاہ پنجم
塔尼亚瑟·阿里汗英语Afzal ad-Dawlah, Asaf Jah V 1827 1857 1869
阿萨夫·贾赫六世
آصف جاہ شیشم
马布卜·阿里汗英语Mahbub Ali Khan, Asaf Jah VI 1866 1869 1911
阿萨夫·贾赫七世
آصف جاہ ہفتم
米尔·奥斯曼·阿里·汗 1886 1911 1948
(被推翻)
1967

尼扎姆称号拥有者(1948年至今)

肖像 登基名 本名 出生年份 获得称号日期 失去称号日期 死亡年份
阿萨夫·贾赫七世
آصف جاہ ہفتم
米尔·奥斯曼·阿里·汗 1886 1948 1967
穆卡拉姆·贾赫,阿萨夫·贾赫八世
مکرم جاہ ،آصف جاہ ہشت
米尔·巴卡特·阿里汗英语Mukarram Jah 1933 1967 (存活)

历代首相

马哈拉贾·瑟·基申·柏莎德
米尔扎·穆罕默德·伊斯马尔
波罗行动的结束:海得拉巴代表向印度军官投降。

参见

脚注

  1. ^ 海得拉巴”一词解释:“海得”(Hyder),意为狮子;“拉巴”(abad,“拉”是Hyderabad的连读),意为“城市”。
  2. ^ Dictionary of Battles and Sieges - Google Books
  3. ^ The State At War In South Asia - Pradeep Barua - Google Books.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3). 
  4. ^ Kaleidoscopic view of Deccan.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5 August 2009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30). 
  5. ^ Operation Polo - indianaemy.nic.in.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5). 
  6. ^ History of Hyderabad - hyderabad.co.uk.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7. ^ Top ten richest men of all ti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instash.com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17°00′N 78°50′E / 17.000°N 78.833°E / 17.000; 78.833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