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野總一郎(日语:浅野総一郎/あさのそういちろう,1848年4月13日—1930年11月9日),乳名泰次郎,日本企業家,實業家。曾創立淺野財閥及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1][2]
淺野原本靠賣糖水起家,後來得到澀澤榮一、安田善次郎等企業家的幫助。之後又因製作並販賣石碳酸而致富。1884年,淺野承攬經營深川水泥製作所,並改名為「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水泥製造商。他同時將家族的業務網絡擴展到煤礦、航運、港口土木工程、造船、煉鋼、電力、貿易等,發展成為75家相關的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淺野的公司因運送物資和特需品而獲取龐大利益,逐漸形成「淺野財閥」。截至1929年左右的總資本額為約5億日元[3]。
生平
淺野總一郎在嘉永元年(1848年)和曆三月十日出生於越中國射水郡藪田村 (後富山縣冰見郡藪田村,現冰見市),是當地醫師淺野泰順的長男。他的Y染色體單倍群是D1a2a1a2b1a1a8a (D-CTS4093) [4]。淺野家是當地的豪農,同時也是醫生世家,有名於鄉里。嘉永六年(1853年),被冰見町的醫師宮崎南禎收養,文久元年(1861年)從寄養家庭回家[5]。
雖然淺野的家人都非常希望總一郎可以繼承家業,當上一名醫師,但他在年輕時就不顧家人反對,立志從商。回到家後,淺野開始經營釀造醬油的事業,但失敗,後成立產品公司,販買並製造疊蓆,但由於物價飆升及自然災害而破產,之後還因債務而離婚。離婚後,淺野開了一家商店,但隨著商店販賣的商品越來越多,需要更多資金,債務也不斷增加[5]。於是他便逃離家鄉,前往東京,在本鄉的旅館中寄宿。其聽從旅館老闆的建議,在夏天賣糖水,冬天賣關東煮。他的生意比預想的還要好,也因此省下一筆錢[6]。後來他又到千葉、橫濱地區買賣竹皮、薪炭材、石炭,24歲時,生活才逐漸步上軌道[5][7]。
1875年,淺野注意到橫濱瓦斯局為了要處理製造過程中產生的焦炭而感到困擾,他便用低價買進,再賣給官營的深川水泥製作所,並收購煤焦油,製作並販賣石碳酸,因而致富。在過程中,他開始在抄紙會社(即今王子製紙)往來,因而獲得公司創辦人之一的澀澤榮一的賞識[7][5]。
1880年,政府開始把官營企業轉讓給民間,淺野開始把目光轉向水泥業。1884年,在澀澤的資助下[3],他承攬經營深川水泥製作所,並改名為「淺野水泥株式會社」[8]。因為基礎建設的準備而導致水泥需求量急增,讓公司賺了不少錢[7][5]。1884年,成立磐城炭礦[5]。1893年,成立「門司水泥」(門司セメント ),並改名為總一郎[7][5]。
1895年,清廷割讓台灣。淺野想從海外獲取利潤,因此關注進出外國航路,在澀澤榮一和安田善次郎的財務資助下,淺野於1896年成立「東洋汽船」,成立後就立即前往歐美視察。淺野對歐美進步的港灣感到驚嘆,覺得日本的港灣也要跟著改進。並於隔年回國[7]。
在訪問歐美前,淺野就曾聽到「在臺灣的打狗山(即今高雄市壽山)發現優質的石灰石」的情報,因此他在回國後不久就購買打狗山一帶的土地。1898年,在澀澤、安田的支持下,成立「合資會社淺野水泥」(合資会社浅野セメント ) [7](今太平洋水泥)[9]。
淺野認為,日本的港口必須要靠駁船運送貨物,相當不方便。於是他在1908年向神奈川廳提出申請,要求在鶴見、川崎之間的海岸填埋150坪的土地做為工業用地。為籌備此次填海工程,淺野花了5年時間去作調查。1912年,「鶴見埋立組合」(今東亞建設工業)在安田的資助下申請設立,並於1913年獲得批准。工程包括填海面積500萬平方公尺、長4.1公里的防波堤、開挖運河、道路及鐵道設施、橋樑、繫船設備、航路標誌等。除此之外,也進行供電、供水等業務。這項填海工程歷時15年,在1928年完工。完工後,淺野水泥、日本鋼管、淺野製鐵所、旭硝子、日清製粉等公司陸續進駐,成為京濱臨海工業地帶的核心,淺野於是有「京濱工業地帶之父」、「日本的臨海工業地帶開發之父」的美譽。後人將這塊填海地稱為「淺野埋立」[7][5]。
1909年,淺野一家所居住的別墅「紫雲閣」完工,淺野一家因而搬到東京三田居住。但奢華的紫雲閣觸犯了討厭奢侈的明治天皇的大忌[10]。因此紫雲閣只能被當作迎賓館使用[7]。
另外,最早的打狗停車場(今高雄港車站)原本也是歸淺野所有,之後才捐給鐵道部使用[11]。
為了貨物輸送方便,台灣總督府希望能填海造陸,但因為資金問題,改以「官民合作」的方式改造打狗港。由總督府土木局擬定計畫,民間出資,淺野進行填海造陸的工程。1900年,淺野向總督府提出許可,希望能在打狗港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從這時候開始,淺野就和後藤新平交好。1906年,填海造陸工程獲得批准。淺野打算在填海造陸的同時,新蓋一座水泥工廠,選用打狗山的石灰岩來製造水泥。但礙於資金和物資問題,工程遲遲難以進行[7][11]。1907年,填海工程完工。完成共38,688坪的填海地,稱為「鐵道部埋立地」。打狗停車場也搬到鐵道部埋立地上[11]。
淺野總一郎曾向當時的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提出台灣南部開發的必要性。打狗港的地質以隆起珊瑚礁居多,而且港內的泥沙容易淤積,造成船隻沒有港口停靠[7]。為改善此問題,1908年,打狗港第一期築港工程開工。但因總督府有財政困難,便要求淺野總一郎捐出3萬6千多坪土地,同時,政府也買下他的1萬3千多坪土地[11]。1911年,築港工程完工,建造了可供船舶停靠的港口[7]。第二期工程在淺野過世後的1937年完工,同年啟動第三期築港工程,但因中日戰爭爆發的緣故,無法在臺灣日治時期完工[7]。
早在基隆築港時,淺野就曾向總督府提出打狗港填海造陸的許可,但被拒絕。1908年,淺野再度向總督府提出填海造陸的許可,因總督有財政困難,便答應其要求[11]。1910年,淺野總一郎向政府申請放領湊町一帶的海埔地,並配合第一期打狗築港工程,於1912年完成約九萬坪填海地。其中約六萬五千坪為新興市街,日本人將此地列為「湊町」、「新濱町」等行政區,此填海地與「鐵道部埋立地」即為濱線(哈瑪星)地區。濱線是臺灣日治時期高雄十分先進的社區,也是高雄的政治、經濟、漁業、交通、教育、文化中心[12][11]。為了管理以及銷售這些土地,淺野於1910年在東京設立「臺灣地所建物株式會社」,也在打狗設立支店,是日治時期高雄重要的土地開發商[1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淺野的公司因運送物資和戰時的特需品而獲得龐大利益,逐漸形成「淺野財閥」[7]。
淺野水泥於1910年來台北設立出張所,經營水泥買賣。但後來調查發現打狗山上有數量豐富的石灰石礦,加上臺灣對水泥的需求日益增加,於是淺野在1917年在高雄田町(今鼓山)設立「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場」,是台灣最早的水泥廠。高雄工場所生產的水泥還外銷到中國的福州、廈門、汕頭、香港等地,也外銷到南洋地區。淺野水泥高雄工場在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成為現今的台泥高雄廠[13][11]。另外,淺野水泥高雄工場的紅磚倉庫以及石灰窯,至今依然存在,已於2020年3月26日登錄成為高雄市歷史建築[14][15]。
在成立淺野水泥高雄工場後,淺野就陸續以驚人的速度創立公司,除成立銀行外,還設立淺野造船所、秩父水泥(秩父セメント)、旭混凝土工業(旭コンクリート工業)、淺野石板瓦販賣(浅野スレート販売)、淺野水泥空心磚製造(浅野ブロック製造)、日本混凝土管(日本ヒューム管)等企業[7]。
在歐美視察期間,淺野見到福特汽車等歐美企業龍頭重視培育人才,他擔憂日本的教育方式偏向「教養主義」,於是在1920年成立「淺野中學」(即今淺野中學校及高等學校)[16] 。
淺野總一郎希望畫阻斷庄川,建造水庫並進行水力發電。於是他在1916年向富山縣申請庄川水域的水權[17],後於1919年1月取得水權,同年9月10日創立「庄川水力電氣株式会社」。建造水庫的計畫經過多次變更,最後擇址於富山縣礪波市庄川町小牧地區[11]。
水庫建設在1922年獲得批准。但當地的木材商大多都靠庄川運送木材,因此伐木業者曾強烈抗議興建水庫[17],故之後在水庫上加裝木材運輸設施和魚道,原本位在上游的村莊也隨著水庫的建造而消失。1925年水庫正式動工,1930年落成,名為「小牧水庫」。水庫高79.2公尺、長300.8公尺,當時號稱「東洋第一的重力式混凝土水庫」[11]。
1930年5月,淺野再度動身前往歐美,6月26日在德國柏林病倒,8月2日返回日本,在大磯町的別墅中養病。同年11月9日,因食道癌和急性肺炎逝世[18]。參加淺野告別式的人高達3000人之多[19]。淺野死後,遺體葬在神奈川縣横濱市鶴見區的總持寺,法名為「積功院殿偉業總成大居士」[20]。
軼事
早期的橫濱地區,有許多日本人會隨地撒尿。淺野與當地知事野村靖交談後,便於63個地點設立公共廁所,並將糞便當成肥料出售,從中獲利。淺野稱自己為「日本公共廁所的奠基者」[21][5]。
評價
因淺野所管理的淺野水泥為當時日本最大的水泥公司,因此淺野被稱為「水泥王」。而自從淺野旗下的公司一間又一間的開張,他就有「商業狂」、「商業權威」[22]、「商業王」[23]等稱呼。其子淺野泰治郎說 : 「做生意是我父親的嗜好[24]。」
紀念
與淺野有關的地名、場所
淺野的雕像
榮典
- 位階
- 勳章等
系譜
参考文献
- 浅野泰治郎; 浅野良三. 浅野總一郎. 浅野文庫. 1923-06.
- 新田純子. 浅野総一郎の度胸人生. 每日Wanz. 2008-08.
- 北林惣吉. 女の一心・淺野翁夫人正傳. 千倉書房. 1931-02.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