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香港是指在盟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對日佔香港的空襲行動[1],盟軍的轟炸於1942年10月開始,至1945年8月結束,初期主要由美國陸軍航空隊負責,至中後期美國海軍及英國皇家海軍也參與行動。在近三年的轟炸行動中,有三次的空襲規模較大,包括1944年10月16日、1945年1月15-16日、1945年4月。
1942-44年
| 此1942-44年章節 不完整。 (2021年1月23日) 請幫忙改善本條目,或到討論頁去討論该條目的問題。 |
1945年
1945年盟軍以燃燒彈空襲日本及殖民地,日佔時期的香港占領地亦不能夠避免。
1月15及16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及第38特遣艦隊共派了471架飛機、投了150噸炸彈攻擊香港。15日,為奪取制空權,美軍投下14個500磅炸彈,並發射了120枚火箭,攻擊啟德機場及掃蕩空。到1月16日,美軍投下649個100至2000磅炸彈,攻擊軍艦錨地、啟德機場、太古船塢、黃埔船塢、油庫、維港船舶和一些港口設施。為香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最大規模的轟炸。不過行動也誤炸了太古船塢鄰近糖廠及赤柱收容所等,日本的海運被完全截斷。
6月12日上午10時20分至正午12時,盟軍出動B-24轟炸機57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1架及P-38閃電式戰鬥機1架飛臨香港中環、銅鑼灣及西環進行空襲[2],這次首度投下燃燒彈,包括55加侖實驗性膠化氣油[3],引起大火,以中環災情為甚,多幢房屋被焚燬,永吉街陸羽茶室門前、皇后大道中的中央戲院、江蘇酒家對面及蘇杭街住宅多幢中彈。由於中彈的多屬舊木樓,每幢中彈後即發生大火,無法灌救,一直燒通頂為止。部份投彈落在地面時即爆開膠質東西,黏著人、牆、鋼窗便燃燒。是次空襲釀成約100死50傷,失去家園者分別有229人(中環)、89人(銅鑼灣)及17人(西環)[4]。經此一役,市民才懂得儲備一桶桶的砂粒,以備救火之用,因為木樓如被燃燒彈擲中,如用水灌救只會越燒越猛,只有用砂粒鋪在火頭上面才將火勢撲滅。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香港境內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縱火案 |
---|
最多人死亡 | |
---|
第二多人死亡 | |
---|
第三多人死亡 | |
---|
第四多人死亡 | |
---|
第五多人死亡 | |
---|
第六多人死亡 | |
---|
第七多人死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