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康尼氏症候群(英語:Fanconi syndrome、范科尼氏症候群、范科尼氏綜合徵)是一種腎臟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的疾病,[1] 病徵在於其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磷酸鹽和碳酸氫鹽被傳遞到尿液,而不是被重新吸收。范康尼氏症候群影響腎單位的近曲小管,而流體通過腎小球過濾管部的第一部分就是近曲小管。而范康尼氏症候群可以由藥物或重金屬所產生或引起。[2]
不同形式的范康尼氏症候群可能影響近曲小管的不同功能,並導致不同的并發症。碳酸氢盐的遺失會導致"第二型范康尼氏症候群"或腎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而磷酸鹽的損失會導致骨骼的佝僂病(即使有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因為磷酸鹽是必要的骨骼生長元素。[3]
范康尼氏症候群以瑞士兒科醫生桂多·范康尼(Guido Fanconi)命名;可能爲用詞不當,因為范康尼本人從來沒有識別出這一個症候群;雖然如此,如在肺出血腎炎綜合徵的情況下,習慣以第一個注意到此症狀整體發生綜合徵之人而來命名。
范康尼氏症候群不應該被混同於范科尼貧血(Fanconi anemia/FA),范康尼氏症候群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近端腎小管酸中毒的臨床特點是:
范康尼氏症候群可以區分為來源不同的病症;可以是遺傳性或先天性(Congenital disorder),及後天性。
胱胺酸症是在兒童中的范康尼氏症候群最常見的病因。
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因故而得到這種疾病。
另外一個原因是短期內服用過量藥物,導致腎小管功能異常。
兒童范康尼氏症候群的治療主要包括替換尿中(主要成分是流體和碳酸氫鹽)失去的物質。
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
代谢、k,c/g/r/p/y/i,f/h/s/l/o/e,a/u,n,m
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
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医学导航:泌尿系統
解剖/生理/发育/细胞
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
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