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觀音廟 Hujing Guanyin Temple |
---|
|
|
位置 |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虎井里5號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
主神 | 觀世音菩薩(觀音媽) 林公公 玄天上帝 周府千歲 |
---|
例祭 | 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聖誕) 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 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 |
---|
開基 | 不詳 |
---|
建立时间 | 推算為 清朝 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
---|
|
|
|
|
汉语拼音 | Hǔ-jǐng Guān-yīn-miào |
---|
|
|
虎井觀音廟,舊稱虎井大音宮或虎井觀音宮,主祀觀世音菩薩,位於臺灣澎湖縣馬公市虎井嶼,乃澎湖本島之外的離島漁村廟宇。[1]23°29′10″N 119°30′57″E / 23.486134°N 119.515851°E / 23.486134; 119.515851
沿革
虎井觀音廟位於虎井嶼,澎湖列島中第七大島,清領時期被劃入嵵裡澚虎井社,日治時期作嵵裡澳虎井鄉;二次世界大戰後作虎井里。[2][3]
據傳虎井觀音廟最早祭祀林公公,建祠時間約於清朝嘉慶年間[4],但確切時期與契機不詳,推測為有應公信仰轉化。[1]爾後約莫在嘉慶、道光年間,虎井居民陳姓人家一員在船難中拾獲一觀世音菩薩的金身,原本安奉在家中祭祀,後幾經周折,被推拱作全島的守護神,並盛傳建廟之時,壇下乩童示意廟址設於原「林公公祠」,當地居民擲筊在林公公祠請示,林公公以宮廟落成後需安座大位為條件,同意居民拆廟闢建新廟,改祀觀音的新廟落成時間推估在道光18年(1838年)間,廟身由5坪擴建成16坪。[1]
另外根據明治38年(1898年)的〈全台寺廟調查〉報告記載,其時的廟身建築已有21坪,總用地58坪,且時人稱作「觀音宮」。昭和六年(1931年)又留擴建記錄(126坪),昭和八年(1933年)落成,根據〈虎井觀音廟重建碑記〉撰述,該廟在民國62年(1973年)改名為「大音宮」。民國59年(1970年),舊廟拆除重建,於民國62年(1973年)落成入火。[1][註 1][註 2]
當時的大音宮廟身坐南朝北,立面除了正殿尚有鐘樓與鼓樓,廟埕設有矮牆,左右各置一石獅,正殿採三門入口,廟頂設計為燕尾綠瓦、屋脊有福祿壽三仙與龍祥鳳舞的剪黏[5],民國76年(1987年)因屋頂漏水嚴重,復起整修,同年竣工。[註 2]
民國92年(2003年),廟身幾經寒暑,再度出現屋瓦傾圯、房屋漏水的問題,耆老陳生利提起修建廟宇之議。此次針對廟宇整建,乃分有兩股聲浪:一派以陳福會、翁安雄為首,訴諸維護廟宇的歷史與建築藝術性,主張「保持原貌、舊廟修建」;另一派則多為地方耆老,主張「拆除舊廟、重建新廟」,代表人物為翁全盛、陳仁和、蔡明月、劉福來、陳義男、陳福立、陳川棟與陳川佐等。[註 2]
民國93年(2004年),「大音宮管理委員會」成立,擲筊選定由陳福氣出任主委,陳福立任總幹事,陳福會擔任副總幹事,負責處理廟務重建、募款籌資以及土地產權等業務。待當土地產權問題解決與建廟資金到位後,民國94年(2005年)八月間動工拆廟,民國96年(2007年)十月竣工,總計重建經費為新台幣5500萬元整,廟身坐南朝北,建築總面積達130坪,可謂巍然壯闊。11月12日(農曆十月初三)舉辦新廟入火大典,並遵照觀世音菩薩聖筊指示,將「大音宮」更名為「觀音廟」,沿用迄今。[1][註 2]
文物
- 「法雨慈雲匾」:相傳為閩籍商船「金復晉」在海上遇風,漂流至虎井嶼避難,避難期間,船員曾上岸祈求觀世音菩薩的庇佑,「金復晉」在安然返航之後,又於光緒己卯年(即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間專程返回虎井致贈匾額,以誌銘謝不忘之意。[1][註 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虎井觀音廟的Facebook專頁
圖輯
碑文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許, 玉河. 觀音廟.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 ^ 顏, 尚文. 虎井里.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中文(臺灣)).
- ^ 陳, 鴻賢. 虎井嶼.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4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中文(臺灣)).
- ^ 虎井觀音廟. 四方通行 台灣旅遊景點行程.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中文(臺灣)).
- ^ 陳, 耀明; 黃, 朝琴. 《帡幪菊島:澎湖寺廟總覽》. 臺北市: 世理. 2013: 62. ISBN 978986870214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