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7′27″N 118°51′52″E / 28.95750°N 118.86444°E / 28.95750; 118.86444
衢州城墙 |
---|
|
|
地址 | 浙江省衢州市 |
---|
分类 | 古建筑 |
---|
时代 | 明至清 |
---|
编号 | 6-550 分类号Ⅲ-253 |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
衢州城墙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衢州城墙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原为土墙,大约在唐以后才开始以砖石筑墙。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知州高至临重修旧城,奠定了后世的规模,当时的城墙“周回四千五十步”,建有六门:东曰迎和、南曰礼贤、西曰航远、北曰永清、小南曰清辉、小西曰和丰,城外建有濠沟。此后于南宋绍兴、嘉定、元至正、明弘治、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多次重修。清顺治至民国五年也曾维修20余次。
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衢州四省通衢,为浙西门户,由沿海通往闽赣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是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位于龟峰和峥嵘岭(即府山)之上的东门,又名“铁衢门。”方蜡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北伐军进攻孙传芳部等,都曾在这里受挫,久攻不下,故该门又被称为“铁衢门”。特别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侍王李世贤等,率军数次围攻衢州,最长的一次达半年之久,但都因城墙高而坚固,易守难攻,而损兵折将,无功而返,“铁衢州”也因此得名。衢州城墙大都高约五米,墙面少滑平整,墙宽约两米,便于车马行走。“峥嵘山突兀,柳宇横烟霞,策杖寻旧戎,苍苔石径斜。”清人王荣俊的这几行诗充分说明了这是屯兵守城的险地。[1]
形制
门额
明清惯在城门门项的券龛上嵌一块砖雕门匾,上刻门名。衢州城墙的各门都曾设有门额,可见都是明清以后的门洞形制。现存的大南门内外均设
门额,门额正中设青石板题刻 “礼贤门”,该门额题刻于2000年,为梁思成的学生、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所书。小南门门额距券顶上方0.3米,砖制,门匾高0.5米,四周匾框有两层,各宽0.07米,上书“清辉门”。西安门门额紧贴券顶建设,上书“西安门”。大西门城门内、外门洞均有门额。内城门门额距券顶上方0.32米,高0.38米,宽4.8米,外城门门额距券顶上方0.42米,高0.57米,内外门额正中均设青石板题刻“朝京门”,该门额题刻于1997年,为时任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的开化籍书法家汪济英所书。[2]
城门名称
衢州城门有名始自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衢州知州高至临筑城建六门时,但当时城门具体名称,现已较难考证。考查现存明弘治、天启、嘉靖、清康熙四部《衢州府志》和民国《衢县志》,其中对于城门名称的记载均相一致,说明从弘治十六年(1503年)编纂《衢州府志》时,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编纂《衢县志》时,城门的名称一直比较固定,没有较大变化。[2]
- 大西门,即宋之航远门,因大西门外衢江是主要航道,走水路一般都由此出发去远方,故名。后又称水亭门、朝京门;城门最注重“迎山接水”,一般都在城门外建月城来接引,但该门直濒衢江,条件不允许,故在城门外建亭阁以代之。
- 大南门,即宋之礼贤门,江山宋时曾名“礼贤县”,因此门通江山,故名;后又称通道门、通远门、光远门;
- 小西门,即宋之和丰门,后又称埭堰门、通广门;
- 小南门,即宋之清辉门,后又称前湖门、魁星门、通仙门;程俱曾写有《蓝与行清辉门外即事》一诗。
- 北门,即宋之永清门,后又称拱宸门、浮石门,因此门直通门外浮石渡。
- 东门,即宋之迎和门,是最早迎接阳光的地方,取迎祥和、和谐之意,故名。附近迎和社区名称源此。
- 西安门,民国21年(1932年)新辟。衢州古时曾称西安,故名。附近西安门大桥名称源此。
- 新城门,民国21年(1932年)新辟
-
礼贤门(大南门)
-
礼贤门(大南门)
-
水亭门(大西门)
-
水亭门(大西门),城楼为重建
-
和丰门(小西门)
-
和丰门(小西门)
-
钟楼,城楼为重建
现状
现有城墙基本为明、清、民国的遗迹,除了六个城门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之外,还保存有东段城墙约700米,北段城墙约300米,西段城墙约120米,南段城墙约65米,城墙遗址约1000米,在城内还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四门塔式钟楼基座。近几年,衢州市政府投巨资在几个城门周围修建古城墙遗址公园,并适当恢复了原貌,如重建大西门和钟楼的城楼。[3]
钟楼
衢州钟楼,原位于大中祥符寺内,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杭州净慈寺僧人义山远主持修建。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衢州三怪中的独角怪传说就在钟楼。20世纪70年代初,钟楼台座上的木结构阁宇因年久失修成危楼而被拆除,仅存四门塔式正方形石质台座。2010年9月,衢州钟楼全面完成修复,并复制铜钟一口。衢州市文物部门整整花了12年之久,终于找到一张摄于1965年的钟楼老照片,为复原木结构钟楼楼阁提供重要依据。建成后的钟楼楼阁为清代建筑风格的木结构二层楼阁,重檐歇山顶,正方形平面布局,面阔、进深皆三间;厅堂型抬梁式建筑构架。[2]
参考文献
|
---|
|
府城 | | |
---|
州城 | |
---|
厅城 | |
---|
县城 | 原杭州府 | |
---|
原嘉兴府 | |
---|
原湖州府 | |
---|
原宁波府 | |
---|
原绍兴府 | |
---|
原台州府 | |
---|
原金华府 | |
---|
原衢州府 | |
---|
原严州府 | |
---|
原温州府 | |
---|
原处州府 | |
---|
|
---|
卫城 | |
---|
所城 | 原绍兴卫 | |
---|
原温州卫 | |
---|
原海宁卫 | |
---|
原临山卫 | |
---|
原观海卫 | |
---|
原定海卫 | |
---|
原昌国卫 | |
---|
原海门卫 | |
---|
原松门卫 | |
---|
原磐石卫 | |
---|
原金乡卫 | |
---|
|
---|
注:1.湖州府武康县未筑城墙,杭州府於潜县,严州府淳安县、桐庐县和分水县,金华府义乌县,处州府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县、云和县和宣平县未筑完整城墙但筑有独立的城门(或称关门),杭州府昌化县、金华府永康县元代及以前曾筑完整城墙,后废,明清时仅筑有独立的城门。2.原淳安县城和遂安县城1959年因修建新安江水库被淹没。3.设置在府城、县城内或后升为县城的卫、所本表不再重复列出,堡城、巡检司城限于篇幅暂不列出。4.表中的府州县均以清末为时间点,卫所均以明末为时间点。5.标注 国 者全部或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注 省 者全部或部分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