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鄒榦

鄒榦(1409年—1492年),或稱鄒幹[1],字宗盛,號順菴,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鄒榦為帝師鄒濟之子,鄒濟死時,鄒榦尚年幼。朱高熾監國期間,命其為應天府學生,月賜鈔米。正統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應天府鄉試,正統四年(1439年)聯捷三甲進士。

土木之變,景宗即位,鄒榦由兵部郎中越升至兵部右侍郎,才能為于谦所倚重[2]也先大軍迫近京師,九门均闭。城外百姓逃避战乱欲入城,鄒榦开门召入。之后改为礼部侍郎兼庶子,考察山西管理,弹劾罢免布政使侯復在内五十余人。后巡视河南、鳳陽水災,与王竑请求賑災[3]。又請求下令命諸生入國子監學習時必須交糧以解決財政問題,此為明朝“納粟入監”之始。

成化二年二月癸未,再次賑災饑荒[4],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后被彈劾乞休,謚康靖[5]

参考文献

  1. ^ 鄒榦,《明史》以“幹”為名。简体均简化为干。
  2.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 ,7701:鄒榦,字宗盛,號順菴,錢塘人,濟子。正統四年進士,景帝初擢兵部右侍郎,以才為于謙所器,改禮部,考察山西官吏,黜布政使侯復以下五十餘人,遷禮部尚書致仕,年八十四卒,諡康靖。
  3. ^ 明史》(卷152):“子幹,字宗盛,濟卒時尚幼。仁宗監國,命為應天府學生,月賜鈔米。舉正統四年進士。景帝初,由兵部郎中超擢本部右侍郎,以才為于謙所倚。也先入寇,九門皆閉。百姓避兵者,號城下求入,幹開門納之。尋改禮部,兼庶子,考察山西官吏,黜布政使侯復以下五十余人。巡視河南、鳳陽水災,與王竑請振。”
  4. ^ 張廷玉等編,《明史》卷一十三:成化二年春正月戊申,罷團營。乙卯,大祀天地於南郊。辛酉,英宗神主祔太廟。二月癸未,禮部侍郎鄒幹巡視畿內饑民。
  5. ^ 明史》(卷152):“又請令諸生輸粟入監讀書。納粟入監自此始。成化二年振畿內饑,再遷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被劾乞休,卒,謚康靖。”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