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舞阿波舞(日语:阿波踊り、阿波おどり、あわおどり)是起源於日本德島縣(令制國時代為阿波國)的一種盆舞,以三味線、太鼓、鉦鼓、篠笛以二拍子節奏伴奏,搭配舞蹈者的聲音及手部動作的集體舞蹈,但其並沒有特別固定的模式,相當隨興[1]。此外,阿波舞也會被稱為「傻瓜舞」,在一首民謠的歌詞中即敘述著:「跳舞的傻瓜和看跳舞的傻瓜,同樣都是傻瓜不一起跳舞太吃虧了!」(「踊る阿呆に見る阿呆、同じ阿呆なら踊らにゃ損損」)。[2][3] 每年在夏季時,德島縣內各地都會舉辦相關祭典,其中以德島市舉辦的德島市阿波舞規模最大;日本版Google首頁曾在2014年8月12日德島市阿波舞舉辦期間推出阿波舞的首頁塗鴉。[4] 由於阿波舞已經成為德島縣的代表文化,在德島縣內的許多中小學都會在體育課中教授阿波舞,並在學校相關活動中安排阿波舞的節目。 起源阿波舞的起源尚未得到明確的考據結論,一般認為最初是以宗教活動中的「精靈舞」(精霊踊り)和「念佛舞」為原型而發展出來。[1] 在常見的傳說中,阿波舞起源是在1587年,德島藩第一代藩主蜂須賀家政為慶祝德島城的完成,在城內舉辦宴會時,百姓在喝醉之時隨手跳的舞,後來變演變為現在的阿波舞[5]。但在正式的歷史研究中認為這說法並不正確,實際上在江戶時代,由於擔心百姓藉此引起騷亂,阿波舞是被禁止的,甚至有德島藩家老因在自己家中跳阿波舞而遭到處分的紀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波舞曾一度中断,但在战后的 1946 年,经盟军总司令部和德岛县警察局保安课协商,阿波舞得以恢复。在二次大戰後,阿波舞開始作為德島發展當地文化的象徵而開始受到重視,並逐漸在全日本獲得知名度。[6] 連跳阿波舞的人們會組成名為「連」的隊伍,在阿波舞的活動中,通常在表演隊伍的最前方會有人提著寫著連名的燈籠來帶領整個隊伍出場。 除了原本兩大阿波舞協會所屬的連隊外,在德島當地也有許多企業、商店街、學校、大學學生社團會組成連共同推廣阿波舞或參與活動。 阿波舞振興協會(阿波おどり振興協会)及德島縣阿波舞協會(徳島県阿波踊り協会)的33個連,被稱為「有名連」,這些有名連除了固定參加當地的阿波舞慶典,也會到日本各地甚至海外演出。[7]
資料來源:台灣阿波舞推廣協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各地的阿波舞活動全日本最知名的阿波舞活動是每年8月12日至15日期間,在德島市舉辦的「德島阿波舞」,每次約會有130萬觀光客參與。 除德島縣以外,在日本許多地方會以當地的「德島縣人會」為中心,也舉辦許多阿波舞的活動,其中知名度較高的包括位於東京都杉並區自1957年開始舉辦的「东京高圆寺阿波舞」,每年約有100萬人參與;其他在東京的下北澤、中目黑、三鷹市、初台、神樂坂等地自1970年代也都開始舉辦阿波舞活動。 其他在埼玉縣越谷市的「南越谷阿波舞」每年約有70萬人參與,神奈川縣大和市的「神奈川大和阿波舞」則約有40萬人參與。 列表
阿波舞在台灣自2015年起,阿波舞振興協會、德島縣阿波舞協會、東京高圓寺阿波舞振興協會先後至台灣各地舉辦多次表演[8][9][10]。
2023阿波舞在台公演
大眾文化
相關條目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