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烈士墓遗址 |
---|
|
|
地址 | 上海市虹口区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1925年 |
---|
编号 | 8-96 |
---|
认定时间 | 2014年4月4日 |
---|
“五卅”烈士墓遗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新同心路1号处,是“五卅”烈士墓被毁前的所在位置。该墓原为在五卅运动中的死难者而建,共计征集了25具死难者遗体。该墓与1932年被日军毁坏,1938年被日军爆破拆除,烈士遗骸被葬至他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地被多次挪用,仅余一座纪念地点。1959年和2014年,“五卅”烈士墓遗址先后两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2]。
历史
1925年5月15日,日商违背了之前与工人签订的协议,强行关停了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该厂工人随即举行抗议活动,日方在活动中对示威工人开枪射击,当场打伤该厂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顾正红,致使顾正红于次日下午两点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去世。该事件随即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索。5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在南京路枪击参加游行示威的工人和学生,直接导致13人死亡,数十人重伤,是为五卅惨案。此后至6月10日,租界当局和日方先后制造了8起枪击案。在五卅运动期间的死者由此达到了60余人,其中32人被列入了后来的死伤调查表中。6月30日,上海追悼五大死难烈士大会结束之后,上海各界成立了“五卅烈士丧葬筹备处”,筹建烈士公墓。1926年3月底,筹备处购买了闸北方家木桥北首阙五图地基,该地面积为十亩零七分三厘五毫。当年5月29日墓地举行了奠基典礼并正式动工,1928年春天修建完成,随即登报搜寻五卅死难者遗骸。当年5月30日,五卅烈士墓举行了落成典礼,此时烈士墓共计葬入了25名死难者,分别为:何秉彝[a]、陈虞钦[b]、顾正红、尹景伊[c]、王纪福[d]、邬金华[e]、唐良生[f]、石松盛[g]、金念七、杨连发、蔡阿根、谈金福[h]、徐桂生、魏国平、罗文照、谈海根、詹仲炳、陈兆长[i]、朱和尚[j]、傅芳贵、王奎宝、陈兴发[k]、徐洛逢[l]、王芸生、姚顺庆[m]。[4][5][6]:367-368
烈士墓建成之后,大量上海市民前来凭吊。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烈士墓被日军破坏。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日军为修建白川纪念塔,爆破拆除了五卅烈士墓,部分烈士遗骸被移葬至大场公墓。抗日战争胜利后,原五卅烈士墓所在地被大华农场所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五卅烈士墓原址修建了顾正红烈士墓,之后又将该墓迁葬入上海市烈士陵园。修建顾正红烈士墓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五卅殉难烈士墓碑”的两块残碑[n]。此后该地被多次转让。1959年,五卅烈士墓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级别为乙级,之后被撤销。1964年3月,五卅烈士墓原址出土了已经断裂的五卅殉难烈士碑[o]。1987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2014年4月4日,“五卅”烈士墓遗址被调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5][6]:368[7][3]
原结构
“五卅”烈士墓位于今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的新同心路1号处,墓园在被毁之前呈长方形,南北长80米,东西长90米,周边筑有围墙。院内有碑塔、墓体等纪念建筑。大门在正南偏西处。墓地正中偏南矗立一座纪念碑塔,碑塔下方的基座底边每边长13米,四周有台阶可登至碑塔旁。碑塔正南面刻有谭延闿手书“来者勿忘”四字;其中一个侧面刻有烈士名单和碑文,共计23行1094字;另一个侧面写有捐建公墓的人员名单。碑塔四角各有一个醒狮雕塑,顶部立有避雷针。碑塔北侧的墓园中部偏北位置为墓体,南北长18米,东西长21米。正中为圆拱形墓顶,直径4.5米,墓顶前有“五卅殉难烈士之墓”的墓碑,高2.5米,底宽1.5米。墓顶上方有一只高7.5米的雄鸡雕塑。[5][3][8]
注释
参考